大势所趋?银行将拿券商牌照传言再起,效率与风险值得关注

国际金融报 2020-06-30 09:48

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加速推进,银行进入券业几种路径。银行入局传言令券商“瑟瑟发抖”,市场认为“鲶鱼”来了。

金融市场改革开放加速推进,国内打造航母级券商亟待“破冰”。近日有媒体称,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6月28日晚间,证监会作出了回应。6月29日收盘,券商概念股收跌2.84%。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进入证券业是我国证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可通过单独核算子公司设立券商或是并购重组等方式入场。获取券商牌照后,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助力券商快速做大做强,成就更多航母级券商的诞生。银行进入券业,最大的作用是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最大的风险是混业经营风险。

银行进入券业几种路径

就近日引发市场热议的“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传闻,证监会于6月28日晚间回应称:“目前没有更多的信息需要向市场通报。发展高质量投资银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资本市场发展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推进和扩大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关于如何推进,有多种路径选择,现尚在讨论中。不管通过何种方式,都不会对现有行业格局形成大的冲击。”

备受市场关注的是,如果银行可以获得券商牌照,进入券商行业的模式有哪些?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进入证券业大体会通过几条路径:

一是通过单独核算子公司设立券商。比如,中国银行就通过香港子公司中银国际,设立中银国际证券,曲线获得内地券商牌照。未来政策放开后,银行可直接用全资子公司设立券商。

二是并购重组。历史上,中国中投证券就是中国建设银行旗下的建银投资通过收购南方证券的债权并购重组设立中投证券,之后中央汇金入股改名中国中投证券。

三是吸收合并。目前间接拥有券商牌照的银行包括光大、招商、广发、平安、中国银行等,这些商业银行可直接采取吸收合并的办法,实现真正的混业经营。

券商投行人士何南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是证监会直接给银行颁发券商牌照,然后银行通过新设券商投行部门或子公司的方式进入券商行业;二是收购市面上的中小券商,通过直接控股方式获取券商牌照。”

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操作空间较大,关键在于拿到牌照及如何具体运作。银行获取券商牌照,是投行等单一业务牌照还是全牌照,银行发起成立一家新的证券公司,还是收购一家证券公司,在此基础上增资扩股。此前已经有过特批的,如交通银行已经控股了一家证券公司,中国银行也通过海外子公司注册证券公司。

证券行业迎“鲶鱼”?

银行入局传言令券商“瑟瑟发抖”,市场认为“鲶鱼”来了。那么,具有银行背景的券商有哪些优势?银行进入券业后对于大中小券商有何影响?

事实上,银行背景券商主要有(不包括间接持股)光大证券兴业证券、中银国际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平安证券、中信证券、民生证券等。龚涛向记者直言:“商业银行与证券行业的渊源和合作由来已久,商业银行拥有自己的券商牌照后会明显改变目前证券行业的格局,中小券商或没有银行为依托的券商将难逃被淘汰出局或被并购的结局。”

何南野告诉记者,银行背景券商具有几大优势:一是客户优势,对公客户与个人客户数量众多,可直接转化为券商客户;二是资金优势,开展资金消耗性的券商业务具有明显优势;三是营业网点分布优势,遍布全国的银行网点,可直接为终端用户提供更全面的券商业务服务。

“银行进入券业,如果是存量竞争,那对大中小券商影响都很大。”何南野进一步分析,对大券商而言,其部分市场份额将直接被银行所抢占,但影响预计不会太大,毕竟大券商长期的经验积累,使他们在对待竞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但对中小券商而言,银行遍布各地的网点,对他们赖以生存的经纪业务等形成强有力的挤压,很多中小券商可能面临倒闭的命运。如果银行采取收购中小券商实现券商牌照布局,那对中小券商而言反而是新的发展机遇。

桂浩明认为,从海外来看,银行大多数都兼容金融公司,混业做法通常也是国际上的惯例。但是在中国,短时间内恐怕还做不到这一点。

“银行如果能够拿到证券牌照,有望打造一些大型券商。目前,中国的银行体量远远要大于券商,最大的券商未必比普通的城商行有多大优势。”桂浩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一方面,银行的介入可以发挥自身强大优势,有商业银行大股东的支持,券商容易突破资金瓶颈。另一方面,券商业务比较复杂,银行新设券商并成长为航母级别也需要过程。

桂浩明进一步解释,打造大型券商的本质是让券商能够介入并全方位的拓展,毕竟银行从事的是间接融资,券商从事的是直接融资,二者之间还是有差异。“如何在内部建好防火墙,规避相应的风险不容忽视。20世纪90年代,中国出现过银行混业经营的状况,一些银行系券商发生过不同程度的问题,当时的经验教训要牢牢记取”。

助力券商做大做强

银行获得券商牌照对于中国券业做大做强有何影响?银行入场后,距离打造航母级券商还有多远?

何南野向记者分析,如果允许银行进入券业,政策意图更多是鼓励增量竞争,希望持有券商牌照的银行能在增量业务上做出特色和成绩,实现理财资金的多元化配置,扩大直接投资业务占比,从而不断做大做强股权融资市场。从这个层面看,银行进入券业,可做大资本市场“蛋糕”,对所有券商都是利好。

何南野进一步表示,银行获取券商牌照后有几大作用:一是有利于打通银行与券商之间的资源共享,使得银行巨额的资源可以为券商所用,从而让银行能为客户提供更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二是有利于进一步充实券商资本金,助力券商快速做大做强,推动更多航母级券商的诞生,从而有效应对外资券商的冲击。

龚涛告诉记者,银行进入证券业一是可以加速银行资产证券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盘活银行资产,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三是消除银同质化业务竞争,提高整体效益。四是与国际接轨,为中国金融行业“走出去”做好基础架构工作。

龚涛进一步分析,目前银行资产是全社会最大规模资产,资产证券化率比较低,银行一旦拥有券商牌照后,势必加快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证券市场的活跃度和市场规模。要打造航母级券商,没有银行的依托是无法完成的,因为我国金融体系结构和老百姓储蓄的习惯都导致券商大量业务依托于银行来引导或参与。

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风险。龚涛指出,一是针对无银行依托的券商而言打击巨大,证券市场份额将重新洗牌。二是银行资产加速证券化会带来证券化规模扩大,也会导致风险扩大。三是混业经营将对现有的《证券法》《银行法》带来现实的法理冲突。

“打造航母级券商的根本途径,一是靠外部支持,尤其是资金支持和创新业务管制放松支持,以鼓励券商加速充实资本金,加快拓展新兴创新业务,与国际充分接轨;二是靠内生发展,通过不断参与市场竞争,积累经验,锻炼人才,打造应对未来挑战的核心竞争力。”何南野表示。

传言是否会成真

“就目前而言,银行进入证券业是国际惯例,也是我国证券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龚涛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在1998年《证券法》颁布之前,各大银行都有证券部,证券业尚未从银行业分离出来,当时处于混业经营状态。随着《证券法》的颁布及法律法规的完善,证券业从银行业中剥离出来。目前国家明令规定分业管理,银行资金是不能违规进入股市,商业银行也不能直接控股非银金融企业。

如今银行进入券业传言又起,如果银行拿下券商牌照则意味着金融混业经营,这将给金融行业带来哪些影响?就目前法律等环境而言,商业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的可能性有多大?

“银行进入券业,最大的作用是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可以满足客户更多的金融服务需求;最大的风险是混业经营风险,一旦监管不当、运营粗放,有可能助推金融风险的发生与扩散,产生更大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何南野指出。

何南野认为:“就当前情况而言,短期内银行获得券商牌照的可能性不大。”一是该消息2015年就开始热炒,2018年工行就提交过一份试点投行的方案,但至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二是目前我国金融业依旧是分业经营的格局,混业经营从顶层设计上还未明确,金融混业是大事,法律障碍也很多,需要全国人大立法,重新修订《证券法》,这都需要顶层考虑,不可能一蹴而就。三是我国刚经历去杠杆、整治金融乱象,控制风险依旧是当前的重大课题。因此,短期内实现银行持有券商牌照存在难度。

“总体而言,银行获得券商牌照是件好事,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和推进,但是看到具体效果还要有一个过程,而且发展步伐以稳健起步为好,不宜一下子摊开,在局部混业的特别模式中摸索,防范风险、积累经验。”桂浩明表示。

记者 朱灯花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