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优质资产,发展信用三农 这家平台深耕3万亿农村金融市场
三农工作始终是我国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央、各部委曾多次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健全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特点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力争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三农普惠金融向互联网金融敞开了巨大市场,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村金融缺口3万亿
据了解,我国7亿农村人口,是最庞大的“零征信人群”,因传统金融机构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合理金融需求长期被压抑,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分析,我国“三农”金融缺口超过3万亿元。
目前,我国已建立多层次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三农金融服务服务愈发创新,广度和深度也在逐步提高,但长期以来,三农金融始终是我国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三农金融服务的发展远未充分,距离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尚有差距。
据中业兴融与新金融知识服务机构零壹财经·零壹智库联合发布的《三农金融服务发展报告2019》,截至2018年末,金融机构全口径涉农贷款余额为32.7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农村(县及县以下)贷款余额为26.6万亿元;农业贷款余额为3.9万亿元;农户贷款余额为9.2万亿元。
但是数据也显示,2013-2018年全口径涉农贷款同比增速曲折下降,三农融资难的问题仍然较为严峻。在三农金融领域深耕多年的中业兴融指出,农村金融缺口高达3万亿元,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始终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阻碍。此时,互联网金融利用金融科技更高效快捷地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为农业盘活资金,成为了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中业兴融大力发展三农金融服务,目前已累计为16个县3万户农户撮合惠农资金10亿元,帮助他们扩大种养殖规模,实现增产创收,也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就学、修建新居等问题,改善生活质量。
优质资产在哪里?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规模庞大,但农村金融服务的效率始终不高,却有成本高、风险大的问题,以致于金融机构提供农村金融服务的成本收益不对等。
据了解,部分农村地区闭塞,互联网金融难以进入,农村征信信息极少,有的村庄农户甚至都属于“零征信人群”。缺少征信等关键数据信息使得平台难以实现有效风控,但风险控制却是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生命线。
因此,互联网金融平台若要打入农村金融市场,抵抗风险,必须具备强大的风控能力与自身实力,筛选优质可靠的三农资源。
以中业兴融为例,其立足于有场景的生产消费需求,农户借款用途、还款来源均真实可信。中业兴融的借款农户,其扩大种植、养殖和就医、就学、修建新居等资金用途完全可核实,此外,这些农户均有固定的农业生产收入来源,生产规模、效益等数据也都经过了调查验证。
中业兴融农贷视频栏目《阿融巡风控》
与此同时,针对农村社会关系网络联系紧密的特点,中业兴融在放款审核时除了进行入户调查,实地采集家庭种植、养殖等经济数据,核实借款用途和还款来源外,还创新性地开辟了信用背景调查,走访周边村民和农村基层组织,调查借款人信誉、嗜好等信用背景。
在线上风控方面,中业兴融全面落地大数据风控和风险量化模型应用,建立了一套以数据驱动为主导的线上风险管理系统。系统以海量多维度、异构数据为基础,多方面应用自助研发的相关算法和技术,实现贷前审批、贷后跟踪到逾期催收全流程的智能化。
在农户授权的情况下,中业兴融线上风控系统通过大数据API接口高效获取种养殖业行业数据以及农户生产经营、消费、社交和信用等数据,并从借款用途、还款来源、还款意愿三个维度对数据信息进行综合评估,确保借款人有较强的还款能力和良好的还款意愿。此外,中业兴融线上风控系统还会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风险评估模型,进一步提升平台的风控水平和效率。
中业兴融深入农村基层
数据显示,中业兴融针对“三农”精准扶贫释放金融功能覆盖面与灵活性,3年来累计为3万农户服务,撮合助农资金10亿元,不良率仅0.7%。
中业兴融通过“线下+线上”风控体系大大降低了三农金融服务的成本,提高了贷款审批发放的效率,同时也实现了更为有效的风控,在服务三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出借人的权益。未来,中业兴融仍将在拥抱监管、坚守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充分发挥网贷平台对三农的融资作用,更好地为借贷双方提供高效、安全、合规的金融信息中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