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浦东30周年,四位有份量的学界领袖如何评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

国际金融报 2020-04-20 15:04

从1990年到2020年,浦发开发开放与中国资本市场携手发展,皆迎来“而立之年”。


浦东为中国资本市场起航、发展、壮大,提供了丰饶的“沃土”。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这里上演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珍贵缩影。其中,证券市场在这一进程中所发挥的催化剂、助推器作用,亦值得回味。


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国际金融报》记者访问了4位浦东开发开放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即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教授张宗新、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华略智库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永超,共同评说浦东勇立潮头的波澜壮阔,回顾资本市场发展的璀璨光芒,展望新起点、再出发的美好前景。


勇挑重担,培育资本市场发展的沃土


“2020年是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30周年。中国资本市场建设与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步伐逐步发展起来的。”张宗新表示。


在上海大力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先后进驻浦东,使浦东逐步成为要素健全、功能齐备、运作规范的资本市场聚集地,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资本市场体系。


上海浦东拥有功能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且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金融产业链,陆家嘴金融区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金融机构最集聚的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之一。


“金融要素市场入驻浦东,为浦东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活力,也成为浦东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斌表示,围绕金融要素市场机构,浦东相应地打造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态,比如目前浦东正在推进的全球资管中心建设,吸引了全球知名的资产管理机构,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2020年3月,英国智库Z/Yen集团发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 27),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排名首次晋升至第四位,“纽伦港新”格局首次被打破,这标志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已初步实现。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与壮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重要成就,都离不开浦东这块资本市场“沃土”、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在张宗新看来,浦东30年取得的这些成就与未来发展前景,绝不仅在于政策优势与资本集聚“区位优势”,更体现出持续性改革创新精神的驱动力,正如习总书记对上海的殷切寄语:“继续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


资本市场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相辅相成。肖本华告诉记者,30年来,浦东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和壮大提供了“沃土”,这主要体现在浦东将率先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使命和主要发展推动力,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浦东不倚重国家给予的特殊优惠政策,而是通过制度创新,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先行先试,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


同时,资本市场发展离不开经济腹地的支撑。肖本华强调,浦东位于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都市圈,在浦东建立资本市场,可以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对长三角金融资源的集聚和辐射作用。30年来,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也推动了上海资本市场自身的发展。而当时浦东在开发开放中首次采用了按功能规划区域的发展模式,把金融功能放在黄浦江东边的陆家嘴地区,与一江之隔的外滩联成一体,可以充分利用外滩的历史底蕴和金融发展基础,推动资本市场更快发展。


上海浦东独特的文化基因值得关注。赵永超对记者表示:“上海具有独特的码头文化,起源于开埠通商,解放之前就是远东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实际上高过现在的商业金融中心地位,深厚的金融基因和海派文化,拥有自己的独有魅力。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点,迎来历史性机遇。相比浦西代表老上海或传统上海风格,浦东当时的开发开放更具有激进性、开放性、包容性,具有对接国际的胸襟和气质。这恰恰是当年改革开放之初的浦东,在传统上海金融文化基础之上,被赋予更深刻的一种金融文化。”


持续助推,证券市场高效服务实体经济


以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为标志,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30年。2019年7月,科创板在上海应运而生,这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要载体。


张宗新表示:“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筹集社会资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调整经济结构、加速科技进步等方面均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上海浦东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股票市场为例,截至4月1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企业1610家,总市值超过34万亿元,有力促进了市场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提高全社会直接融资比重。在引导资金向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股票市场融资对实体经济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支持作用愈发凸显。


在肖本华看来,证券市场对浦东发展的助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推动金融业成为浦东的支柱产业。2019年上半年,浦东金融业增加值超过1600亿元,约占浦东新区GDP的三分之一和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这其中证券市场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19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总成交额已达到283.48万亿元。


二是支持浦东实体经济的发展。张江高科、陆家嘴、外高桥等一批浦东企业通过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如在证券市场的支持下,张江高科已发展成为张江科学城开发建设主力军之一,为浦东孵化了许多优秀企业。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浦东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浦东打造全球资管中心、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高地、推动自贸区金融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沪港通、沪伦通等资本市场改革,大大提高了浦东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刘斌表示。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为浦东四个中心建设和全球科创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融资渠道,尤其是近期科创板的开通,吸引了全国优秀的硬科技企业上市,同时浦东众多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也登陆科创板,为企业发展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刘斌指出,证券市场的发展,科创板的设立,也为浦东以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区建设为抓手,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创造了机会。浦东率先成立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了平台。


浦东新区的金融证券市场,亦成为辐射长三角区域产业集群的不竭动力。赵永超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两区一县”的一些主导产业,比如通信、精密制造业,这一批上市公司时间点恰好和上交所的一些关键时点高度匹配,基本上是每一轮牛市的顶点。20年前可能还谈不到产业金融、高端金融,但示范区国际生产制造业高端集群的小小缩影,充分受益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侧面折射出浦东金融证券交易所对长三角产业导入、孵化、培育甚至未来发展壮大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马不停蹄,打造国际化金融营商环境


“浦东也通过打造国际化的金融营商环境,完善浦东金融业发展环境,为国内外优秀人才和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为金融机构和人才在浦东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刘斌指出,这些措施主要包括:


围绕全球资管中心、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以及融资租赁高地建设,建立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招商服务机制。为了推进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建设,打造国际化的金融科技生态圈,2018年陆家嘴金融城联合业界推出“陆九条”2.0版,支持金融科技中心建设。


同时,完善金融细分行业服务专员制度。打造服务于各类要素市场和金融机构落户的专业团队,为金融机构落户提供全程高效、便捷的服务支持。


肖本华认为,经过多年发展,浦东已经集聚了13家金融要素市场和基础设施,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为吸引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浦东正在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业营商环境:


一是浦东金融局、商务委等部门加强联动,围绕着金融机构和人才的需求,做好服务;


二是浦东金融局联合包括陆家嘴管理局在内的各开发区管理局组成对多层次服务团队,为金融机构全生命周期提供“保姆式”服务;


三是浦东更加重视金融人才服务建设,从人才居留、落户、居住等方面采取一系列配套举措,提升金融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如未来3-5年,浦东将在陆家嘴、金桥、张江、世博等地提供1300万平方米的各类保障房,多层次解决各类金融人才的住房需求。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是经济改革开放宏伟蓝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张宗新看来,浦东作为上海金融市场核心功能区,将在加快金融法制建设、便利外资金融机构入驻、推动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等方面加强营商环境建设:


第一,不断丰富金融要素市场产品种类,支持上交所、中金所、上期所、外汇交易中心、中证登、中央结算等机构持续推动金融要素市场扩大对外开放。


第二,发挥上海自贸区在扩大金融开放中的“试验田”作用。推出上海自贸区金融开放25条举措,其中涵盖吸引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集聚发展高层次金融人才、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等六方面内容。


第三,持续扩大金融开放,优化营商环境。如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二十条具体要求,包括推进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人民币全球服务体系建设、外汇管理改革、提升账户开立等行政许可与审批效率、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融资便利性和可得性、金融消费权益保护、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旨在通过简政放权与优化服务,有效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改善营商环境。


第四,支持加快推进金融法治建设,加快建成与国际接轨的金融规则体系,加大对违法金融活动的惩罚力度,参照国际高标准实践,提高金融案件专业化审理水平,增强案件审判的国际公信力和影响力。


联动推进,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


2018年11月期间,习近平对上海提出了增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项新任务都与浦东密切相关,对浦东开发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落实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任务中,浦东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制度、金融和空间发展上形成新的推动力。”肖本华表示,在金融方面,浦东可利用陆家嘴金融资源优势,发挥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的功能性平台作用,加强陆家嘴金融城与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联动,推动长三角科创生态圈建设,支持更多的长三角优质企业到科创板上市。


针对金融中心建设和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联动,赵永超建议;“需进一步支持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助推其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需要当地政府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同时,普通产业和技术中心进行互动,进一步将金融优势转化为产业、科创优势,引领长三角产业。另外,探索和上海其他片区进行联通行动,比如临港新片区的开放政策协同,世博、前滩、外高桥等片区合作等,金融应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普通区域整体系统等级的提高。”


浦东发展联动重要性不言而喻。具体来说,张宗新建议:


第一,必须增强大局意识、全局观念,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三大任务”具有内在联动机理,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是扩大金融改革开放的“试验区”、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践行国家科技驱动战略与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紧扣中央交给上海三大任务的核心内涵,聚焦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一体化的制度创新,尤其是浦东要发挥城市核心区域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二,要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的联动与协同效应。2020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和上海市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接下来积极落实中央文件精神,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科创板改革“试验田”的改革合力,全面推动金融服务长三角深度融合发展,引导优质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并强化浦东作为金融对外开放枢纽门户的主导功能。


第三,推动浦东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促进三大任务联动协调发展。抓住上海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契机,吸引更多科技创新企业落户自贸区,以自贸区建设带动科技创新市场要素集聚,以资本市场制度创新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融资和市场扩展,以科技创新驱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第四,强化浦东营商环境建设,强化市场功能,完善市场体系。落实上海营商环境改革3.0版方案和加强投资促进32条举措,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会治理,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布局,强化政策协同的制度衔接,深化对内对外的开放联动,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记者 王媛媛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