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低利率是大势所趋 险资保本投资机会减少
财联社 (上海,记者 丁艳)讯,2020年,“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原油、黄金一度大跌,美股一周两度熔断,未来经济将如何演绎?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行业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研究专委会”)召开2020年第三次疫情研究(线上)研讨座谈会。
会议围绕美联储紧急降息、负利率时代对我国经济等问题进行专门研讨。中国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指出,没有必要过于夸大疫情对资本市场短期的影响,毕竟股价是反映未来长期现金流的折现,应该着眼长远和内在的逻辑。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认为,新经济尚需培育,老基建占主导,新基建调结构。其表示,房地产政策会在因城施策的基调下会进行差异化松绑,银行对房地产融资边际放松,今年全年房地产增速仍将保持较强韧性,建议关注基建地产龙头企业。
中国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降息是大势所趋 保本投资机会减少
银保监会资金部副主任郗永春针表示,疫情对全球市场影响的差异很大,但它是短期因素,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更值得关注。没有必要过于夸大疫情对资本市场短期的影响,毕竟股价是反映未来长期现金流的折现,应该着眼长远和内在的逻辑。
同时,降息是大势所趋。欧洲许多国家和日本已出现负利率,美国短期的相机调整从大周期看是顺势而为,对应估值提升的逻辑。
此外,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社会从工业化步入信息化,实质是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从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效益的提升高于规模扩张,美国经济的创新力值得我们学习。
他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社会经济的转型使得很多人面临结构性失业,利率降低的本质是目前社会财富创造的效率承受不了当前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这构成降息的一个基础。货币宽松政策实施后会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好的结果,即财富的创造能够匹配货币增速;另一个是创新乏力,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优质资产,会发生通胀甚至滞涨。
郗永春还谈到,低利率是大势所趋,近20万亿保险资金也难以独善其身。国内的利率下降和政策宽松可预期,而且中央实际上更希望实际利率能够持续下降,要求金融让利于实体经济。
从保险机构来说,投资没有必要对货币政策过于敏感和期待,随着监管完善和加强,基于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监管来套利的机会越来越小,关键还是提升投资能力,投资理念要从发现价值逐渐转向创造价值。
作为监管部门,未来将持续放宽险资投资的范围和条件,赋予保险投资更大的自主权,如果保险投资能力不够,有可能事与愿违。他强调,加强品牌建设、人才建设、创新能力建设是险资投资的基石。
转型时期,一方面债券投资的风险上升很快,债券利率大幅下降,但另一方面股权投资看似性价比高,但风险也很大,波动也非常大。总的来讲,要选好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既要保证自身获益,同时也要有利于社会发展,其中的核心是人的创造性。
从当前情况预期,未来金融市场不确定性明显增强,保本保收益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少,对险资投资体制和机制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未来能力建设是基石,如何防止人才流失、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广发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郭磊:下一步政策重点是稳固定资产投资
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郭磊博士就疫情和宏观面的一些理解做了主旨演讲。其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会通过三个链条影响中国经济。一是全球需求和贸易的收缩;二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上下游预期,带来通缩或者类通胀的预期,从而扰动经济;三是全球金融秩序,其中欧洲财政的脆弱性和美国金融市场的科技类资产值得关注。
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疫情造成的供给约束,影响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二是延迟复工的影响,尽管规模以上企业2月底复工率基本上达到90%,但复工并不等于满产,且中小企业的复工率只有52%;三是海外疫情对外需的影响,根据之前的分析,今年约1/3的时间受疫情的影响。
考虑到以下四方面因素,我国或将在中短期内通过综合施策,保持GDP增长目标。一是全球经济格局中,美国经济总量较大,因此中国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速才能缩小差距;二是综合考虑,在供给端减税降费压降企业整体营运成本的同时,通过尽快刺激需求端的消费和投资,能够更有效的帮助企业,特别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恢复主营业务收入;三是就业压力有所增加,规模以上企业人员就业和复工相对稳定,但小企业人员就业与其生产经营情况高度关联,人员短期失业压力将会积累。四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如果全年经济增速明显下行,可能导致部分中低收入人口返贫。
就稳定经济增长的发力点,郭磊分析:从三驾马车看,出口上,主要取决于外需,受全球疫情风险加快抬升影响,中短期内国际贸易难有较大改善,出口退税等政策的影响较小。消费上,中国还尚未形成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消费对GDP的弹性不足以让经济脱离下滑风险。
他认为,政策下一步阶段的重点是稳定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年GDP目标5%的假设条件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应不低于5%,因此稳投资在稳经济中的作用将比较显著。郭磊进一步分析认为,制造业投资具有较强顺周期属性,逆周期调控空间不大;房地产投资上,在还款方式、预售条件、首套二套认定等方面有因城施策的调整空间,但总体而言,政策将保持“住房不炒”原则,政策大幅调整成本高,成为主要政策方向的可能性低。因此,基建投资或将成为焦点,预计需要基建保持9%-10%的增速,这需要财政更加积极,包括提升赤字率和发特别国债等。
从金融政策选择看,货币政策还有小幅下调基准利率空间,但目前包括美国在内,全球利率已处于低位,货币政策的预期应降低。而财政政策有望保持扩张,提升整个社会总需求,抑制未来货币进一步宽松预期,同时稳定增长率预期。
因此,他总体倾向于认为一季度重心偏货币政策,二季度偏财政政策。继而,在资产定价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疫情发生,各类资产一次性的下修,各类资产的反应逻辑一致;第二阶段是政策启动,包括疫情防控、货币政策落地等,市场风险偏好扩张,对拐点预期转为积极,利率低位徘徊,股市修复,部分资产有泡沫化迹象;第三个阶段是疫情得到控制,财政政策落地,金融市场流动性触顶,风险偏好触顶,实体经济逐步开始修复,资本市场会从风险偏好驱动转变为基本面驱动。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预计今年美国会降息2-3次 中长期经济下行是定局
国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熊园博士就疫情下宏观大势的几点思考,其分析,关于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首先是美国失业率上升迹象在疫情影响下可能进一步显现。而美国历史经验反映,失业率上升通常伴随经济基本面的恶化。
其次,美联储“紧急”较大幅度下调联邦基准利率50bp至1%至1.25%,这类非常规政策操作是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的首次。同时,美联储此次紧急降息的背后,可能反映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提升。
其预计今年美国会降息2-3次,但疫情爆发会加速这一进程,基准利率大概率会降到零附近。如果疫情超预期恶化,重启QE也有可能。五是全球将迎来新一轮降息潮,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已近极限。
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压力较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码。首先,出口难以短时间恢复。当前疫情在全球蔓延进一步加剧,出口恶化,难以支撑经济增长。其次,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尚需进程。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相对好,而中小企业复工,主要是上下游供应链和产业联链还未完全打通,出口也受到抑制,实际复产情况会有所迟滞。
另外,期待货币财政同时发力。源于稳增长、降成本和海外降息打开空间,他倾向于目前10年国债利率2.5-2.6%左右,未来应还有下行空间,主要取决于政策力度和经济情况的演化。
同时,财政需更加积极有为,包括提升中央财政赤字率突破3%,专项债规模放量至3.5万亿左右甚至更高,考虑采取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多发政策性金融债和PSL,以及进一步加大对企业财税支持等。四是在经济政策方向上,基建和房地产或将是重要抓手。
其分析认为,新经济尚需培育,老基建占主导,新基建调结构。房地产政策会在因城施策的基调下会进行差异化松绑,银行对房地产融资边际放松,今年全年房地产增速仍将保持较强韧性,建议关注基建地产龙头企业。
稳杠杆的背景下,资本市场发展大有可为。熊园认为,考虑到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会导致宏观负债规模抬升,如要保持宏观杠杆率的总体稳定,需要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保持资本市场总体稳定,做大中国资产市场的“分母”。拉长时间看,从2018年底开始,国家已经将资本市场定位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市场较为呵护,发展资本市场的决心强,尽管外围市场波动加剧,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具有很高配置价值。
利率持续走低,将对保险资金配置带来较大压力。熊园考虑,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全球低利率和负利率是大趋势,利率长期下移对保险资金在资产负债匹配、优质资产寻找、绝对收益要求和利差损风险管控等多方面造成较大压力。
当前,我国利率短期还有继续下移波动空间,存在一定结构性交易机会,债券资产可侧重交易策略,但绝对收益要求下,长期利差损扩大,长期配置价值明显收缩。
而信用债方面,低利率叠加企业信用恶化,建议优先关注高评级债券(细分行业龙头企业债)。从比较优势而言,建议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特别是一些具有较高股息率的高分红港股资产。此外,从全球资产配置经验看,非标和股权资产仍将是重要资产配置方向。
总结来看,全球经济本就脆弱,中长期看经济下行是定局,低利率可能会持续存在;2020年,中国制度改革仍可期待,但疫情可能会改变节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