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首支浙江援荆医疗队:希望减轻ICU的压力,降低患者病死率
2月12日,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35名医护专家及浙江省疾控中心2名公共卫生专家组成的37人首批浙江省援荆医疗团队抵达荆门。2月19日,浙江省台州市多家医院105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台州市援荆医疗队抵达荆门。2月23日,一支由18人组成的浙江援鄂疾病预防控制小分队抵达荆门。同样对口援荆的内蒙古自治区也已派出两批医疗队伍先后抵达荆门进行医疗援助。
据了解,首批浙江省援荆医疗团队和荆门市其他医疗机构专家接手了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收治。应浙江省医疗队建议,荆门一医北院区火速搭建了首个新的ICU(重症医学科),也是该院感染科第七病区。2月21日,北院区第二个ICU病区建成,由浙江台州援荆医疗队接管。
35岁的潘慧担任第七病区护士长,包括她在内的100余名荆门一医医护人员与30余名浙江省医疗队成员在这里并肩作战。据潘慧介绍,ICU病区工作强度和风险远大于其他病区,每天是六班倒工作制,每人工作时间至少4小时。
目前的救治工作开展如何?2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医护人员和潘慧护士长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享了他们的心得和体会。
浙江专家与荆门本地医护一起查房希望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2月10日晚,周勇自愿报名参加援助荆门的首支浙江省医疗队。“诊治肺炎是我的本职工作,新冠肺炎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目前有些患者感染之后会发展成重症,我还是希望能够过来帮忙出点力。”周勇告诉记者。
今年44岁的周勇,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前期我们科室也有医生去支援武汉,那边对医护人员和床位需求非常大,物资也比较紧缺。”周勇表示。
加入这支医疗队之前,周勇还参加过其他医疗救援行动,多为下基层帮忙或者指导工作,此次跨省参与的全国性重大疫情救援还是首次。一同前往荆门的同事里有两位出自疾控专业,主要是为了控制新发病例,周勇告诉记者,“他们会从不同的阶段来做干预,尽早发现确诊病例并隔离,对没有发病的人做好防护,达到减少新增病例的目的。”这次援荆,周勇被分配到荆门一医北院区新的重症医学科。
据荆门当地媒体报道,2月12日下午,浙江医疗队抵荆后,荆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及时与医疗队专家会商,对荆门当前的疫情形势进行了深入研判,按“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对全市的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格局作出相应调整,荆门一医承担全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集中收治任务,浙江医疗队和荆门市其他医疗机构从事重症救治的专家均集中在一医北院开展工作,以确保重症病例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2月15日上午,一个基本符合院感要求的重病监护病区(ICU)已经建成,浙江援荆医疗队所有队员和荆门一医等院从事重症救治的部分专家已经在病区开展工作,医疗队带来的医疗设备也已调试到正常使用状态。
浙江专家为患者查看呼吸机管路新ICU的工作量比周勇预想的要大很多。但如果不把普通跟重症患者收治好,后续发展为危重病例会很麻烦。新病区建立之后,第一天的工作十分紧张,用周勇的话说,那感觉就像打仗一样,所有人都在一刻不停地奔忙,那天周勇从早晨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
周勇告诉记者:“当地医院给我们抽调了20余名医生、80余名护士。在医护人员防控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培训和监督工作。比如,会在缓冲区穿脱的位置装一个监控对讲机,全程监督医护人员防控措施是否到位。我觉得当地配合确实非常的好,后勤保障也不错,大家能够一起把这个事情做好。”
与荆门一医对接工作以来,周勇发现,重症患者对医护人员和物资的需求更多,“我们每天去每个病区排查,会帮助他们如何管理好患者,尽量不要发展到危重这个阶段。这样也能减轻ICU的压力,患者的死亡率也能得到有效控制。”
对所有患者一视同仁
1993年出生的何珊,从事护理工作已有4年,早在支援荆门前,她就曾报名过支援武汉的行动。
2月10日下午,何珊所在的医院发出援荆报名通知,“本来这段时间要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之江院区支援,我们是待命状态。后面就接到支援荆门的通知了。”与上次报名支援武汉一样,没有多想的何珊主动请缨,并加入了首支浙江省援荆医疗队。
何珊被分配在荆门一医北院区临时新组建的首个ICU,主要工作是对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的护理。
刚接手工作时,何珊会有一点紧张,“因为这边的工作模式有些许不同,同事也不是特别熟悉,大家都需要时间去磨合。另外,虽然以前也是在重症监护室工作,但不会像这边的工作环境,大部分患者是危重症,所以可能压力稍微有点大”。
湖北省的疫情相对于浙江省更为严重。何珊告诉记者,父母对她来这里感到担心,但这也是自己职责所在,所以不仅要保护好自己,更要对患者负责。
“无论在浙江还是湖北,对于我来说,所有患者都是一视同仁,接触患者之前可能会担心个人安全,但真正面对患者时,你很容易会忘记这一些,你就会把它当成一个普通患者来看待,而不是一个隔离患者。其实只要做好防护,也不会有特别多的恐惧感。”何珊说。
新ICU充满巨大挑战
从事护理工作长达11年的潘慧,曾在重症医学科待了5年。1月30日,潘慧响应号召主动奔赴一线抗疫。
2月15日,荆门一医北院区首个新的ICU搭建完毕,潘慧担任护士长。据她介绍,这里是感染科第七病区,收治的患者全是重症和危重症。另外,她还要负责100余名护士工作的排班和协调。
浙江专家协同荆门本地医护调整呼吸机参数“为了建好这个新ICU,全院抽调了重症医学科和呼吸科等科室近80名护理精英和20余名医疗骨干,首支援荆的浙江医疗队全在这个病区工作,他们还带来了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潘慧告诉记者,7病区由本地医院医护和浙江医疗队医护搭配完成患者收治工作,每个班次都由双方医院资深的老师负责带队。
病区里的患者是一个动态的数字,自7病区搭建以来,每天都有患者因病情好转等原因转向其他病区或医院。“病区总床位23个,前几日病区收治22名患者接近满员。”截至采访当天,潘慧向记者介绍,病区最新收治患者共20名,均属危重症患者,其中18名为高病危患者,2名为高病重患者。
7病区的危重症患者病情比潘慧以前在重症监护室见过的都要复杂,这里的每位患者都要佩戴呼吸机,大部分处于镇静状态。潘慧说:“意识清醒状态下,气管插管戴上呼吸机是非常难受的,我们只能用药物来保持患者镇静。”
极少数清醒状态下的患者,面临着疾病带来的恐惧心理挑战。“每个患者床边都会守着一个护士,会通过电视或者对话来转移疼痛。”潘慧说,7病区的工作强度远大于其他病区,医护人员身穿三层防护服,工作是六班倒,每人工作时间至少4小时,这对心理和能力都是巨大挑战。
潘慧认为,抢救患者的过程中,浙江省援荆医疗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浙江队的医生和护士老师们非常专业和严谨,他们是一整套医疗队伍,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等。尤其是呼吸治疗师团队,他们在病区承担了很多工作,包括呼吸机的安装和调试,患者呼吸道的管理,我们医院推选了5名护理人员跟着他们学习。”
目前,潘慧和她的同事经过与浙江援荆医疗队十多天的工作磨合,相比病区搭建初期,大家对各个流程管理已经相当完善,“虽然两家医院工作流程等方面不同,但大家初心一致,都是为了更好地救治患者。”
(图片均由荆门一医提供,通讯员彭迎兵、高愫对采访亦有贡献)
记者 夏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