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拆解新加坡建筑股上市“套路”!伟源控股(1343.HK)会是坑吗?

格隆汇 2020-02-27 14:18

一起聊聊新加坡建筑新股的那些“坑”。

作者 | twelve

来源 | 格隆汇新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疫情持续发酵,2月港股IPO市场一片萧条。种种迹象表明,疫情或多或少还是在短期内影响了不少公司的上市进程,打新也因此受到局限。截至目前,本月只有澳达控股(9929.HK)和富石金融(2263.HK)两家新股在港交所挂牌。

不过,近日发审情况火热,最近一周多达9家企业通过港交所聆讯,2月累计已达10家。其中,一家名叫伟源控股的公司特别“出位”——公司2月14日申报,20号火速过审,迅速引发我们的关注。

(图片来源:披露易)

原来,伟源控股去年7月就曾首次申请上市,失效后于2月14日再次闯关港交所,后续将于联交所主板上市,均富融资为公司保荐人。且该公司是一家新加坡承建商,最初主要从事电力电缆安装,及道路修复工程的承建,后来发展成为土木工程公用事业工程提供商,专门提供土木工程公用事业工程已逾28年。

新加坡?建筑股?均富融资?一股“熟悉的感觉”扑面而来。结合这个话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港股新股市场的“常客”——新加坡建筑股的那些事。

1

上市前三个月表现最好,

但“赚长期钱”太难

这几年,新加坡企业赴港上市也算是屡见不鲜的事,相对新加坡证交所而言,港交所能提供更高的估值和流动性,并且能为企业进一步打开内地市场提供便利。自2017年起,新加坡赴港上市企业始终维持在每年10家以上,算是海外地区“主力”之一。至2019年,新加坡企业更是在海外地区赴港上市总榜单中占据到约三分之二的席位。

我们列出2019年以来新加坡企业赴港上市具体名单,加上去年12月23日退市又在香港主板挂牌的TOMO Holdings(6928.HK),合计共有16只新股。其中,8家来自建筑相关行业,3 家来自汽车相关行业,2 家来自餐饮相关行业,3家其他行业。放眼一看,每两家新加坡赴港上市股中,就会有一家建筑类!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再看看这些新加坡建筑股,我们发现,近一年来,除坤集团(0924.HK)外,首发阶段时,整体新加坡建筑股“打新战绩”比较一般,暗盘及首日涨幅均未见涨超20%的新股。但神奇的是,目前这些个股“生平最高价”均发生在上市首三月这个时间段上,且表现常常“大反转”。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例如,CTR HOLDINGS(1416.HK)、光荣控股(9998.HK)的暗盘和首发表现均不尽人意,但随后震荡冲高,近三月最高涨近30%。管道工程(1865.HK)首发也算不上“大热门”,但后续一路飙涨近170%,成为近一年表现最好的新加坡建筑股。

不过,更普遍的反转现象还是“上市即巅峰”。

以上文提过的坤集团为经典案例,据悉其是一家已拥有30年经营历史的新加坡机电服务供应商,早前因暗盘大涨112%,首发大涨132%,曾被评为2019年香港三大表现最佳新股。然而该公司后续表现却与前期完全背离,跌跌不休直至破发的走势令人不甚唏嘘。

(图片来源:Wind)

同样的情况还有WMCH GLOBAL(8208.HK)、设计都会(1545.HK)这两家,在此不作赘述。只是需要强调的是,目前探讨8只个股中,5只都是破发股。

整体来看,按照往日市场规律,新加坡建筑股似乎在某一个阶段上总能涨,但后期要么渐渐回落原位,要么走向破发,且不乏那些一朝登天又迅速被抛弃的“奇葩”。简而言之一句话,想在这里面长期“淘金”,太难。

2

“迷”一样的上市目的,

“迷”一样的保荐人

说完打新这个角度,接下来我们谈谈公司层面的问题。在复盘时,我们发现上述几家公司普遍发行费用率较高,首发募集资金净额不高,甚至出现募集净额低于发行费用的情况。这让人满头问号:废半天劲去上市,到底是为了个啥?

就拿WMCH GLOBAL来说,这家公司本次一共募集0.6亿港元,首发费用消耗0.35亿港元,如此大费周章。但资料显示其此次募资用途主要用于新加坡、越南市场的扩展经营、增强资讯科技系统、销售及营销、设立奖学金……其实也并未见太多实质性的经营资金需求,上市目的性相当迷惑。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单位:亿港元)

另外,从整理的IPO发行认购情况及中介机构的资料中,我们还发现上述个股认购倍数大多不低,四分之三触发回拨机制按照对应比例回拨,但没有一家行使超额配售权。同时,我们还在中介机构名录里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均富融资。还记得文章前面提到的伟源控股吧,算上这家公司,均富融资近一年已保荐三只新加坡建筑类股,揽下总数的三分之一。

(图片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这个均富融资又是什么背景?据公开资料,均富融资于2017年04月06日在香港成立,公司类别属于私人股份有限公司,截至今日,公司共经营了近3年时间。

历史上,均富融资曾保荐7只新股,都属于主板建筑行业。暗盘破发5只,且破发程度基本在10%以上,上市首日2涨5跌,成绩实在不太亮眼。甚至有投资者表示:如果再次破发,该保荐人以后保荐建筑类新股,基本上可以拉黑了。

(图片来源:阿思达克财经)

一环扣一环,事情似乎变得更有意思了。新加坡建筑股前赴后继赴港上市到底是看上什么?均富融资这个“新加坡建筑股专业户”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又到底是谁选择了谁?这些问题确实值得细细品味。

3

伟源控股会是例外吗?

再次重申,我们并没有否定所有的新加坡建筑股。那么,这个即将要与大家见面的伟源控股,会是一个例外吗?

1. 从公开数据来看,伟源控股总体营收、净利规模小。据招股书显示,2016-2018财年,及截至2019年8月31日止八个月,公司实现收益和毛利一直都在千万新元的量级。且近几年收入来源主要依赖合约工程业务,财报期工程所得收益占总收入均在80%以上。而公用事业项目委聘本质上属非经常性,公司收入要受中标率、报价以及工程进展等因素共同影响,波动性比较大。

2. 伟源控股所处的行业客户少,客户集中度高,但竞争对手又非常多。根据Ipsos报告,新加坡有近千名注册承建商,整体新加坡土木工程公用事业工程行业高度分散,竞争激烈。虽然伟源控股相关收益在业内排名第三,但市场份额仅占约5.7%,空间想象力其实一般。且由于在大部分项目中担任分包商,伟源控股的议价能力实际并不高,毛利率波动也较大。

3. 近期受多种宏微观因素影响,打新投资市场环境不太理想,2020年以来多现破发潮。且参照近期已上市的承建商表现,例如澳达控股(9929.HK)、华营建筑(1582.HK)、光荣控股(9998.HK)等等,基本也都是破发局面。对于基本面也并不太美丽的伟源控股来说,想“翻盘”或许还真不容易。

4. 回到保荐人的角度上,上文我们也详细复盘了,其保荐人战绩不太理想,项目首日收绿的概率是比较大的,且市场对于伟源控股的信心或也因此有所受挫。

总的来说伟源控股“其貌平平”,与往期新加坡建筑股而言,谈不上有什么突出亮点,所以大概率也不会是那个“例外”。最后再提醒一次,此类概念股虽总有“高光时刻”,但在长期逻辑上大多难以为继,投资者打新一定要心有预期,量力而行。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