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香江】“新质生产力”热度飙升,投资机会在哪?
2024年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已胜利闭幕。在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被重点提及,可以说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此外,“新质生产力”还首次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如何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质生产力”?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工作任务之首。
有机构认为,“新质生产力”之所以如此重视,源于我国经济处于新旧叙事的“换挡期”,正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往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全球化红利逐渐消退,粗放式发展已难以为继,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科技创新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必由之路,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涵盖了绝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覆盖的产业范围很多,衍生出的产业链条越来越长,附加值也越来越高。
而香港具有深厚的科研根基、顶尖的科研人才和完善的创科基建,国际科研交流合作网络发达,基础研发成果丰硕。再加上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和大湾区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在发展创科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成为C位热词,这个话题在香港也热爆了,本港高官、港区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任务,说明国家将纵深推进高新科技的发展,并以坚定决心克服各种制约因素和挑战。这将为香港的创科发展提供更有利的环境,也为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和地位开拓更深更广的新发展空间。
他表示,香港未来须因应自身独特优势,在重点环节加强推动力度。他提出三大发展方向: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例如新材料、生命科学等;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研发应用。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表示,香港可以在源头创新、产业创新、人才创新三个方面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贡献力量,在国家以创新为主导的新质生产力体系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更大的贡献。
全国政协常委蔡冠深认为,创新科技是香港发展的战略方向,香港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背靠祖国、背靠湾区的优势,应该将创新科技、创新模式与粤港澳大湾区结合,作为香港发展的方向与出路。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冼汉迪也表示,香港在融资和基础科研上有优势,应该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强联手,加快科研成果转化的步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事实上,为抢抓战略机遇期,香港正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香港生产力局是香港特区政府推动香港工业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机构。据香港生产力局主席陈祖恒指出,特区政府正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生产力局致力以先进技术、未来人才培训,及特区政府资助计划配对服务,支持企业创新和升级转型。
香港生产力局总裁毕坚文也强调了香港在推进“香港制造”和“新型工业化”方面的努力。针对高增值、占地少、用人少的产业,香港生产力局推出“微型工厂”概念,运用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解决香港土地稀缺的挑战,推动产业升级。
日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24-2025年度《财政预算案》提出的愿景和全方位的发展支持政策,引领香港建设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香港特区政府在预算案中预留港币4500万元,支持香港生产力局筹组和营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聚焦提供专利检索分析等专门服务,保护科研成果及加强对创科业界的支持,同时促进知识产权贸易。
毫无疑问,香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道路上是拥有独特的机遇和挑战,接下来,相信在香港积极布局下,香港将开启“新质生产力”的新篇章。
从投资角度分析,两会产业政策对当年的投资往往有指导意义。多机构认为,新质生产力或会成为重要主题性机会,甚至或贯穿全年。
那么,新质生产力对应的投资线索有哪些?
国信证券认为,从主题投资角度,关注“新质生产力”主线带来的投资机遇。“新质生产力”的政策脉络主线,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在此背景下,该行推荐重点关注以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为代表的新兴产业;以量子技术、生命科学为代表的未来产业以及数字经济。
从企业性质看,华安证券认为,可重点关注科创企业,及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首先,“新质生产力”下强调技术创新体制完善、成果转化为企业应用以及激发科研人员潜力,建议重点关注科研院所、高校、国家实验室等“孵化”的科创企业。其次,随着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建议关注产业关联度大、国际竞争力强、发挥好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
作者: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