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美欧银行业危机与香港新机遇

财华社 2023-05-11 08:01
香港有望取代瑞士功能,吸引全球资本,成为未来全球最重要的财富管理中心、离岸中心和金融中心。

由港股100强研究中心主办、香港财华社协办的“双循环时代的金融全球化”系列沙龙第十三期“香港发展新机遇:崛起中的财富管理中心”于4月28日通过线上直播方式举行。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务委员兼研究员、合作研究部主任、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刘英进行主题发言,以下为发言实录:

感谢主持人,各位嘉宾,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港股100强和财华社的邀请,在这个时点来分享这样一个话题我觉得非常重要。我们很多人可能觉得美欧银行业的这一波的风险、流动性危机是不是过去了,香港如何把握这一场的新的机遇,我想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第一方面是讲一下欧美银行业危机的背景。第二个方面是美欧银行业危机的发展的变化路径。第三方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香港能不能替代瑞士,成为全球的财富中心、全球的离岸中心和金融中心,它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作为在哪些方面。

首先,欧美银行业的背景。目前世界面临着经济失速的问题,金融监管面临失能的问题,地缘政治面临乌克兰危机持续的问题,全球治理面临着失职和政策失调的问题,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些巨大变化。

关于世界经济失速,呈“三升三降”格局。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从“四低”变成了“三高一低”的发展态势。伴随着美联储的激进的加息(马上10次500个基点),我们目前面临的是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低增长的这样一个整体的状况。世界经济的整体的格局,呈现“三升三降”的格局。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占比不断抬升,伴随疫情开放以来中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也在上升,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望达到40%。相对发达国家九成经济体今年下降,发展中国家整体是上升的一个态势。另外,亚洲国家的整体经济是上升的态势,欧美整体是下降的状况。

关于地缘政治的问题,乌克兰危机持续一年多的时间,并没有停止的迹象。我们看到美欧对俄罗斯史无前例的制裁,出现了制裁的反噬和俄罗斯的反制裁。之前美国的制裁数量最多的是伊朗,在一年多以来的时间对俄罗斯制裁了1万多项,远超过伊朗,反过来,俄罗斯也没有坐以待毙,而在反制裁,包括实施去美元化战略,而这是从2014年就已经开始了。

关于全球治理方面,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出现巨大错位。世界整体的发展格局的剪刀差,其实这个交叉点就是2008年前后,之前是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超过一半的占比,之后是发展中国家的总量和贡献率不断抬升,最近10年其实金砖五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超过了50%。另外,从全球经济的占比来看,我们看到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占比是在总体上不断缩小,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的占比是不断扩大。本世纪初高盛就预计,本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到本世纪中叶前后,金砖四国将赶超发达经济体(去年就明显地看到印度已超过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中、印、俄罗斯和巴西,以及美、日,会成为全球前6大经济体,这是一个世界经济格局的巨变过程。

全球财富的转移。全球的能力是如何体现的呢?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是互联互通的能力,包括硬联通、软联通、巧联通的能力,尤其是数字经济的时代,人工智能的时代。所以我们说全球财富实际上过去是从亚洲地区的中、印为主的国家转向了欧美,在21世纪我们认为是亚洲的世纪,全球财富逐渐转回亚洲,那转向了亚洲地区是以哪个地方为中心?我们认为香港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集聚地

第二,美欧银行业危机的发展和变化路径。美欧银行业危机是流动性风险带来的,那它是不是系统性性风险?签名银行倒闭时,美国官方给出原因是因系统性风险予以接管,那这个事情是不是就已经过去了?我认为还没有停止。美欧的三驾马车机制联合救市,但是第一共和银行仍然摇摇欲坠。不仅如此,美国除了银行业危机之外,还包括债务危机。美国目前面临的是金融风险跟债务风险,它的双螺旋上升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还有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加速的情况,当然去美元化并不能够完全等同于人民币国际化。

我们看到的3月初以来美国连续几家银行的倒闭,黑石的房产暴雷的事件,硅谷银行久负盛名,第一共和银行都是优等生,包括后来瑞士信贷作为全球第五大财团被瑞银收购。往回看2008年金融危机的演进过程,我们看这次美欧救市总结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而且我们看到了美国的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第三大的倒闭事件,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一大、第二大的银行倒闭事件。美国也是形成了财政部、美联储、FDIC三家联合救助机制,把储户的资金进行完全保障。瑞士其实也是形成了这样的三驾马车的救市机制。包括央行帮助瑞银去收购瑞信,也提供了一千亿瑞郎的资金安排。这是政府的救市安排安排,另一方面,还有这种政商联合救市机制,这也是本次救市的特点。美联储和摩根给第一共和银行提供了700亿美元的流动性支持安排,其实也是借鉴了上世纪大萧条当时的摩根一家使了类似央行的、最后贷款人的这样一个职责来去救市。随后美国前十一大银行也是安排了300亿存款、流动性支持安排给第一共和银行,防止出现多米诺骨牌的倒闭。这几家的救市行为都是政府在周末两天、非常短的时间进行的,以防止危机传导和声誉损失。那么它的风险是不是到此为止,我们要看引发欧美银行危机的根源是不是还存在的,它的根源是从2020年美联储的大量放水,直接把利率压到了零利率的水平,然后实现了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最近几年来实际上美国一直是零利率的水平,实际上再加上通胀高企实际上就是负利率水平。欧洲方面也是在持续的相当长时间的负利率状态,但是因为高通胀的原因,因为放水美联储也需要加息,而美联储一年来连续十次的激进加息,带来的风险飙升,加息不仅带来基准利率的飙升,而且带来美元价格的变化,也就是说美元的重新计价,包括以美元计价的美债、MBS、大宗商品、房地产市场以及资产价格都面临着重估,其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就会急剧上升。

那么美联储是不是要停止加息了,我认为今年到后面的加息可能还没正式停止,因为它的核心通胀还在4.9%的高位,还没有控制到它的2%目标区间里,包括欧洲央行小步快走的加息,所以其实美联储不停的加息,它的利率水平抬到5%以上,它的美债价格会急剧的收缩,那就会从银行的两端,从资产端负债端来挤压银行,也就是说它的资产端面临着资产损失,另外它的存款端面临着存款的流失,两个方向挤压银行,那么稍有风吹草动,一些小的有问题出现,银行就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稍有不慎,面临挤提,就可能破产,就可能暴雷,那这些现象进一步扩展就可能会引发危机,所以我们要时刻的监控。

另外,美国财政风险和金融的风险目前面临的是一个双冲击的局面。今年4月初其实耶伦因为已经反复的强调要提高美国政府的债务上限,在未来10年时间,从目前美国的债务上限31万亿美元提升到51万亿美元,也就是说未来每年要提升2万亿美元。在三月中旬强调更多,她的逻辑非常清晰,如果不提高债务上限,银行风险难以避免,这些倒闭的银行可能还会增加,就是说美国不能够偿还债务,美债利率会继续飙升,会带来美债的价格继续下跌,也会带来困境,让更多银行陷入风险,这些也让监管机构提出救市方案也会削弱,引发进一步的风险。

目前我们不仅要关注银行业风险,还需要关注资产行业相关的包括MBS等相关风险。耶伦提出提高美国债务上限,我们拉长周期来看,其实在上世纪,美国债务只有115亿美元,到2011年奥巴马时期政府由于没有及时提高债务上限关了几天,带来金融市场的冲击,甚至它的主权评级都惨遭下调了,而美国政府的债务迅速攀升,2017年就达到20万亿规模,最近三年的时间,美国联邦政府就超过32万亿的规模,早已经资不抵债了。美国依靠借债起家和发展的这样一个模式能不能持续值得关注。所以认为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是双冲击的局面。

而美债也在遭受抛售。从美债的持有者结构来看,差不多接近31%的规模是外国政府持有的,从去年看,日本和中国大幅减持美债,都超过了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的水平。从去美元化的过程来看,实际上世界苦美元久矣,特里芬难题实际上是无解。美联储出台的加息政策是为了控制通胀,但实际上会产生的严重负面溢出效应它并不考虑。20国集团也好,G7也好,都应该去讨论这些宏观政策协调问题,尤其是激进加息政策导致了比如斯里兰卡一些国家出现的国家破产的事件,它根本就没有考虑在内。所以带来的就是去美元化加速推进,在今年以来只总结了1月份到4月份的去美元化事件,不仅有双边的,而且还有多边层面的。今年以来10多位元首来华访问,基本都有提出来加速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包括马来西亚直接提出来要以中国主导来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在双多边层面,大家都认为要去美元化,加强本币的结算与使用。在多边层面,当然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它其实就在双边的层面已经推进了本币的国际化和区域化的安排,包括上合组织层面,欧亚经济联盟,亚洲货币基金组织其实也不是一个特别新的话题,在上世纪就拿出来,当然因为美国的反对,也是日本想在里边占比50%,拿主导权,没有推行下来,这一次提出来亚洲货币基金组织我认为它是可以推进的,大家认为现在经济格局跟之前的形势不一样,其实当时提出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还没有入世,中国在全球无论是整体的排名还是贸易的排名都不能够跟今天相比,现在中国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加起来是全球第一位,而且是140个国家主要的贸易伙伴,加速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设立与构建在当下是合适的

去美元化虽然并不等于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事实上,人民国际化的确是在加速的过程,在最近一个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领域首次超过美元成为第一大货币,而美元在2022年四季度降至58.36%,降至近三十年来新低。

在投资领域人民币和港元,在今年的某个时段,双柜台模式就会提出来,香港作为全球的资本市场,在人民币跨境投资领域就会提供一个非常重要的平台,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会有一个历史性的迈进,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在官方储备方面,全球有80多个国家已经把人民币放入其官方储备货币中,而在SDRs货币篮子里面,人民币占比也从2016年的10.98%提升到12.28%,是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第三大货币。今年也是“一带一路”提出10周年,我们在全球贸易额十年处于翻倍的规模,投资也在大幅增长,这也为去美元化和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带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第三,香港的发展机遇有几个方面。简单来说,全球资金是需要安全性、稳定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瑞士在之前相当长时间里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全球最大离岸中心的作用,所以香港在这个时点是可以替代瑞士成为全球颇具规模的国际金融中心,离岸中心和财富中心。当然我们需要强化我们的优势,包括区位优势等在内系列优势。其实这次瑞信被收购把AT1债券减记是有法可依的,或者符合监管标准的,但是其实大多数普通投资人就不理解为什么你在股权还存在的情况下就直接把债权直接减记为零了,实际上对瑞士的金融帝国带来了巨大的声誉风险,是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所以,香港在稳定性、创新性、国际性、开放性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强化自身优势。我认为有几点:

货币的要素。其实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瑞士,其货币政策、物价等都是相当之稳定,尽管在美联储、欧洲激进加息的情况下,瑞士并不为之所动,目前仅加息到了1.5%的水平。当前港元是挂钩美元的,我认为是不是可以考虑让港币挂钩部分人民币,加速数字人民币和数字港币发展,包括港元数字货币桥,发挥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金融的要素,瑞士的金融业是其国家经济命脉,从以前10%占比掉到现在不到5%,瑞士金融监管的严格一方面限制金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有的银行如瑞信其实也在试图进行金融监管的套利。由此,开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制度,稳定的金融政策,数字金融的发展,包括金融基础设施的齐全,包括产品的充裕,人才的充沛,这些都是我们建设全球金融中心的条件。

经济的要素,瑞士其实在相当长时间周边都是全球的经济大国。香港也是亚洲经济居于核心地位,它的周边也是占全球50%的经济体,中国、日本、印度都是全球前十大的经济体,近10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达到38.6%,背靠中国大陆,这些都是香港打造全球财富中心的先天优势。

政治的要素,当然其实瑞士的中立国地位,香港在这个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活动,来增强香港的能见度、国际化和开放度,强化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优惠政策,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入驻。

营商的要素。其实在香港基本都是在全球排名前三位的营商环境,继续巩固香港的领先营商环境的优势地位,发挥香港自由贸易港的作用,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作用,发挥香港与海南双港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强化金融制度建设,强化金融安全岛的建设,强化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突出香港的金融优势,建设成为世界金融安全港。

创新的要素。瑞士不仅是一个金融的中心,还有制药、仪表等创新产业方面也优势明显。香港也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创新要素,作为一个创新之地,来发展成为全球的金融中心、离岸中心、财富中心。

谢谢!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