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基金的“中场战事”
2019年对于公募基金而言,可谓是“指数基金之年”——其发行规模之大,参与者之众,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基金公司已然达成一个共识,即未来“得指数基金者可得天下”。
作为行业资深人士,郑志勇研究指数基金超过10年,同时也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公募投顾且“活下来”的人。比起本名,郑志勇的IP名“望京博格”更广为人知。因犀利敢言、专业度高,他在雪球拥有近14万粉丝。
望京博格是各大指数基金活动的常客。在本次采访之前,《国际金融报》记者曾在广州的一场指数基金论坛上,与他有过一面之缘,对其在台上直言不讳、一针见血的主持风格印象深刻。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1星火燎原
ETF争夺白热化
站在岁尾回顾2019年,望京博格感触颇深。10月份的时候,一位基金公司的副总问他,年初会想到国内ETF行业竞争如此激烈吗?
“我完全没有想到。”望京博格坦言,意识到指数基金争夺进入白热化,已是年中的时候。自7月份开始,他的休息日屈指可数,几乎每个周末都奔波于各大城市,参加基金公司举办的指数基金推广活动。这样的盛况,在中国公募史上从未有过。
单一赛道狭路相逢,刀光剑影在所难免。其中,有两大事件引发业内关注。
第一桩大事件是中证800ETF的卡位战。7月15日,汇添富中证800ETF发行,募集截止日为9月25日。原以为,汇添富基金拿下“市场上首只成立的中证800ETF”毫无悬念,谁知半路杀出个易方达。
在汇添富中证800ETF募集两周后,易方达中证800ETF在7月29日顺利拿到批文。起初,易方达并未展露出要与汇添富一绝高低的野心,直到9月16日,易方达中证800ETF才进入发行期。
正当市场认为首只中证800ETF要花落汇添富之际,易方达9月19日再发公告,将原定募集截止日从11月15日提前至9月25日。
这场争夺战的后续,是两只产品在同一天宣告成立。不过,指数基金的首发优势非常明显,汇添富中证800ETF的首募规模高达66亿元,而易方达中证800ETF不足9亿元。
两家市场规模排名前五的基金公司“贴身肉搏”,堪称“有生之年”系列。望京博格感慨道:“或许再过20年回顾的时候,这就是中国ETF基金发展史上的经典战例。”
“ETF之争”以星火燎原之势,从新型宽基指数迅速烧到传统宽基指数。沪深300ETF在11月份惊现“六箭齐发”,是今年备受关注的第二桩ETF大事件。
这一次,参赛选手包括:华安沪深300ETF、汇添富沪深300ETF、民生加银沪深300ETF、天弘沪深300ETF、泰康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联接。由于其中两只基金还未成立,这场角逐赛的结果尚不得而知。
新发基金竞争激烈的同时,原本在沪深300ETF领域一家独大的场外选手——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早已受到明显冲击。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该基金份额为88.95亿份,较年初减少近20亿份。
“份额缩水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头部基金公司的挤压。”望京博格分析,头部基金公司过去布局较广,主动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和创新产品4个赛道同时在跑,而华泰柏瑞选择深耕沪深300ETF,所以能脱颖而出。如今,头部基金公司将火力集中到指数基金赛道上来,或将重塑格局。
2大浪淘沙
规模是生命之血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显然,没有基金公司想做温水里的那只青蛙。为了不在大浪淘沙中离场,规模排名100多位的基金公司也开始发行指数产品。
“我问过这些小型公司的人,你们不知道指数基金竞争激烈吗?”望京博格收到的回答很“扎心”,“那是因为我们根本卖不动主动基金。”
更糟糕的是,如果因为卖不动主动基金才去卖指数基金,最后可能发现指数基金也卖不动。
“我们别无选择。”近日,一家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大吐苦水,因为银行理财子公司开始发售类货币产品,公司货币基金规模大幅缩水,“主动基金做不好,固收业务没得做,我们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规模是公募基金的“生命之血”。那么,直击灵魂的问题来了,除了固收产品,现在卖什么产品能上规模?
数字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卖股票型基金能不能上规模?截至三季度末,市场上规模排名前30的股票型基金中,排名第一的易方达消费行业,规模为197.35亿元,第30名的富国新兴产业规模仅为18.56亿元。
再看偏股型基金,规模最大的易方达中小盘是173.77亿元,第30名的国富弹性市值是50.11亿元。接着看指数增强基金,规模第一的易方达上证50指数A是157.93亿元,第30名泰达宏利沪深300指数增强A规模只有2.91亿元。平衡性混合基金更分化,第一名的华夏回报A是124亿元,排名第30的易方达汇诚养老三年(FOF)只有2.66亿元。
那指数基金呢?规模最大的南方中证500ETF是434.96亿元,排名第30位的汇添富中证800ETF规模是63亿元。
“看到这组数据不言自明。”望京博格直言,现在基金公司想冲规模,最大的捷径就是转向指数基金的赛道。“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基金公司,会把兵力和资源集中到指数基金布局上来的原因。”
3存量博弈
打响“费率战”
指数基金赛程的下半场,或许更为残酷。一方面,公募是规模化行业,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低;另一方面,指数基金上的销售和布局是个系统工程,最体现一家公司的综合实力。
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成员都能分享到胜利的果实。美国ETF市场经历近二十年发展,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环球三家头部公司占据ETF行业85%的市场,演绎了什么是“强者恒强”。
另一个真实的现状是,公募基金的规模之战,已经进入存量博弈的阶段。201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开始下行,社会整体财富规模没有显著增长,而同时费率在下降,金融机构的日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好过。
2018年以前,公募行业处于高增长、高发展时期,费率对基金投资业绩的影响微不足道。而现在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导致投资中费率对长期收益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过去股票指数增长基本跟GDP同步,如果GDP增长10%,花费2个点的费率成本去博超额收益,还有8个点的收益空间。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速为6.2%,在1.5%的高费率下,股票型基金的收益空间约为4.7%,而指数基金的费率是1.5‰,收益空间超过5%。如果拉长投资周期,两类基金之间的长期复利差别会越来越大。
“在当前环境下,想获得好的投资回报并非易事,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也是一种考量。”望京博格认为,任何行业成熟的标志都是价格战。“今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募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基金公司降费率了。”
在望京博格看来,降费率的基金公司跟没降费率的基金公司之间开始博弈,对投资者来说是好事,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尽管有很多人会基于自身的利益,说费率战对行业不好。的确,费率战是对基金公司不利,但对投资者有利。那你说,这到底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4前狼后虎
外资力量崛起
除了国内公募基金,外资力量也在崛起。2020年4月1日,中国将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多家海外巨头对此志在必得。
业内人士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反映,近期在筹备中的外资公募,已经开始暗中“挖角”本土公募人才。
不过,由于外资有其成熟的投研体系,加之薪酬并不具备吸引力,目前招聘的岗位主要是市场人员和销售人员。上述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外资公募“挖角”本土优秀投研人员的意愿和能力有限。
不少基金公司认为,外资公募必然有一个本土化适应的过程,因此短期内无法与本土公募抗衡。但望京博格的看法有所不同:“美国的公募行业是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他们在这30年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美国的基金公司看着光鲜,实则竞争极其激烈。先锋领航和富达的价格战持续了十年,前者才慢慢把后者“打趴”。后来,贝莱德通过重组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先锋领航不得不接着和贝莱德竞争。
望京博格认为,外资机构一向以立足长远为发展宗旨,重塑国内公募格局只是时间问题。“今年是头部公司跟其他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明年开始,或许就是国内头部公司和海外头部公司之间的竞争。”
5不破不立
启动投顾试点
进入2019年尾声,公募行业的“破”与“立”仍在继续。外资资管巨头牵手本土互联网巨头,犹如平地一声雷,揭开了公募竞争的新生态。
12月14日,先锋领航携手蚂蚁金服,进军中国基金投顾业务。合资公司将根据投资者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及风险偏好,通过蚂蚁财富为投资者提供定制化服务,用户最低投资金额为800元。
基金投顾业务试点始于今年10月底。证监会先是下发《关于做好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随后,嘉实基金、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南方基金、中欧基金5家公募获得首批试点资格。近期,腾安基金、蚂蚁基金、盈米基金也加入试点行列。
在望京博格看来,公募投顾与指数基金的发展是伴生的。对于普通的投资者而言,选择指数基金比选择主动基金难。因为主动基金背后有鲜活的基金经理,而指数基金是冰冷的,这就凸显了买方投顾的价值。
作为研究指数基金超过10年的资深业内人士,望京博格也是国内最早一批试水公募投顾,并且成功存活下来的人。“想让投资者为投顾服务买单太难了,美国在这件事上花了30年的时间。”他认为,能靠投顾服务为生的自己,在国内是少数的幸运儿。
6知行合一
探路付费模式
望京博格走上买方投顾之路,始于偶然。
2016年,拥有公募产品总监和投资总监履历的望京博格,选择离开当时就职的基金公司,转而创业。
起初,他辗转于各家基金公司做课程培训。受学员一句“你课讲的那么好,实盘怎么样?”的刺激,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嘴炮”而是“知行合一”,2016年5月底,望京博格自掏100万元,在且慢平台上做了一个指数基金投资组合。
以培训为生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2017年公募行情急转直下,基金公司普遍收紧预算。一时间,望京博格无课可上。“2017年对我来说,是路在何方的一年。再回基金公司工作吗?但凡能活下去,也不想回去。问题是我还有两个儿子,当时非常焦虑。”
就在望京博格最迷茫的时候,2017年10月,他做的指数基金投资组合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规模从原来的100万元涨到了1000万元。“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个趋势,然后2018年开始转型做买方投顾。目前,这个组合的跟投规模现在将近4个亿。”
望京博格把自己的转型成功归结为“商业模式的成功”。
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下,渠道客户经理的收入取决于尾随佣金。这就容易导致在推介基金的时候,渠道更倾向于向客户推荐高费率及容易上规模的产品,而不是基于客户的需求及市场的行情。
买方投顾的模式则不同。以望京博格为例,其赚取的收入和基金组合规模的相关性不大,主要靠每年1000元/人的投顾费。而他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客户择时和挑选更优的指数产品。
“这并不表示,买方投顾模式一定比传统的销售模式更好。”望京博格认为,只是在买方投顾的模式下,不得不去重视客户的投资体验。
记者 蒋金丽(来源:国际金融报的财富号 2019-12-22 12:10)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