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熊碧华:撕掉性别标签,寻求“最优解”|她访谈

国际金融报 2023-03-09 08:01

在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中,活跃着不少女性高管的身影。她们如何在职场中脱颖而出?对于所处领域未来的发展又有何独到见解?


在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来临之际,《国际金融报》推出特别策划——她访谈。我们邀请到来自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领域的女性高管们,与她们聊一聊工作、谈一谈生活,讲述她们的奋斗故事。本期嘉宾是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熊碧华


“我们不应该对性别进行标签化的分类。”谈及职场中的性别差异,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熊碧华如是说。在她看来,职场中不必刻意强调性别,而应专注于对自我的剖析。如果某个岗位或某个角色需要怎样的特质,那么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必须具备这些特质。

“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熊碧华接受了《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围绕金融从业经历与女性焦点话题,给出了属于她的思考与答案。

紧跟变化节奏

今年是熊碧华加入摩根大通的第12个年头,目前担任中国区首席运营官的她,主要负责协助中国区CEO和其他管理层推动并执行摩根大通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包括业务发展、风险管理、流程控制等各方面,并确保财务、运营、内控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和协同共进。

首席运营官这个职能,在整个中国区的业务链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熊碧华告诉记者,一方面,要确保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充分顾及客户、监管、员工、总部、当地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作为一家领先的国际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在国内以银行、证券、资管、期货四大法律实体的形式存在,每个实体也有自己的诸多运营目标。作为集团在中国区的首席运营官,需要协调各个层面保持有效的平衡。

“更重要的是,当出现问题的时候,我要做出快速反应,确保问题及时被发现、被提出,并帮助整合集团的相关资源,使得这些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熊碧华说。

多年的金融从业经验,提升了熊碧华对整个世界的认知。“金融业既宏观又微观。从宏观的角度来讲,金融面向所有实体行业,涵盖医疗、科技、消费品、教育等,同时也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与资本市场,工作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去认识世界,这是非常大的收获。”

一直以来,金融业都处在非常复杂且快速变化的状态中。对于熊碧华而言,在这样的环境里,不论身处哪个岗位,都需要学会像解方程式一样,考虑多重因素、满足多个条件,最终找到一个最优解。“变化是持续进行的,因此要时刻关注变化、抓住变化,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更好地去处理工作中面临的各项问题。”

以中国市场为例,在过去四十年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外资金融机构要想把握机遇,就必须充分理解并紧跟中国市场所发生的变化,贴近本地客户的需求以及政府监管的要求,同时结合集团的战略重点,摸索出最优的落地方案。

搭建内外桥梁

自1921年开始在华开展业务,摩根大通深耕中国市场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不断将全球范围内领先且适合的产品和服务带到中国,同时摩根大通在中国运营的板块也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匹配客户的需求。

“包括银行、证券、资管和期货在内的四大法律实体,是我们在中国业务战略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全资控股平台充分发挥优势,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国内外客户。”熊碧华说。

从业务进展来看,资管方面,1月19日,摩根资产管理控股公司宣布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复核准,完成收购旗下合资公司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为第一家全资收购中国在岸基金公司的外资资管。

本地法人银行方面,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是总部设在北京的第一家外资银行;期货方面,2020年摩根大通的期货业务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成为国内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期货公司;证券方面,2021年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获批成为中国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

“我们在中国取得的重要业务进展得益于中国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进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优化,熊碧华相信,今年中国市场将继续为全球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投资机会。

“重点是大家都流动起来。可以看到,中资企业正持续推进‘走出去’的发展方向,尤其国内疫情管控放开后,更是积极探索全球化战略布局。”她告诉记者,摩根大通致力于为中资企业搭建“出海”桥梁,帮助他们寻找在海外发展业务的机会与合作伙伴,比如供应商上下游等一系列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需求,推动并帮助提升中资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摩根大通所服务的跨国企业也正在评估中国的下一轮增长机会。“我们希望,能够利用长久以来在全球范围已经建成的成熟网络,向跨国企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当然也包括对于中国市场的见解和体会,以此协助他们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熊碧华表示。

在此过程中,摩根大通可以将更多跨境、全球化的产品及平台引入到国内,直接对接在国内的客户,同时也会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发展阶段而有所侧重,做到更贴近中国国内客户,更加本地化。熊碧华认为,这一方面可以向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在岸方案,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大国际金融机构在本地市场的参与度,为中国市场的有序高效发展贡献力量。

撕掉性别标签

亲和、细腻、善于沟通……只要提起职场女性,人们总会联想到这些关键词,但熊碧华不太同意这样标签化的刻板认知。

“我承认有一些研究表明,从科学、生理等方面来讲,女性会有一些比较普遍的特质,但总的来说还是因人而异。我们不应该对性别进行标签化的分类,认为女性就应该怎么样,男性就应该怎么样。”她强调,如果某个岗位或某个角色需要怎样的特质,那么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必须具备这些特质。

不过,熊碧华也指出,从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出,很多女性都具有较强的韧性,尤其是面对一些纷繁复杂、曲折多变的情况,能够坚持下去。她以自己的工作为例,通常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不同的办法,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沟通,因此韧性与毅力必不可少。此外,乐观的态度也不可或缺,要相信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中,男女都承担着多重角色。而女性身上的这股韧性也来自于经常要在不同的角色中解决不同的问题。”熊碧华说。

一直以来,摩根大通都竭力向女性提供平等友好的就业机会与职业发展环境。目前,中国区有60%的员工是女性,女性管理层也占到一半。同时,公司在文化上认可并包容员工之间的差异性,而这不仅仅是指性别上的差异。

熊碧华解释说:“同事们来自国内不同地区,说着不同的方言,有人经验丰富,有人刚刚毕业,有人学经济,有人学心理学……诸如这些细节都是公司多元性文化的体现。公司的理念是希望能够打造一支多样化的员工团队,而不是要求大家都从同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那么,这是如何做到的?熊碧华向记者介绍,这离不开来自不同部门的员工志愿者自发组成专门的团队来推动包容性,而公司多元的文化本身也能帮助解决女性所面临的难题。

接纳“不平衡”

正如熊碧华所说,“如何兼顾事业与家庭”是每一个职场女性都会经历的灵魂拷问。她坦言,自己比较“抗拒”这个问题。“准确来说,我反对只是针对女性这样提问,这对男性也不公平。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是身兼数职的,男性同样承担着来自个人、工作和家庭等多个方面的责任。不过,如何在各方面取得平衡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熊碧华认为,首先从心态上一定要接受不平衡,这是生活的常态。“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而要做的事情永远是无止境的,所以不要刻意去追求一个完美的状态。”

其次,要对自己的人生有清晰的目标。她解释道,所谓平衡,就是在每个时间点上,都清楚当前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应该如何实现。从长远的时间线上来看,每个时间点的目标都可能是不一样的,而如果能够达到阶段性的目标,就足以称之为“一个完美的结果”。

“其实,个人、工作和家庭也并非一定是冲突的。”出于一直以来的职业习惯,熊碧华仍希望能在生活中找到一个“最优解”。她告诉记者,自己会综合分析当前在这三个领域想做的事情、所处的环境以及能够获取的资源等,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去行动。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工作上我有团队的支持,家庭中也有来自家人的帮助。”在她看来,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去找“最优解”。这个解决方案可能不是完美的,但只要是自己能力范围内能做到的最优解,那就坦然接受结果。

面对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熊碧华喜欢通过定期运动来排解放松。每年秋天,她都很期待参加摩根大通企业竞跑赛,这是摩根大通开放给员工以及客户的全民健身、全民跑步活动。“这也是我们公司多元文化的象征,我们鼓励同事们通过运动保持健康,很多员工也都热衷于在每年的竞跑比赛上大展风采。”

与此同时,她也热衷于学习新鲜事物。她认为,学习的过程能够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成长,而这每一点小小的成就感都可以很好地释放压力。“从孩子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比如小孩去学乐器,那我也跟着学习一门新的乐器,这个过程本身就让我处在比较放松的环境里,同时也获益良多。”

走出自我设限

如今,大量的“00后”毕业生正涌入职场,他们精力旺、有朝气、能创新,处在干事创业的黄金期。在采访的最后,熊碧华对刚进入职场的年轻女性提出了自己的三点建议:

第一,不要刻意考虑性别。“尽量淡化性别差异,这是最关键的一点。”在她看来,职场中的年轻女性真正需要考虑的是,这份工作、这项任务是不是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这更多是来自于自我了解。

第二,不要给自己设限。很多年前,熊碧华看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在面对新的工作挑战时,女性通常会采取比较保守的态度。比如一个新的工作机会摆在面前,女性通常会看这份工作有哪些要求,自己至少要满足60%甚至90%,才愿意迈出步伐去试一试。反之,男性只要满足30%,就会笃定地拍着胸脯说“我可以”。因此,她建议年轻女性要多一些自信去迎接新的挑战,如果觉得自己能够做到30%,也完全可以大胆地去尝试。

第三,不论是女性还是男性,都应该尽早明确目标,制订人生规划。规划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而是需要经常检视。重点是在制订的过程中,从多维度对自己以及身边的环境进行分析。“假设我们都在一个平原上向前走,指定远方那座塔是我的目标,我可能不看地图,我也可能一会儿在这走走,一会儿在那走走,但我总会朝着塔的方向前进。但如果没有这座塔,最终很有可能是漫无目的,甚至背道而驰。”熊碧华打比方说。

因此,她认为,人生需要目标指引方向。这并不是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沿着一条直线向前走,而是当有了目标,才会激励自己去思考当下应该做出怎样的准备。职场新人早一点制订人生规划,可以帮助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黄金期打下扎实的基础,从而行稳致远。

记者:王莹

编辑:姚惠

责任编辑:毕丹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