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洽会首日,金融机构聚在一起探讨如何支持长三角一体化,他们关心的不仅是应对外资竞争......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从金融的角度而言,长三角地区也是我国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要素市场最完备、金融开放最前沿的区域之一。”交通银行发展研究部副总经理、金融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唐建伟表示。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金融机构或从体制、机制、产品创新方面迎接挑战,或发挥既有优势,把握发展机遇。
1与外资机构不只是竞争
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了“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其中,“一高地”指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显然,未来金融领域也将愈加开放,那么,面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入场,长三角区域内的中资机构应如何应对?
外资的进场,一方面意味着机会更多。交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中心副总裁黄轶表示,海外机构对中国市场参与积极性和热情非常高。对于国内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因为这意味着整个市场的蛋糕在做大,对整个市场的参与人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而同时,金融机构面临的挑战也较大。
“我们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本土化。”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理财研究部总监钱启敏认为,面对外资的竞争,本土金融机构有其自身优势,包括人才优势、渠道优势等。而未来,金融机构应积极接入海外市场,借鉴海外比较成熟的经验,寻找最佳的契合点,扬长避短,如设计出更有信心和针对性的产品,以增强本土金融机构的竞争力。
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裁印皓则认为,中资和外资可以通过较好的合作,互相共生、和谐发展。她认为,这是开放的市场、活跃的机构带给中资机构的成长空间。不仅仅是微观的参与个体受益,整个行业未来都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其说是一种竞争,不如说是一种融入。从未来这个时点看,更多的是中国金融市场融入世界。”交银国际副首席执行官席绚桦建议,本土金融机构应把规模做大,把可以撬动的资源做大,把人才做精,这样才可以与外资机构做到合作共赢。
2多项创新把握机遇
那么,金融机构应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和产品方面的创新,把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下的机遇呢?
黄轶表示,交通银行发布的“中债-交行长三角债券优选指数”便是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在未来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上,一方面交行可能会对指数产品做一些投资与研究;另一方面,也希望和一些基金公司、券商更多地合作,发行与长三角指数相关的产品,通过这个产品募集的资金来对接长三角企业的需求。
“长三角一体化是一篇大文章,未来有很多的市场机会。”钱启敏进一步表示,“一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机构怎样在原有基础上,借助自己的力量,给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方面未来大有前景。”
印皓补充道,对于交银施罗德基金来说,最主要的是发挥全牌照优势,更多地引入多元化资金,支持区域里的实体企业、创新企业的发展。比如,交银施罗德基金有标准化股权和债权投资,可以开发一些相关领域的ETF指数、持续关注该领域的上市公司、更多挖掘符合价值投资的企业等。而在私募方面,有非标准化的股权和债权投资,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的手段,进行多元化融资等。同时,还可以利用QFII牌照,以及互联互通资金来源,更多引进海外资金来撬动长三角区域企业发展等。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一种要素的归集,包括土地、人才和资金。”席绚桦称,“政府提供土地,然后吸引人才。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政府更多是从金融手段、资金端、资金顶层设计上去解决产业资源配置。所以,可以看到,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下,有很多非常好的顶层设计,比如说科创板这一系列的指数。这种真正以资金来助力于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对于区域产业的升级、企业的扩张也是非常有益的。”
记者 何思(来源:国际金融报的财富号 2019-12-12 23:54) [点击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