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赛道拥挤,这家企业为何斥资超20亿,买下未上市的新型药?
在东阳光药原本的营业额构成中,抗病毒药物占比高达95.5%。东阳光表示,此次收购两种在研糖尿病药,目的是丰富东阳光药产品线。今年以来,东阳光药已在药物领域有过多次收购行为。
然而,当前我国糖尿病医疗产业赛道日益拥挤,且在最新一轮医保价格谈判现场,有糖尿病治疗药品降价幅度高达90%。面对这个价格承压、竞争激烈的赛道,东阳光为何仍斥巨资进军?
1跻身降糖药赛道
随着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已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20岁至79岁的糖尿病患者高达4.63亿,预计该数据将于2030年达到5.78亿。其中,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居全球第一,达1.16亿。
与此同时,国内糖尿病诊断率和治疗率持续提升,推动糖尿病市场不断扩容。智研咨询研究报告显示,若中国糖尿病知晓率能接近发达国家60%的水平,且其中60%的患者接受治疗,则潜在药品市场将扩增至千亿规模。
如此,就不难理解为何有的药企即使跨界,也要布局降糖药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东阳光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电子材料和健康养生三大产业。2018年,东阳光通过收购在港股上市的东阳光药,进军医药行业。
而事实上,抗病毒药物才是东阳光药原本的主赛道。根据2019年半年报,东阳光药实现营业收入30.82亿元,同比增长106.32%,其中销售抗病毒药物的营业额高达29.33亿元,占比高达95.5%。
今年以来,东阳光药为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扩大产能,在收购了27种仿制药所有权后,又收购了一家生物制剂公司。
东阳光表示,此次收购两种在研糖尿病药,目的仍是丰富东阳光药产品线,提高其持续经营能力。而对于收购时机,东阳光表示,现阶段收购上述标的估值合理,未来研发投入可控,且对公司不会产生较大资金压力。若等到标的资产取得药品注册证书、营业收入达到一定规模后再进行收购,标的资产估值水平将较大幅度提升,对收购方会产生较大的资金压力。
2新型药优势明显
东阳光药此次收购的两款在研的降糖药物,是近年来较热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东阳光药即将开展这两款药物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并预计于2021年申报焦谷氨酸荣格列净上市申请,于2022年申报利拉鲁肽上市申请。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糖药主要有胰岛素、口服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据统计,我国糖尿病口服化药前五大品种为阿卡波糖、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瑞格列奈和西格列汀,占据了糖尿病化药市场的60%以上,其中前四个药物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市场规模超过160亿元。
然而,东阳光药收购的新型降糖药,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格列净类药物是一种SGLT-2抑制剂型的口服降糖药,在全球上市仅6年时间。格列净类药物降糖优势明显,且是第一款可以改善心衰和肾功能不全的药物,已被美国及欧洲糖尿病学会、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国际糖尿病联盟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指南推荐为2型糖尿病治疗一线/二线用药。国内已上市的格列净产品目前以国外品牌为主,如强生的卡格列净片、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以及勃林格殷格翰的恩格列净片。
利拉鲁肽则是一种长效GLP-1抑制剂,在海外糖尿病用药市场销售排在第一位,也是国内销量增速最快的GLP-1抑制剂。其原研厂家诺和诺德(Novo Nordisk)的化合物专利早已过期,却仍未有国产仿制药能够获批上市。国内目前获批上市的长效GLP-1包括注射用艾塞那肽微球(阿斯利康、三生制药)以及度拉糖肽(礼来)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豪森药业)。
3糖尿病药物竞争激烈
但东阳光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当前我国糖尿病医疗领域竞争日趋激烈。
国内企业中,格列净类药物开发进度较快。截至目前,除豪森、科伦、正大天晴已申报SGLT-2仿制药上市外,恒瑞自主研发的新药恒格列净、山东轩竹医药(四环制药)的新药加格列净已进入III期临床。
利拉鲁肽市场方面,目前有联邦珠海、万邦生化、正大天晴、翰宇药业、通化东宝、九源基因等公司研发进入临床阶段,其中通化东宝和九源基因进程较快,有望成为首批过评的企业。
某中型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表示,随着中国创新药巨头的研发优势以及市场布局能力,国产糖尿病药物领域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增加。不过随着进口的长效GLP-1抑制剂快速进入,国内糖尿病市场的竞争会渐趋白热化。
除SGLT-2和GLP-1外,全球目前还有多个新靶点的糖尿病药物在研发过程中,GK、GPR40、GPR119、AMPK等靶点都暂无上市产品,进度基本在I期或II期临床。
4热销降糖药全进医保
此外,进入医保目录的竞争,或也让降糖药在价格上承受一定压力。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的糖尿病化药销售额合计超过600亿元。
此外,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前20名的门槛已从2013年的2.69亿元提高到2018年的5.94亿元,销售额超10亿元的产品数量也从2013年的7个上升到2018年的12个。记者注意到,销售额排在前20名的降糖药,已经全部进入2019年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其中甲类8个,乙类12个。
尽管今年进入医保价格谈判的糖尿病药降价有点“狠”,但各家企业仍然为进医保“削尖脑袋”,想尽办法。
某大型药企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入医保目录的产品基本上可以实现‘以价换量’,虽然价格降了,但由于患者自费的部分少了很多,量自然就上去了。”
一方面是激烈竞争,一方面是价格承压,这两款降糖药上市后,能较快在东阳光药的营业额中占据一定比例,让其达到丰富产品线的初衷吗?东阳光将如何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糖尿病用药市场保持优势?对此,《国际金融报》记者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东阳光回复。
见习记者 金旻—— / 好文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