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造手机,手机厂造车,图什么?

国际金融报 2022-08-20 08:01

在“智能化”大势的撮合下,汽车和手机这两个原本缺乏关联的行业,如今联系变得愈发紧密,从技术路线到应用场景的壁垒正逐渐被打破,两边的厂商都坐不住了……

在吉利汽车通过收购魅族杀入手机领域,哪吒汽车宣布与黑莓合作后,掉队的“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也加入了造机队伍,宣称要造出属于自己品牌的手机。

另一方面,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早已加速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手机和汽车两大行业在这个智能化的时代,互相伸出了触角。

蔚来“被动”跨界造机

近期,蔚来成立了属于自己的手机公司,手机团队的人员招募也在同步进行,目前已超过300人,均来自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有消息称,原美图手机总裁尹水军和原美图移动高级副总裁易炜也已加盟蔚来手机团队。

7月时,蔚来汽车CEO李斌曾给出了造手机的理由。

他表示,手机现在是蔚来用户最重要的链接车的设备,蔚来原有50%的用户用苹果,40%的用户用华为,现在华为被打压,部分车主只能转用苹果手机,但苹果的系统对汽车行业很封闭。

他举例说,蔚来第二代平台的车标配UWB,这是蔚来主推的功能,但苹果不开放接口,以至于公司很被动。于是他决定“从用户利益和体验出发,好好研究手机和以车为中心的智能终端设备”。他还称,“如果不造手机,相当于自己家的车钥匙在对方手上”。

按照李斌的说法,蔚来手机将承接过去部分华为用户,这也意味着蔚来决定走一条高端手机路线。

业内有传闻称,蔚来的第一款手机所搭载的是高通第二代骁龙8移动平台,起步价在5000元以上,预计还有一年上市,但李斌并未对此给出具体回复,只说“先好好干活,等手机做出来再说”。

如今,在手机市场上,小米的性价比、vivo的拍照功能、华为的系统等均已成为各自手机的标签,而蔚来的标签则是“车机”,一款与蔚来汽车能够达到最大配合度的手机。

李斌曾在社交平台表示,现在想要造手机并不难,但是想要造出一台好手机还是很有挑战的,而蔚来要每年开发一款手机。

目前,蔚来手机已正式启动,招聘平台上出现不少蔚来手机业务的招聘消息。虽然一切看似在推进,但并不代表蔚来的造机事业一帆风顺。

毕竟,国内手机市场正被华为、小米、苹果、vivo等占据9成,“迟到”的蔚来想要入局属实不易。加之手机的研发费用并不低,如果目标受众仅为车主,无法抢占到更多市场,那么未来的盈利情况便令人担忧。

有业内人士表示,车企造手机的目标受众如果仅是车主,那么未来大概率需要另谋他路,因为哪怕是车主也不可能轻易放弃熟悉的品牌,重新去买一款刚入局的手机。

新能源汽车车主陈鹏(化名)对记者表示,自己不会花费5000-7000元去购买一部蔚来手机,“我正在使用的这部手机大部分信息都在上面,如果仅为开车再买一部,日常出行需携带两部手机,很不方便”。

蔚来车主李翔(化名)告诉记者,自己使用的是苹果手机,但在驾驶蔚来汽车时并没有遇到什么不妥,哪怕蔚来的手机生产出来了,自己大概率也不会选择购买。

手机厂商大举造车

不仅车企跨界造手机,手机厂商也在大举造车,华为、小米等公司就正在加速其在汽车领域的发展。

近期,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发表了主题为“穿越人生低谷的感悟”的演讲。在“One more thing”环节,雷军介绍了小米造车的进展,这项业务从2021年3月30日宣布至今已经500天。

小米的自动驾驶系统也首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据悉,小米为自动驾驶系统组建了超过500人的专属团队,预计年底将会达到600人。7月时,小米汽车科技公司公开了关于方向盘脱手检测方法、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车辆的专利。

雷军表示,在小米自动驾驶项目第1期的研发投入是33亿元,目前的进度远超预期,小米自动驾驶系统第1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并且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

小米的目标不仅是造车,还要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除了小米外,华为在汽车领域的动作也在逐步扩大。2019年的上海车展,华为以供应商的身份为智能汽车带来了5大智能电动化平台,随后以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集成模式和华为智选车模式与车企合作。

《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目前与车企合作推出新车最多的跨界玩家正是华为,宣称“不造车”的华为事实上已与北汽、长安、广汽3家车企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将自研的华为系统与此3家合作。近3个月,华为已经发布了3款合作车型,其中阿尔法S全新HI版和阿维塔11采用的是“HI模式”,问界M7采用的是“华为智选”,有网友也调侃道“未来可能满街都是华为车”。

8月初,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车品牌几何汽车官宣与华为鸿蒙系统合作,搭载鸿蒙OS系统的新车或将在不久之后上线,华为这一合作让刚被吉利收购的魅族有些“尴尬”。

吉利合作的手机品牌并不只有华为,魅族作为前不久刚被吉利收购的手机品牌,旗下Flyme系统将学习苹果的Carplay车载系统并运用到智能车机上,不过似乎还没有上阵就被华为代替了位置。

华为之所以成为车企争相合作的对象,与其花费大量资源在汽车领域上的研究有关。目前,华为每年在汽车解决方案的研发费用达到近10亿美元,研发人员也已超过5000人,但汽车业务依然是其仅有的亏损业务。华为表示,在对智能汽车上的投入是战略性、持久性的,短时间内并不期望可以盈利。

记者 孙婉秋 实习生 吴迪

编辑 王克

责任编辑 孙霄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