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净利润增速超30%!五谷磨房为何走不出“仙股”行列?
面对新冠疫情重创,曾在2020年被撞出“疫情坑”的五谷磨房(01837.HK),近日却发布业绩盈喜,预计2022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大增超30%。百事是二股东,股价长期低于1港元,借助本次业绩反弹,五谷磨房能否一鼓作气走出仙股行列?
业绩预喜,净利润增幅超过30%
港股上市的五谷磨房业绩预喜。
8月16日晚间,公司公告称,2022年上半年公司预期录得归母净利润逾人民币5000万元,相较于2021年同期的3800万元增幅超过30%。
今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大涨主要得益于公司多渠道、多元化发展。
电商渠道一直是公司重点布局的领域,同时也是助推公司规模不断上升,业绩不断增长的重要力量。今年上半年,由于电商渠道持续快速增长,公司收入增加至人民币8.4亿元,对比2021年同期约为人民币7.54亿元。
2022年上半年,在保持传统电商渠道优势同时,公司电商团队开发和运营抖音小店等社交电商平台,成功促使在线渠道所得收入显著增加,尤其是黑营养专家品牌“黑之养”系列产品销售成绩突出。
同时,公司净利润大增也与企业成本管控密不可分。今年上半年,公司落实各项预算及成本控制政策,通过将行政及经营开支保持在相对较低水平,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在上半年良好的业绩增长下,五谷磨房对企业未来发展展示出很大的信心。公司认为,尽管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对零售行业的影响尚不明确,但由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公司的业务将会有积极的发展机会。
多元化、多渠道发展
在消费升级、现代人对健康意识越来越重视下,主打天然健康食品的五谷磨房成功出圈,成为国内食品饮料界的一匹黑马。
天然健康食品是指利用天然成分制成的包装食品,不含任何人造或合成食品添加剂,并且含有有益的营养成分,可帮助消费者维持或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均衡饮食。
基于现代人对当下食品行业添加剂等担忧,以及天然健康食品天然的吸引力,五谷磨房成为当下食品领域一股清流。公司野心很大,要打造中国最具价值的天然健康食品品牌。
从中国传统食养文化及“药食同源”理念入手,五谷磨房产品融入现代营养科学和食品加工技术,为各个年龄段消费者提供约90种由谷物类、豆类、坚果、果干和其他天然食品制成的产品,产品组合较为多元,其中谷物粉为核心产品。
在市场推广上,公司率先在超市的直营专柜推出“体验式”零售模式,以方便消费者真实接触和了解产品,实现销售转化。所以前期公司主要销售来自线下体验式直营专柜。
不过近年公司大力发展电商渠道,不仅成功连续多年蝉联天猫天然粉品类冠军,还与实力电商平台保持长期、良好合作,享受一流站内推广资源。在社交电商兴起后,公司及时捕捉发展机遇,在抖音等社交平台创新销售模式。在各类战略加持下,公司线上销售占比持续提升,2021年线上渠道收入占比达到36.5%,较2020年提升7.8个百分点。
从2022年上半年公司给出业绩指引来看,线上销售占比可能会进一步提升。
业绩缺乏成长性,低负债成优势
从过往业绩看,五谷磨房营收规模较为稳定,增速表现一般,公司在创收方面仍需加把力。
公司归母净利润也并未表现出良好的成长性,甚至在2020年还出现亏损。
2020年公司亏损也主要是受上半年疫情影响,承包了近90%公司总产能的五谷磨房食品工业园就位于湖北省,处于疫情地震中心。此外,疫情也波及公司线下专柜业务经营和业务拓展等。
不过2021年公司大力发展电商业务,积极推进线下专柜业务复苏,在收入同比增长前提下,净利润也实现扭亏为盈。
五谷磨房生产原料为经烘制与研磨后混合的黑芝麻、核桃、燕麦、红枣等农产品,较为易得,成本相对不高,且价格稳定。但通过天然健康食品的调制和品牌输出,公司产品定价较普通加工食品较高,使得公司拥有超70%以上的毛利率,产品竞争力可见一斑。不过从趋势上看,公司近年毛利率呈现略微下降态势。
值得称道的是,五谷磨房的有息负债规模较低,此前多年公司甚至没有长期有息负债。
2021年五谷磨房资产负债率为19.58%,处于近几年较低的水平。
尾语:
五谷磨房于2018年底在港交所上市,成为“天然健康食品第一股”,每股发行价1.62港元。公司上市首日股价破发,报收于1.42港元/股,当日下跌12.35%,公司市值为31.54亿港元。
2019年7月,公司却迎来百事公司青睐,后者以每股1.80港元购买入五谷磨房25.84%的已发行普通股,代价1.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五谷磨房创始人的第二大股东。
看看公司后面的股价,显然百事公司买贵了。受疫情冲击,2020年公司净利润亏损、股价持续大幅下跌,并长期低于每股1港元回天乏力。尤其是在当前业绩盈喜的刺激之下,五谷磨房股价依旧不为所动,成交量更是低的可怜。
截至2022年8月18日收盘,五谷磨房的股价为0.57港元,成交量仅有57.4万股,成交额只有可怜的32.37万元。
对于公司股价表现,有业内人士认为,五谷磨房属于传统产业,产品及商业模式准入门槛较低,而且业绩缺乏亮点,对投资者吸引力不足。
青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