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价值修复行情下,中国再保险(1508.HK)值得更多关注
一、关于保险行情启动的几点原因
近期,大金融板块回暖引起了市场关注,尤其在6月15日演绎到了极致。其中保险板块表现更是尤为突出。当日,保险板块整体涨幅一度超过8%,收盘涨幅仍有7.48%,冠绝整个大金融板块。
(来源:富途)
接下来几个交易日,保险板块归于平淡,看似行情已经结束,但是笔者认为重要的并非是板块本身短期的上涨,更重要在于透过此次行情现象看到保险板块上涨背后的原因,以及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这样的上涨逻辑基础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保险行业已在低位盘整久矣。以PB计,6月14日保险行业平均估值为1.135,处于历史分位1.85%,从这个角度看,估值继续向下的空间极小,随着本轮市场行情回暖,热点逐渐从新能源等成长赛道扩散到低估值的大金融板块,保险作为估值洼地,价值修复力量带动板块活跃。
(来源:理杏仁)
更深层次来看,稳增长仍然是当前的经济主线,而保险业正是核心受益板块。根据5月份的经济数据,在一系列复产复工的政策支持下,生产端已出现止跌回升迹象,但微观主体的信心修复需要时间,还需要更多更直接的政策来支持经济整体恢复增长。
在此预期下,货币政策方面,LPR形成机制改革效能将持续释放,实际贷款利率或将稳中有降,扩大实体经济融资空间;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保证更多可行项目实施,两者合力有助于提振保险投资收益。
再从保险行业的负债端来看,近三年来压制行业整体的业务转型已出现边际好转。一方面,是各大寿险公司更加关注保险与健康管理、财富管理和养老服务的融合;另一方面,直保公司的代理人经过快速出清,人均产能、人均收入不断提升,渠道改革也已处于筑底阶段。产品和渠道的改革效果均在不断修复保险行业基本面。
综合来看,保险板块本轮行情正是由基本面修复叠加深度低估带来的价值回归所驱动。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再集团”)的股价表现显得不尽如人意,笔者认为市场对其关注是不够的。
二、中再集团不应被忽视
当然,这与中再集团所处港股市场环境密不可分,主要由于港股定价权掌握在外资手上,而在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的背景下,港股流动性进一步减弱,客观上会影响市场整体表现。
但从基本面修复以及估值两方面来看,中再集团的修复力量远没有在市场中充分表现出来。
首先,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再集团作为中国境内唯一的本土再保险集团,是中国市场绝对的再保龙头,其领先的市场地位几乎不可撼动,在七十余年的经营过程中始终牢牢占据着国内再保市场份额第一的宝座,在再保险这个极具考验风险管理能力的行业中尤为难得,中再集团连续12年获得贝氏财务实力评级为A,评级展望稳定,也侧面印证了其优秀的经营能力。
另外,中再集团的核心增长动能来自于再保业务,而这也是其更应该受益于保险行业整体底部向上修复的关键原因之一。
一方面,健康险成为人身险领域的主要发展动力,而健康险对直保公司产品开发能力要求较高,往往需要直保公司与再保公司共同开发,借助再保险公司数据与技术优势,分保意愿也就更强;另一方面,财产险的增长动能从车险转移到非车险,而非车险对直保公司的承保能力与专业实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直接抬升了分保比例。
两大因素共同导致了再保行业增速高于直保行业增速。中再集团作为再保龙头,则更加受益于分保比例的提升,叠加直保行业基本面修复带来的增长,可以预期中再集团后续将有比直保公司更强的增长动能。
再结合估值水平,就更能清晰地看到中再集团潜在的巨大价值修复空间。以6月15日收盘价计,中再集团的市净率仅为0.26倍,远低于一众直保公司的平均值0.61倍。
(来源:富途)
另一个方面来看,中再集团的股息率达到了7.79%,在整个港股保险板块中位列第二,仅次于新华保险的8.03%(数据来源:Wind)。这样的高股息属性恰能满足长线投资者对于稳定收益的需求,在当下市场主线不清晰的背景下具备相对更高的配置价值。
三、结语
大金融行情能否持续有待市场检验,而保险股近三年来经历过了一轮估值和业绩的双杀,已经充分反映出了市场对这几年行业转型发展的担忧情绪,伴随着行业转型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面修复带动业绩增长,整体估值提升会是一个长期且需逐步验证的过程,这也是保险存在慢牛、长牛可能性的底层支撑。
遵循这套逻辑,保险行业的贝塔收益是每个身处其中的主要玩家都能享受到的,而中再集团作为拥有着独特市场地位和长期增长动能的头部再保公司,除此之外更应享受独有的阿尔法收益,这也是其值得市场更多关注的核心原因所在。
- 中国再保险(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