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洋医药营收净利创新高!平台生态效应显现 科技创新打开新空间
对药品来说,专业的商业化平台有多重要?25日晚间,百洋医药(301015.SZ)披露的2021年年报很有借鉴意义。
据年报,百洋医药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52亿元,同比增长19.94%,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7.87亿元,同比增长27.5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3亿元,同比增长55.04%。二者双双创下新高。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6.67 元(含税)。
百洋医药是国内领先的健康品牌商业化平台。年报数据显示,来自品牌运营业务的收入成为百洋医药营收、净利润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21年,百洋医药品牌运营业务实现收入29.05亿元,同比增长34.11%,若还原两票制业务后计算,品牌运营实现营业收入36.41亿元,同比增长52.21%,实现毛利额14.02亿元,毛利占比达79.16%。
进入2022年一季度后,尽管受国内多地疫情反复的影响,药品销售收入暂时受阻,百洋医药增长势头还在持续。据同日披露的一季报,百洋医药Q1营收18.60元,同比增长14.43%。
继“卖铲人”后,商业平台再成CXO焦点
联动上下游的能力是对第三方商业化平台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在这方面,百洋医药的年报数据再次让人眼前一亮:对下游,截至2021年底,百洋医药已形成了一张具有600余家经销商的全国性医药商业网络,直接及间接覆盖了超过1万家医院及37余万家药店。
对上游,百洋医药深耕优质医药大健康产品、医疗器械,除迪巧系列、泌特系列、哈乐系列、纽特舒玛、扶正化瘀等运营品牌及产品外,2021年又新增了国谈专利产品贝坦利、辉瑞的希舒美、安斯泰来的适加坦、卫喜康、贝坦利、CSL Behring的安博美、罗氏制药的经典化疗药希罗达和肺癌靶向药特罗凯等多个新品种。
由此,百洋医药对上下游的吸引力得到进一步巩固、强化。
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大势所趋。
据中信证券研报预计,中国市场未来有望保持每年上市10款以上国产创新药的态势。对于药企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即构建出商业化能力,为此,选择与百洋医药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合作,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做法。
因此,作为创新药产业链下游端的CSO(即医药商业化企业),有望成为获益方。
此前,CXO行业的上游端即CRO、CDMO/CMO已开始率先承接中国创新药红利,并诞生了以药明康德、泰格医药等为代表的“巨无霸”企业;随着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溢出效应有望继续向下游端,即CSO渗透。
有观点认为,药明康德、药明生物释放的是中国工程师的红利,泰格医药释放的是中国临床观察员的红利,医药品牌商业化平台则有望承接中国医药营销专家的红利。
稳基础,自身实力进一步做强
为未来预备,百洋医药正在进一步强化自身商业化与平台化能力。
在基于品类洞察的品牌运营能力上,从新增运营品牌海露系列,或许可以窥见一斑。财报显示,2021年,该品牌实现营业收入2.98亿。百洋医药深挖品牌价值,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干眼症科普推广,在全国药店开展店员产品教育,推进渠道深度覆盖,经过公司两年的零售推广,使海露超越竞品,成为零售滴眼液的领导品牌。
在全数据平台客户管理能力上,百洋医药的全数据平台可以为各类产品绘制出精准制导的市场地图。百洋医药在年报中指出,“公司全数据平台搭建起覆盖全国37余万家零售药店、2000家主流医院近50个细分治疗领域的销售潜力评估体系,实现精准营销。”
而在支持长期运营机制能力上,百洋医药拥有行业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覆盖线上、线下。与此同时,公司管理团队大多出身于专业的大型医药企业,具备丰富从业经验且非常稳定。百洋医药通过人才激励的机制,助力公司长远发展。
基于此,百洋医药持续吸引了辉瑞、安斯泰来、罗氏制药、上海谊众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前来合作,对医药企业的吸引力得到证明。
向生态型Big Pharma进化,科技创新将成新看点
如果复盘药明康德、泰格医药这些CXO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它们在不断完善自身平台功能的同时,也积极介入了医药研发的投融资。这一来可为公司的后续发展提前锁定黏性客户;二来,平台也通过投资孵化,实现了资源整合、激活,并实现了增值。同为CXO板块,百洋医药也已释放出了强烈的科技创新信号。
在年报中,百洋医药指出,公司将继续通过商业协议、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引进真正有临床价值的优质创新药,集合创新要素,推动公司创新突破升级。此外,公司也会与加强与专业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研成果转化。
具体来看,百洋医药将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和技术平台,通过商业化权益(权益转让、合作开发、代理销售、委托研发、技术授权)、产业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成立合资公司)、生态协同(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要素配置)等方式,与创新药公司、国家级科研院所建立广泛深入的产学研立体化合作,逐步成为创新药与商业化的桥梁。
这意味着,百洋医药将以品牌商业化平台为基础,逐渐对外扩张业务版图,有望打造基于其商业化平台的创新产业集群,成为“个体有专长、整体有协同”的生态型Big Pharma。
百洋医药已迈出了第一步:2022年初,百洋医药与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医药健康领域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集聚核心优势,以“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为起点不断深化合作,共促科研成果转化落地,打造全球具有影响力的医药健康科研创新示范新区。
此外,百洋医药还与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展开密切合作,成立了百洋智心项目,旨在向心血管药物的基础科研端渗透,从而建立起基于心血管的产学研商业化一体化平台。这或将成为百洋医药向生态型Big Pharma升级的第一个样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