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鹤冲刺港股IPO 年内150亿销售目标恐难达成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杨泽世)讯,中国飞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鹤”)赴港IPO终于有了新进展。10月14日,该公司在港交所披露了聆讯后数据集(第一次呈交),意味着其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该公司披露的聆讯后资料集显示,摩根大通、招商证券及建银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但并未对募集资金量进行披露。对此,飞鹤内部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受监管要求,上市的相关信息现阶段不能披露,可以留意港交所的公告。”
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飞鹤上市的节点正值奶粉行业寒冬。不过飞鹤的业绩暂未受到影响,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收益58.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5.07亿元。但是,按上述数据推算,其完成2019年15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存在较大压力。
崎岖的资本之路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此前募集资金额有10亿美元和10亿港元两种传闻,亦有募集70多亿人民币的消息,从飞鹤的体量来讲,10亿美元的可能性最大。”
事实上,此次赴港上市并非飞鹤首次进入资本市场。资料显示,该公司200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05年在NYSE Archipelago Exchange上市,并停止在场外柜台交易系统买卖;2009年将其股份由NYSE Archipelago Exchange转至纽交所上市;2013年在纽交所摘牌,完成私有化。
退市4年后,飞鹤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决定再次登陆资本市场,但是该计划在2017年末暂缓。有媒体报道称,彼时飞鹤暂停上市计划,是由于该公司在2017年末要以2800万美元收购美国维他命世界(Vitamin World)零售保健业务。
也有业内专家向记者指出,彼时飞鹤暂停赴港上市计划是由于不符合港股财务制度,该公司对此进行调整后,重启赴港上市计划。
“飞鹤有可能是想通过本次上市来优化股权结构,要求摩根士丹利退出,保证公司纯正血统。”一位接近飞鹤的消息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
据了解,摩根士丹利进入是由于飞鹤此前私有化,在回购股份时提供了资金。据重组前的公司架构表显示,摩根士丹利控制的NHPEA持有飞鹤唯一注册股东DIF Holding 21.74%的股份。
“上市以后,可以帮助飞鹤做产业结构转型,该公司下一步要做成人专业营养产品,这个业务需要资金。” 乳业专家宋亮对记者表示,同时飞鹤要做进一步的品牌定位,在一二线市场继续深化品牌推广。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则认为,飞鹤的运营比较顺畅,近几年的业绩增长也与上市匹配,符合发展的需求。“从目前飞鹤的情况来看,奶粉为营收主要部分,建立多品牌、多品类、多产品和多渠道的大战略,必须要有资本端的推动。”
寒冬上市,业绩大考
从数据上看,2016-2018年飞鹤的收益分别为37.24亿元、58.87亿元和103.92亿元,实现溢利分别为4.06亿元、11.6亿元和22.42亿元。
由此可见,飞鹤在近些年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是,有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是奶粉行业的寒冬,新生儿出生率的下降将严重影响整个行业。“奶粉新政红利基本流失,市场格局基本固定,退出行业的企业市场份额基本上已经瓜分完毕,各大奶粉品牌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市场对当前奶粉企业的考验巨大,飞鹤的业绩也会受到影响,近些年的高速增长有可能会放缓。”
“飞鹤未来业绩增长趋势将会从高增长转变为稳定增长,高增长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风险。”宋亮告诉财联社记者。
不仅如此,还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直言:“飞鹤今年的目标有些高。”
年初,飞鹤乳业总裁蔡方良宣布该公司2019年的目标是实现销售额150亿元,而2018年目标为100亿元,“预定目标较高”。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92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以上半年数据推算,150亿元的目标恐难实现。
据了解,该公司核心产品为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包括超高端星飞帆、超高端臻稚有机以及高端产品系列。2017年、2018年其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系列收益分别为37.95亿元和66.58亿元,分别占总收益的64.5%和64.1%;2019年上半年,该公司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实现收益39.16亿元,占总收益的66.5%。
“飞鹤选择上市的时机,遭遇行业面临的瓶颈,包括奶粉业增长放缓、人口出生下降等,但是预计2021年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幅度会大幅放缓。并且,目前消费者也都会选择更加营养健康的产品,所以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宋亮说。
值得一提的是,飞鹤高端产品收益逐年增高,而其毛利率却开始出现下降。记者查询获悉,2019年第一季度该公司高端配方奶粉的毛利率为69.1%,上年同期则为78.7%;上半年其高端配方奶粉的毛利率为73.5%,上年同期为75.8%。也就是说,其高端产品的毛利率在今年整体处于下滑状态。
一位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的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毛利率降低是企业营业成本增高所致,如乳制品行业中的乳铁蛋白的售价攀升,导致企业成本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