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下冲击港股IPO:去年与超600名KOL合作,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仅3%

柒财经 2022-04-12 00:01
夏天到来之前,被称为年轻人防晒“收割机”的蕉下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

公开资料显示,蕉下是由香港减字控股集团创建于2021年的防晒伞品牌,自2013年推出第一款防晒产品双层小黑伞以来,其产品覆盖服装、伞具、帽子、其他配饰、鞋履等防晒与非防晒品类。

2019年至2021年,蕉下分别实现营收3.85亿元(未标识,均为人民币)、7.94亿元以及24.07亿元,对应的经调整后的年内净利润分别为0.196亿元、0.394亿元以及1.36亿元。

01服饰营收成第一大收入来源

近年来,国内的消费者尤其是女性,越来越注重日常防晒、追求抗衰和皮肤美白。蕉下正是切中消费者这一痛点,依靠防晒双层小黑伞出圈,并不断推出各种硬物理防晒设备。

从产品品类上看,蕉下的营收主要来自于服饰、伞具、帽子、其他配饰和其他产品。不过,蕉下主打的防晒伞具品类营收占比一路下滑,从2019年的86.9%降至2021年的20.8%。

而2019年营收占比仅为0.8%的服饰产品,在2021年贡献出超7.12亿元的营收,成为蕉下第一大营收来源,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为29.5%。

其他配饰(包括墨镜、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等)的营收占比从2019年的5.3%升为2021年的25.4%,成为第二支柱品类。

招股书还显示,天猫旗舰店是蕉下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蕉下期内付费客户总数由2019年的100万人,增至2020年的300万人,2021年进一步增长到750万人,同比增长150%,复购率达46.5%。

目前,蕉下天猫旗舰店显示,热销第一的防晒帽月销为9万+,售价在179元至298元之间,销量靠前的防晒服、全脸防晒口罩等月销售量均超过8万+。

销售渠道方面,2021年,蕉下自营渠道收入为20.1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为83.6%。其中,线上店铺及向电商平台销售收入分别占比达68.3%、12.6%。分销渠道方面,截至2021年末,蕉下共拥有872家分销商,通过分销商产生的营收占比为16.4%。

此外,蕉下还积极扩大线下零售门店及其它线下零售网络,其已从2019年15个城市的39家门店,扩大至2021年覆盖23个城市的66家门店。

02重金营销,去年研发占比仅为3%

销售业绩亮眼背后的蕉下,与其产品层面转型做高毛利品类、重金营销等不无关系。

招股书显示,自2017年以后,蕉下产品品类从伞具延伸至袖套、帽子等非伞具高毛利的防晒产品,而这些产品的毛利率均高于60%。

2021年,蕉下的帽子、其他配饰(包括魔镜、口罩、披肩、袖套及手套)的毛利率分别为67.3%及61%。与此同时,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毛利润分别为1.9亿元、4.6亿元和14.2亿元,对应的毛利率分别为50.0%、57.4%和59.1%。

蕉下业绩迅速增长的另一个原因,离不开销售成本以及广告费用的逐年攀升。2021年,蕉下已与超过600名拥有不同粉丝群、受欢迎程度各异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合作推广其产品,并为线上以及零售门店带来流量。

此外,抖音、快手、淘宝三大直播平台的多名头部主播均与蕉下有合作,其中以李佳琦合作次数最多,且销量最高。

反映到蕉下的成本中,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销售成本分别为1.92亿元、3.38亿元以及9.86亿元。2021年,蕉下销售成本同比增长191.7%,占总营收的比为40.96%。

同期,蕉下的分销及销售开支分别为1.24亿元、3.23亿元以及11.04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比为32.4%、40.7以及45.9%。其中,2021年,蕉下广告及营销费用约5.9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四分之一。

连年持续增长的高额销售成本及营销开支,不可避免的压缩着蕉下的研发开支。2019年至2021年,蕉下的研发开支分别约为1990万元,3590万元及7160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比为5.3%、4.6%、3.0%。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