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拟赴美上市 竞争压力下亟待突围
财联社(北京,记者 李洁)讯,经历4年多的上市传闻后,房多多于10月9日正式向美国SEC递交上市招股书,计划交易代码为“DUO”。
“从时间点看,越晚上市风险越大。现在是资本寒冬,再不上市以后的环境会更差。”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记者表示。
根据招股书显示,房多多计划通过IPO募集最多1.5亿美元资金,所募集到的资金将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潜在投资和收购等其他用途。
“如果房多多成功在美上市,部分传统的中介企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不过房多多的上市融资额度比较小,对于房地产经纪格局不会有太大影响。”一位房地产经纪行业的高层告诉财联社。
“护城河”有待构建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房多多的收入分别为18亿元、23亿元人民币,增幅为26.9%。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的收入同比增长55.4%,由2018年同期的10亿元人民币增至16亿元人民币。
不仅在规模上快速增长、实现规模化营收,房多多自2017年至今持续保持盈利。
招股书显示,2018年,房多多的净利润为1.04亿元人民币。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6个月内,净利润为1.003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同期的3763万元人民币增幅为166.6%。
“从财务角度上看,房多多的营收,利润,对中介商的渗透率都表现不错,但目前房地产市场上竞争者众多,与房多多直接对标的主要是58同城旗下的安居客和链家旗下的贝壳找房。与两者相比,不管是在房源上还是技术上,房多多迄今并没有构建出独特的护城河。”美股研究社研究报告称。
作为互联网房地产交易平台,房多多以新房交易起家,并在2015年踏入二手房交易市场。
“房多多现在的模式主要是整合小型中介公司,但现在整合小型中介的企业太多了,贝壳、58同城、易居等都在做这个。而相对上面几家来讲,房多多的规模是比较小的。”张大伟如是说。
在贝壳、安居客等同行竞争压力下,房多多选择上市来突围。如果上市能够顺利实现,该公司相较其它竞争企业在资本市场方面,提前布局了一步。
“此外,对于房多多而言,其在2015年C轮融资后,已经连续4年未进行融资,如果其想要继续扩大规模,急需资金的支持,上市也就成为必须达成的条件之一。”上述房地产经纪行业高层告诉记者。
据财联社了解,房多多在2012年至2015年进行过4轮融资,分别获得天使轮600万元、A轮6000万元、B轮5250万美元、C轮2.23亿美元的融资。在2015年C轮融资时,房多多的估值为10.13亿美元。
“如果房多多本次在美国能够成功上市,其将成为中国产业互联网SaaS第一股。”房多多方面表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近200万名房地产经纪商户中,房多多平台的注册经纪商户数超过91万名,渗透率超过45%;并且商户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平台已拥有超过107万名注册经纪商户。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房多多的数据库中拥有超过1.31亿条经核实的房屋基础信息。
“房多多积累的数据将是一大优势,未来若是能与技术相结合,或许将形成自己的护城河。”上述研究报告表示。
拟募资金额缩水
“实际上房多多从创立开始,一直朝着上市的目标演进。”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对财联社记者指出。
成立于2011年的房多多,迄今为止已经多次传出上市消息,甚至在2018年一度传出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不过均不了了之。
此外,在2015年首次曝出上市传闻时,当时被传其融资金额达8亿美元,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融资金额逐渐减少。在最近一次2019年9月传出的房多多上市消息中,融资金额为3亿美元。
然而房多多本次招股书中显示,其募集最多不超过1.5亿美元资金。
业内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市场对于这家企业,乃至于对非典型O2O模式的热情逐步消退。
“房多多所处的竞争环境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在2017年前房地产交易行业可能算是蓝海,但现在这个领域已经是红海。”张大伟向财联社表示。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2023年包括房地产交易和相关服务在内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33.4万亿元人民币,2018-2023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9.2%。目前在线房地产经纪人服务平台的市场规模预计2018年约为17.7万亿元人民币(2.6万亿美元),主要由一手和二手住宅交易所驱动,并预期会在未来持续增长。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会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市场,但以目前房多多的体量来看,面对新对手的压力并不大。但在链家和安居客的压力之下,房多多能否突围还未可知。”上述研究报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