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友掌舵,一只硬核基金诞生
又一只新基金浮出水面。
投资界获悉,国内首只“高校+政府+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完成首期召款,进入投资阶段。这只新基金LP阵容豪华:一期投资人包括清华控股全资下属企业诚志重科技、北京市科创基金、地方政府核心产业集团。
据悉,该基金由华德资本全资子公司北京华德管理,规模10亿元,一期关闭4.3亿元。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将投向北京核心高校及科研院所,协同其他优质重科技项目资源,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突出关键技术国产化突破与产业战略制高点技术产业化。
华德资本成立于2017年,早在公司创立之初,创始人姜培兴和他的团队就坚持看好中国高科技投资,多年来坚持深耕科技赛道,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五大行业。五年时间以来,已投出一批明星企业纷纷冲刺IPO。
众所周知,高校、科研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重要发源地。而重科技基金正是华德资本在聚合高校、政府、产业多方资源来助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而不断探索的一只新基金。
投向重科技,
首只“高校+政府+产业”基金诞生
这一次,华德资本新基金的LP阵容颇为引人注目。
具体来看,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首期由诚志重科技、北京科创基金、地方政府核心产业集团等共同出资设立。其中,诚志重科技为清华控股全资下属企业,而北京科创基金与地方核心产业集团则代表着政府与产业。这也是该基金的一大亮点——国内首只“高校+政府+产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基金。
回顾过往,华德资本合伙人、北京华德总经理陈鹏表示,新基金的LP构成与此前相比有显著的变化。据陈鹏介绍,2017年华德资本成立伊始,所管理的第一只基金更多的是自然人LP出资,但随着公司业务不断发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可以看到,重科技基金LP均为市场化机构,并且以国资背景为主,也正说明了华德资本的成绩得到了市场认可。
在陈鹏看来,这只新基金能够顺利完成募资,并非一件易事。一方面华德资本坚持投高科技、重科技,投资的时间周期会更长一些,投资的阶段会早一些,可能不符合市场上不少LP的投资偏好,基金募集需要LP能够对投资策略和基金优势有充分的理解。
“当然,我们也在反向甄选LP,希望找到能够坚持陪伴时间足够长的资金,比如政府引导基金、产业资金。毕竟对于高科技投资,在充分理解与信任的基础上,坚持和陪伴是很重要的一环。”
另一方面,疫情在一段时间里确实降低了沟通效率,出差、见面受阻。但也能看到无论是机构还是政府、企业都在积极尝试改变,来降低疫情对大家工作生活的影响。陈鹏举例说道,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就是北京科创第一批以线上投决会形式过会的基金之一,一些前置沟通环节也都在第一时间改为线上形式进行。
除此之外,在“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身上还有一点明显的变化。陈鹏表示,华德资本一直是沿着高科技主线投资布局,但以往投资阶段有偏前也有偏后,而新基金在策略上更加明确,即阶段转向更早期投资,行业则是聚焦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领域。“现在高科技投资太火爆了,成熟项目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屡见不鲜,这也让早期高科技投资价值得以凸显,我们倾向于更早发现优质项目、靠谱团队,陪伴他们成长,获取更高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设立的新基金重点突出了“重科技”。据了解,“重科技”这一概念由清华控股提出,指涉及重大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影响国家地位的软硬科技、装备、智库等重大、核心、关键技术。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自身肩负了诸多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也是很多大的项目突破的策源地之一。清华控股在当时提出重科技的想法,目的就在于重点聚焦高门槛、高壁垒、“卡脖子”进口替代、战略意义重大或产业意义重大的技术或项目。
这一点从新基金的投资领域也能看出:将投向以北京核心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协同其他优质重科技项目资源,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突出关键技术国产化突破与产业战略制高点技术产业化。
在陈鹏看来,“华德诚志重科技基金”的启动,代表着华德资本在科技投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首先,这只基金得到市场化LP的认可;其次,新基金的成立也意味着,华德资本逐渐将团队的投资风格和投资能力打磨完成;此外,华德资本团队也希望能够通过新基金的投资工作加速核心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
清华校友掌舵,
从亿华通到精进电动,斩获多个IPO
伴随着新基金的官宣,华德资本的投资版图也次第展开。
时间回到2017年,已在金融界深耕多年的姜培兴,觉察到中国高科技产业正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国家战略部署和产业资金流向,均显示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强烈偏好。这给了他一些启发,决心开启创业之路,通过股权投资帮助中国高科技企业发展。
同年4月,姜培兴携手其他经验丰富的证券公司负责人和大型企业集团、上市公司创始人,联合创立了华德资本集团管理有限公司,并担任董事长一职,将二十余年横跨证券、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的资本市场经验全部倾注于高科技投资领域。
自成立以来,华德资本便坚定深耕科技赛道,重点投资于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高科技行业。经过几年实践历练,逐步打造了一支专业+金融复合背景的投研团队,来适配科技投资。
众所周知,科技投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会更高,对技术和产业要有深刻理解,能看懂最前沿的科技,要找到行业真正的潜在独角兽。同时也要求投资团队内部在行业聚焦上要更细致、更专注。“这些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慢慢积累。所幸,在各个机构纷纷进入科技投资赛道的时候,我们已经沉淀了成熟的团队和方法。”
回顾华德资本早期投资的项目中,一家新材料企业给陈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家公司主要从事CVD法制备克拉级金刚石业务,是基础性核心材料之一,是未来半导体领域的核心基础材料,其地位将类似于目前半导体产业中硅片。
2017年完成投资时,该企业生产设备仅有30多台。但出乎意料的是,此后公司再未进行任何股权融资,却实现了自身造血,用四年的时间将设备数量增加了数十倍。目前,该公司成长为全球CVD金刚石领域绝对领军企业。
通过这个项目,陈鹏与团队总结出:创业团队对高科技创业公司而言十分重要。“需要核心团队把技术、产业化能力、商业能力、管理能力等充分结合。”
亿华通是华德资本版图中的又一笔经典案例。2020年8月,亿华通在科创板上市,首日市值132亿元,成为国内首家氢产业上市公司,也是华德资本第一个实现IPO的项目。谈及亿华通,陈鹏显得尤为自豪,他回忆最初接触这家企业时,所属的燃料电池行业正处于早期阶段,投资人大多抱有一定的疑虑。
“亿华通的创始人跟我们董事长都是清华校友,由此关注到这个项目。经过客观的分析,我们看好氢能行业,同时看好亿华通所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管理团队非常契合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特点的业务开拓战略,我们下决心投资布局。”事实证明华德资本的这笔投资是正确的,按2020年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总销售功率计算,亿华通在中国燃料电池系统市场排名第一,占市场份额为34.8%。与此同时,亿华通也在近日提交了赴港IPO申请,正式冲刺港交所。
不只是亿华通,华德资本所投企业精进电动也在去年10月挂牌科创板,是A股市场真正主业完全聚焦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的上市公司;此外,多个华德资本投资项目也都在IPO通道中。毫无疑问,华德资本即将迎来一波IPO收获季。
谈及捕捉明星项目的秘诀,陈鹏表示首先要看是不是伪高科技项目,这就要求投资团队要真正懂行业,至少成为半个专家。“华德的投资经理基本都是工科背景或工科、金融的复合背景,具备去看懂一个高科技项目的基本知识,所以能在短时间内给出技术评估。”
完成第一步评估后,手里的项目将会筛掉一半,接下来华德资本会重点关注项目创始团队的禀赋,与项目需求是否匹配;以及产品或技术能否实现快速交付。“我们每个月至少会看上百个项目,经过上述一套流程后,最终会筛选留下三到五家企业,淘汰率高达95%以上。”
中国新能源不是弯道超车,
“我们是直线加速”
“如今的创投圈,确实比五年前有太多变化了。”陈鹏对投资界感慨道。
在他看来,第一是行业整体的投资风格有较大改变。华德资本初创时,VC们大多关注的还是互联网O2O模式以及新消费,但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现在则是几乎没有VC不去投高科技,一些潜在水下的高科技项目得到了更多关注。
第二则是LP结构的变化。在当时,做投资被贴上了“挣快钱”的标签,诸多高净值个人成为了LP的主力军,而随着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变化,国家级母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以及央企、国企开始承担更多基金出资人的角色。
第三则是在2017年以前,股权投资机构以民营机构为主,2017年后开始有更多的国资背景机构出现,“这类机构在一级市场发声变多,话语权也变得更强了。”
当下,面对优质高科技项目,VC/PE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没有人愿意错过潜在的独角兽,“有钱却投不进去”似乎成为了一种常态。华德资本同样面临着这种现象,但陈鹏却一点也不担心。
他认为,高科技项目资金扎堆不可避免,但华德资本在选择投资一个项目之前,通常会给出发展预期,去评估预期与投资承担的风险是否匹配。因为有丰富的项目来源,所以华德资本会做出择优选择,一些非常热的项目未必会去参与。高科技投资需要以产业投资人的心态进行,“我们可以清楚地告诉企业,华德资本能够在哪些方面可以和企业形成协同助力,一起携手加速企业发展。”
在陈鹏看来,华德资本希望用真正的投后赋能,让企业获得长久持续的支持。例如团队会帮助企业股权架构、内部治理做出合理调整,在商业模式、供应链管理给出建议,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并非只有IPO一条路,一些企业的特点实际更适合并购。”
翻看陈鹏的履历可以发现,他与新能源行业打了多年的交道,这也是华德资本目前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针对业内“中国凭借新能源弯道超车”的观点,陈鹏却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存在弯道超车,而是中国的新能源产业直线加速引领整个赛道。
事实的确如此。细分来看,目前在光伏、动力电池、风电等领域,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大多来自中国,更有隆基股份、宁德时代这样的全球冠军。“即便是电动汽车,国外有且只有一个特斯拉跑在前面,剩下产销数据亮眼的几乎全是中国企业。”
新能源行业的蓬勃发展,正是国内硬科技繁荣的最佳佐证。身处硬科技时代,陈鹏感慨创投圈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量的高科技项目从科研院校走出,各级地方政府对于高科技项目也愈加重视,金融体系更是大力支持。“我当年大学毕业的时候,材料专业去工厂,一个月工资就几千元。现在的工程师年薪都很高,这是一件好事,能推动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技创新。”
对于接下来的布局,陈鹏表示华德资本并未制定太复杂的计划和目标,最重要的是把眼前事做好,坚持科技投资的初心不变,继续在重科技领域探真知、出成果、促发展,为重科技成果转化贡献一份力量。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