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管理大时代,基金行业迈入超长景气周期

格隆汇 2021-08-08 23:53

“中国已经进入了老百姓投资理财意识的觉醒年代”,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彭兴韵在近日表示。

从数据来看,老百姓投资理财需求在与日俱增。据2021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14.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7.45万亿元。

有专家表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超过98万亿元,居民日益增多的储蓄资产需要做更好的资产配置。

这些资料一方面反映了老百姓“口袋里有钱”,思想和知识上也有一定的准备,另外一方面亦揭示了“存款搬家”是存在内在诉求的,属于客观发展的趋势。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财富管理行业有望迈进了黄金时期,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就在眼前。

财富管理大时代,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权益类投资步入上升期

今年6月初,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达241万亿元人民币,其中2018-202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预计到2021年底,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268万亿人民币。

其中,占比持续提升的资本市场产品(2020年底资本市场产品约占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的16%),即个人持有的股票、公募基金、新三板和债券,实现的增速尤为显著。对应着2018-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约 27%,远高于同期的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的年复合增长速度,该数据或可进一步指明了居民存款“转换”的方向所在。该报告预计,即使在基数创下历史新高的前提下,预计资本市场产品规模未来依然能够保持10%以上的增速。

另据麦肯锡预测,202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整体规模有望达到 332 万亿元,中长期的增长动能稳固。但我国居民的资本市场产品占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的比例,若对比起世界几个发达经济体,例如美国,其居民持有金融产品比例已超70%,便会得出处于偏低水平的结论。这一差距也表明了中国的个人可投资资产仍存在显著的结构性优化空间。

与此同时,随着“房住不炒+资管新规+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组合拳逐步落地,居民财富有机会持续向资本市场转移。在供需两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或正快步迈入黄金发展期。

从下图可知,美国从1990至2000年间,非存款类金融资产占比提升幅度超10个百分点。

我们也知道,美国大部分散户主要是通过投资共同基金来进入权益市场,直接个人持有股票的比例是较低的。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0年,美国估计共有1.025亿个人投资者拥有共同基金,45.7%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而在购买基金的美国家庭中,约90%进行过股权类基金投资,这相当于为美国股票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这也是支撑美国股市长期慢牛行情的因素之一,因而,其居民财富保值增值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

参考美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史,专家预计未来5-10年国内居民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将步入上升期,尤其是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权益投资提升幅度最大。换言之,未来5-10年将是中国的公募基金行业释放其巨大发展潜力的最佳时点。

公募基金作为普惠的投资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中国投资者的认可。

公募基金行业进入超长景气周期,长期上升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

从产业发展角度来观察,当前的公募基金行业无疑是有机会进入超长景气周期当中的,其背后存在几大驱动力因素。

站在长期角度来看,公募基金无论在整体规模,还是在国内外占比的比较当中可确定其长期提升空间与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

据wind数据,截止2020年底,公募基金总规模近20万亿,占个人可投资资产总规模仅有8.2%。直观来看,这一占比并不是很高。

但我们认为方向与结构,更能说明当前的问题。中国人的钱都投向哪了?除了房子之外,现金、银行存款、理财产品是大头,公募基金目前仅占较小部分。

从人民银行统计司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来看,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房产是其主要构成,占家庭总资产的八成左右,金融资产仅20.4%。具体再看城镇居民家庭的金融资产部分,近40%投向了现金、活期存款及银行定期存款,26.5%投向了银行理财、资管产品等,基金只占到3.5%。

在资管新规正推进净值化转型之下,把钱放在银行、选择相对稳健的金融产品,仍然是中国居民的“心头好”。而据《2020中国财富管理行业白皮书》,2020年排名第一的银行理财市场规模占比为20.4%,公募基金市场规模占比为15.7%,按占比排名仅在第四名。

放眼全球,投资公司协会(ICI)发布的《2021美国基金业年鉴》显示,截至2020年末,全球公募市场基金规模增至63.1万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分别以47%(29万亿美元)和35%(22万亿美元)领先,分列一二位,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市场仅占总规模的14%。而从全球各地区(国家)受监管的开放式基金规模来看,中国市场规模约为美国的十分之一左右。

综合上述,我们的结论是,中国公募基金在整个居民理财规模里占比依然是非常小的。中国公募基金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占比、规模也都还是非常低的。这是支撑整个基金产业步入超长景气周期的重要驱动力。伴随着个人可投资资产的结构性改善这一巨大红利的释放,权益市场与基金市场规模,将获得大幅扩容的机会。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居民可投资产规模的不断上升,财富管理需求也会水涨船高,而通过基金(特别为公募基金形式)参与到权益市场中去,将逐渐成为居民财富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已然到来。

公募基金行业正在形成多元发展格局,政策红利与互联网平台的加持是“功不可没”的

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2021年二季度基金代销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据此排名数据可看出,公募基金正在形成银行、券商、第三方平台多元发展的竞争格局。

从代销机构类型来看,银行渠道依然是“王者”,紧随其后的是第三方平台。

按股票和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银行上榜29家,总计保有规模3.66万亿,占比超过五成,前10名中更是占据8席,包括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其中,招商银行在股票和混合型基金保有规模高达7535亿元,较一季度增速达12%,稳坐头把交椅。

作为第三方平台的佼佼者——蚂蚁基金、天天基金也成功进入了行业前十。其中,蚂蚁基金非货币公募基金保有规模达10594亿元,一举成为了行业内保有规模首家超万亿的代销机构。

而在二季度前100基金代销机构中,券商的数量最多,共计有51家证券公司上榜。

除了代销的保有规模之外,基金公司的规模同样引人关注。二季度基金公司非货基月均管理规模中,易方达成为首家月均规模达万亿的公司。与此同时,月均管理规模突破5000亿元的基金公司达到了6家,较一季度相比增加了2家。

以上数据均可说明公募基金的发展已经做好了多方面的准备,并站在了一个有机会取得爆发性增长的临界点。

从2020年开始,中国公募基金市场进入了较快速发展期。2020年,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0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34.70%,创历史新高。而截至2021年6月底,我国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合计为23万亿元,半年内增长幅度达到了15%,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而在2018、2019年,公募基金的增速仅为12%、13%。

而这一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若参考美国资本市场发展史,或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

1975年美国废除固定佣金制之后,90年代后共同基金占比明显提升,1998年美林证券开始从佣金收入向管理费收入转变,2000年后指数基金快速发展,美国从卖方模式向买方模式转型经历了长时间的变化,佣金自由化、养老金制度等成为了共同基金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正如前述,目前我国处于财富管理发展的大时代,基金投顾试点开启,从卖方向买方模式转型是大势所趋,但仍需要契机。我国还处于产品代销阶段,向买方模式转型时机尚未成熟,仍可能是先从股票向基金等产品转型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公募基金行业有望率先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中国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和国家监管政策的支持、引导分不开,激活了公募基金市场各参与主体的活力。

2020年12月,证监会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未来6大工作重点,其中第三条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推动加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衔接,继续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推动健全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长周期考核机制。进一步加强投资者保护,增强投资者信心。”

事实上,国家一直在鼓励资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居民资产配置也将越来越倚重资本市场,公募基金市场做大做好,也在多层次支持资本市场的发展:一方面降低了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门槛、共享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专业的机构化投资代替散户操作,更有助于中国资本市场的有序、稳健发展。

其次,有了互联网平台的加持,降低了基金的参与门槛和成本,让更多大众能参与其中,享受国家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红利。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也主动选择和互联网平台合作,更好地去直接服务客户,做大做强自身,从而在行业的超长期的景气周期里面得到长足的发展。

结尾部分

黄金时代才刚刚开启!多元格局也在形成!银行、券商和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很显然并不会错过或缺席这场能够改变命运的“新文化运动”——上至经济增长、产业格局、居民资产配置结构,下至百姓生活质量及其资产的增值保值,均与此息息相关。因此,2021年,相信也是它们的觉醒时代。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