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主动型基金,挑选主动型基金的“三看”
(1)看产品业绩。
最好有10年以上公开业绩。投资这行有个特点,“实力”和“业绩”可能很长时间并不匹配,就像上市公司的股价,可能很长时间都和基本面偏离一样。如果是下棋、打球,专业对业余的优势很明显。但投资不一样,一两年下来业余投资人业绩更好的情况比比皆是,因为运气成分大很多。所以,考察的周期必须更长。
我建议历史业绩要看十年,才有足够说服力。如果只是两三年、三五年业绩好,可能是幸存者偏差。反过来,如果十年下来业绩不好,再说基金经理是璞玉、有潜力,这话也说不过去。我看基金经理的历史业绩,标准是:过去10年的年化收益不低于10%(符合这个条件的基金经理数量并不多),并且,产品要有过10亿以上规模。毕竟,小规模资金做出来的业绩,说服力相对比较差一些,还有要考虑将来产品规模大了后,基金经理是否还能够驾驭的问题。
这里有个小诀窍。既要选历史业绩好的,又要选近一两年业绩“差”的。背后原理很简单,均值回归。如果总是选近两年业绩很好的,其实和买股票喜欢追高差不多。行业的长期收益率天花板摆在那里(15-20%),某几年赚得多,大概率是赚到了一些市场风格的钱,而市场风格会切换,所以后面几年收益率可能就低。
彼得·林奇曾经做过统计,如果挑选上一年表现最好的一批基金产品买入,每年轮换,最后收益会很差。如果挑选过去三年表现最好的基金产品买入,每年轮换,最后收益也没好多少。我特别理解这个结果。选基金和选股票其实道理差不多:长期下来很好,但中期比较差,就是买点。
(2)看基金经理。
除了基金产品的历史业绩之外,还要看基金经理这个人。 第一,看过去言行和现在言行、上次言行和这次言行的一致性,还有投资观点和长期业绩表现的一致性。第二,看对待成绩和问题的认识。如果基金经理讲成绩的时候突出自己多,而讲问题时有意无意往市场(或者团队、客户)身上推。对于这种基金经理要当心。第三,基金经理可以名气很大,但不能太高调。这个不用多说大家都理解的。
(3)看底层资产。
一定要知道自己买的基金投什么。公募的前十大持仓是强制要求披露的,私募的话,也需要向投资人做到某种程度的透明。我们投资基金,肯定是先认同基金经理的投资理念。底层资产符合基金经理说的投资理念,并且和业绩表现、市场表现相符合,我们才能高枕无忧。如果基金经理或者市场销售人员和你说,这是投资机密,不能说,要打“闷包”。这种也要当心。一方面,可能持仓和平时说的不符;另一方面,可能持仓变化太快没法说,而基金产品的持仓如果换手过于频繁(量化除外),往往不是好事。换个角度。我们用真金白银相托付,如果对方连最基本的透明都不给,那么说明这种信任双方不对等。这并不是一种良性关系。
$睿远成长价值混合C(OTCFUND|007120)$$睿远均衡价值三年持有混合C(OTCFUND|008970)$$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混合A(OTCFUND|014362)$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