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基金权益几乎全线亏损,“风格漂移”和“一拖多”,李化松、神爱前也扛不住?】

财富大侦探 2023-03-16 08:01

【平安基金权益几乎全线亏损,“风格漂移”和“一拖多”,李化松、神爱前也扛不住?】


(谁来救救基民?)


身为一家保险系出身的基金,平安基金的底色便带着“重固收、轻权益”。2018年以来,平安基金也在着力于扩大权益类基金的规模,李化松、神爱前两位权益大将也在市场上颇受好评,似乎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在过去的2022年,平安基金的产品业绩不尽人意,权益几乎全线亏损,明星基金经理也频频陷入“一拖多”“风格漂移”“业绩不佳”等问题…… 

 

今天是315,侦探哥就带大家一起盘一下,平安基金目前到底境况如何?

 

权益几乎全线亏损,股债失衡成老大难

 

仔细一看平安基金2022年的业绩,发现权益基金产品的相当惨烈!几乎全线亏损,同类排名也有鲜有排名靠前的,倒是大把产品都在吊车尾!

 

根据Wind数据,平安基金在管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中,成立于2022年之前的有118只,其中仅有3只在2022年取得了正收益,其余115只产品均给基民亏了钱!

 

要说2022年整个市场不好,亏损也是权益类基金的常态,但这115只亏损的产品全部在同类基金中排到了40%之后,从相对业绩上来讲也都处于劣势。更令人惊讶的是,其中排到行业后30%的竟然有65只,占比高达55%!

 

若是抛却平安基金的固收优势单看36只成立于2022年之前的股票型基金的业绩则更为惨烈。除了平安富时中国国企开放共赢ETF排在前列,业绩第二的便已在行业中排到47%的位置,其余34只全部排在行业后二分之一!

 

反观债基,则是另一种景象。根据Wind数据,平安基金在管的债券型基金有118只成立于2022年之前,其中有109只2022年的业绩都排到了行业前40%!超九成债券型基金都有不错的业绩!

 

平安基金股债失衡的问题在业绩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除了业绩,规模上的股债失衡,也是平安基金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2年底,平安基金在管规模5064.89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加起来仅有424.83亿元,占比不足十分之一。

 

固收的占比则高达九成!2022年底平安基金有84只债券型基金在管,规模高达1,556.15亿元。除此之外,4只货币市场型基金的总规模高达2,922.16亿元。

 

股债失衡的把问题其实一直存在。根据Wind数据,2020年以来平安基金在权益方面发力,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规模占比方才从突破了个位数,在2020年和2021年底分别占到了总规模的11.37%、12.13%。

 

但平安基金毕竟在权益方面根基尚浅,基民多数还在观察阶段, 2022年的业绩下滑时又有许多基民转身离开。到2022年底,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总规模占比又下滑到了8.38%。

 

不论在业绩上还是规模上,平安基金都存在着长期的股债失衡。业界往往认为,权益投资更能体现一家基金公司的投研能力,基民也需要实实在在的看到业绩才会愿意持有,平安基金在权益方面任重而道远。

 



明星基金经理深陷业绩不佳、风格漂移

 

说到平安基金,便是李化松、神爱前。这两位明星基金经理都是任职近七年的老将,无疑是平安基金权益的代表人物。

 

但是他们在2022年的业绩表现都有些不尽人意,深受“一拖多”的问题拖累,李化松名下的两只基金产品还被评级机构评定为“风格漂移”。

 

神爱前目前在管规模99.88亿元,在管基金产品5只,从2022年开始业绩一片飘绿,情况看起来有些不理想。

 

神爱前现任基金业绩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2023年3月10日

 

根据天天基金,截至2023年3月10日,神爱前目前在管的基金2023年以来、近三个月、近半年、近一年的业绩都全线飘绿,业绩排名也持续排在行业后四分之一!

 

李化松的情况显得更加艰难,虽然目前在管规模与神爱前相近,但规模分布的更加分散。“一拖九”的模式下,李化松或许难以根据每一个产品的定位进行精细化管理。

 

在2023年2月初第三方专业基金评级机构济安金信公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基金产品评级结果中,李化松在管的平安智慧中国灵活配置混合和平安高端制造混合都被评定为“风格漂移”而未给予评级。

 

根据基金合同,平安智慧中国混合投资行业是高端装备制造、工业4.0、互联网主题相关的证券,且投资比例不低于非现金基金资产的80%。

 

但在2022年四季度报告披露的持仓数据中,平安智慧中国混合的前十大重仓股中竟然出现了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白酒、银行个股,白酒和银行个股持仓市值占基金净资产比重达23.65%。

 

很显然,基金的实际持仓与当初设立这个产品时的初衷大相径庭。“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对想要配置特定行业的投资者无疑是个大坑。

 

除了风格漂移,平安智慧中国的业绩也是一个补不起来的深坑。根据天天基金,截至2023年3月10日,这只成立了七年之久的基金净值仅有0.907元!成立以来还有9.3%的亏损!

 

平安智慧中国基金经理变动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2023年3月10日

 

其实仔细看来,在李化松2019年初接管这只基金以来,任期回报高达121.76%。这只基金净值如此之低,主要是曾在2018年底净值一度跌下0.4,但是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竟然一直没有清盘。

 

但在李化松管理以来,这只基金的业绩也并不稳定,偶尔有单季度会博取较高的收益,更多的时候则较为惨淡。

 

平安智慧中国阶段涨幅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2023年3月10日

 

可以看到,截至2023年3月10日,平安智慧中国2023年以来的收益还是-0.44%,在行业后四分之一吊车尾。近一年和近两年的业绩也都在行业后四分之一,表现惨淡。

 

再来看规模,该基金成立时募集资金为17.97亿元。到2022年末,该基金规模为3.96亿元,7年半时间规模减少了14亿元。平安智慧中国交出的惨淡的业绩让投资者们无奈离去!

 

再看李化松名下另一只基金产品平安高端制造,无独有偶,其中问题高度一致。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投资范围为高端制造的基金产品。但在2022年四季度,平安高端制造混合前十大重仓股中同样有招商银行、宁波银行、泸州老窖、山西汾酒4只银行和白酒个股,市值共占基金净资产22.02%。

 

大概是因为在管产品过多,风格和投资范围也都各有要求,基金经理实在难以兼顾,只能采取高度一致的持仓。

 

2023年以来,这只产品的业绩也比较一般。根据天天基金,截至2023年3月10日,平安高端制造A在2023年以来收益为-0.54%,同类排名2354 | 3543,位于行业后40%的位置。

 

“一拖多”的问题带来的不仅是基金经理负担加重,还会进一步导致基金经理无法顾及每一个产品的管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若不及时纠偏,这两位给平安基金权益带来发展希望的大将能否继续交出优秀的业绩?能否继续留在平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观望。

 



规模增长乏力,基金经理“一拖多”问题严重

 

平安基金成立于2011年1月7日,是平安集团的旗下成员,距今已经成立了12年。虽然背靠实力雄厚的平安集团,但平安基金的发展却谈不上顺利。

 

根据Wind数据,在平安基金成立初期的2011年到2014年,规模都只有一百多亿,总规模排名也都在50名开外,不温不火的运转着。

 

2015年开始,平安基金开始在货币基金上发力,2015年底平安基金的管理规模较2014年底翻了一倍多,跻身50名之内。

 

随后两年加速成长,2016年管理总规模排名冲到了30名,2017年底则直接冲到了18名,此时总规模已经高达1794.56亿元,三年的时间增加了十倍!此后2018年至2022年的五年,平安基金总规模排名分别为14/14/20/21/20。

 

但2018年之后平安基金才开始在非货规模上发力,在2017年底,平安基金的非货规模仅有186.9亿元,业内排名58位。2018年非货规模排名有了质的飞跃,2018年至2022年平安基金非货币型规模排名为21/16/23/22/22。

 

可以说2017年到2019年是平安基金的“黄金三年”,但这几年的强劲发展似乎只是昙花一现,2020年以来后劲略显不足,排名始终在20名开外。

 

为何平安基金在此之前发展如此迅猛?又是为何在近两年显得有些后劲不足?在其高层任免中或许可以寻得一些蛛丝马迹。

 

平安基金离任高管

数据来源:wind数据,2023年3月10日

 

侦探哥注意到,平安基金在2016年之前董监高的人事变动还颇为频繁,但2016年1月22日肖宇鹏任总经理之后,高层变动很少,规模也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近7年来平安基金仅有的高层变化是有两位董事和一位高管在2020年离职,随后平安基金的发展便踟蹰不前。2020年平安基金内部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能够令三位高层同时离任,其中必然有些缘由。

 

平安基金的高层在近年来相对稳定,但基金经理流动性可是相当高。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3月10日,平安基金近一年新聘请/离任的基金经理数分别为7/4,远超行业平均的4.28/1.83。也就是说,平安基金的基金经理变动的频率大概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

 

是什么让平安基金留不住人?不仅是明星基金经理神爱前和李化松,平安基金的基金经理们都在负重前行!

 

根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3月10日,平安基金在任的基金经理共有38位,共同管理着219只基金产品(A/C合并),人均管理产品5.76只,人均管理规模134.16亿元,而这两个数据的行业平均值为2.74只/50.00亿元!

 

“一拖多”的现象在老基金经理的身上更为凸出。根据wind数据,成钧、钱晶都是任职超过5年的老将,分别管理着14、12只产品。段玮婧、苏宁、罗薇三人也都有10只产品在管,其中最年轻的苏宁仅仅任职了3.21年就挑起了重任,目前已经是一位百亿基金经理了!

 

对标行业平均的2.74只在管产品,平安基金的基金经理管理产品在3只及以上的高达30位,近八成的基金经理在管产品都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

 

基金经理的精力有限,“一拖多”现象让基金经理们不堪重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精心管理名下基金,不仅会影响产品的业绩表现,还会造成“风格漂移”、“产品同质化”等等问题。

 

欲速则不达,一味扩大规模投研团队却没有跟上,让平安基金未来的发展多少有些受限!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