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位顶流基金经理“翻车”背后,“新面孔”却频上业绩榜前列
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市场一直存在着极其矛盾的一面。
统计结果显示,年内管理规模在300亿元以上的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21位(只计算基金第一位基金经理),其中有14位旗下至少有一只基金年内亏损超过15%。
但与此同时,大量“零经验”基金经理上岗,一批新锐涌现,成为市场主角。
据自媒体“硬核姬老板”整理,2022年上半年给基民亏最多的15位基金经理分别为葛兰、谢治宇、蔡崇松、杨锐文、劳杰、曲扬、刘彦春、刘格菘、张坤、李耀柱、黄兴亮、傅鹏博、李元博、归凯、杨瑨,具体规模及利润如下:
其中,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刘彦春)、汇添富基金(劳杰、杨瑨),以及广发基金(刘格菘、李耀柱)均有两名基金“上榜”。
4位基金经理称不上“顶流”,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分别为李耀柱(188.66亿)、黄兴亮(186.21亿)、李元博(160.42)、杨瑨(258.50亿)。
3位基金经理连续两个季度亏损,分别为蔡崇松(Q1亏损77.74亿,Q2亏损1.24亿)、黄兴亮(Q1亏损54.86亿,Q2亏损6.01亿)、李元博(Q1亏损53.51亿,Q2亏损1.51亿)。
面对“顶流”基金经理出现大幅亏损的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用“翻车翻得触目惊心”来形容。
据记者统计,年内管理规模在300亿元以上的权益类明星基金经理21位(只计算基金第一位基金经理)。其中,有18位旗下有基金今年以来(截至8月17日,下同)亏损超过10%;有14位旗下至少有一只基金年内亏损超过15%。
与之相对,截至8月17日,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整体平均收益为-7.77%,普通股票型基金为-9.41%。而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了12.83%。这意味着,大部分顶流基金经理旗下有基金没跑赢市场同类基金平均水平,甚至也没跑赢沪深300指数。
总体来看,今年仅有3位管理规模在300亿以上的权益类顶流基金经理,他们旗下的基金亏损小于10%,分别为祁禾、郑澄然、崔宸龙。
公开资料显示,祁禾现任易方达基金基金经理,而张坤现任易方达基金副总经理高级管理人眼;郑澄然现任广发基金基金经理;
郑澄然现任广发基金基金经理,刘格菘现任广发基金副总经理、高级董事总经理、联席投资总监、成长投资部总经理,李耀柱现任广发基金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兼广发国际资管公司投资总监。
崔宸龙现任前海开源基金基金经理,而曲扬现任前海开源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
从职务上来看,祁禾、郑澄然、崔宸龙不及张坤、刘格菘/李耀柱、曲扬,但从基金收益来看, 祁禾、郑澄然、崔宸龙又超过张坤、刘格菘/李耀柱、曲扬。
祁禾、郑澄然、崔宸龙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他们重仓了新能源股。而新能源是自4月底以来表现最出色的主题方向。事实上,基金经理很难做到一直跑赢市场,因为市场风格是轮动的,没有哪个基金经理能够连续踩中市场风口,而今年的风口是新能源方向,以及中小盘股。
探长读财注意到,祁禾、郑澄然、崔宸龙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任职基金经理的时间都不长。其中,祁禾4年又239天,郑澄然2年又94天,崔宸龙2年又33天。
近年来,在基金业绩排行榜前列之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面孔”,这似乎成了普遍现象。
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表现前10的产品中,6只产品的基金经理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不足2年,如万家宏观择时多策略的黄海、建信潜力新蓝筹的周智硕、信澳周期动力的李淑彦。此外,易方达供给改革的杨宗昌担任基金经理年限也仅有3.33年。上述新锐基金经理今年业绩也均实现正回报。
拉长周期看,新锐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同样表现不俗,如陆彬、施成、郑澄然、韩创和刘彬等任职基金经理年限不足4年,管理的产品业绩近3年表现突出。
新锐基金经理业绩表现不俗,受到市场认可,资金蜂拥而入。数据显示,崔宸龙、刘畅畅、杨金金、郑澄然、韩创、钟帅、周智硕等17位基金经理从业年限不足4年,管理规模均超100亿元,其中崔宸龙和韩创在职业生涯初期管理规模均不足亿元,凭借着优异的业绩表现,最新管理规模分别达到375.9亿元和292.6亿元。
这是新基金经理实力的体现还是有运气的成分?
首先近年来基金经理队伍不断扩张,基金经理人数5年内翻倍,如今已突破3000人,而从业年限不足3年的基金经理人数有1480人,占比47.33%,接近一半。基金经理人数迅速扩张是大量新锐基金经理涌现的基础。
其次,大多数投资老将难以适应目前的极致结构化行情,一些没有传统行业投资经验的“新人”轻装上阵,在投资新兴产业时束缚较少,加速了新基金经理出圈。
最后,未来基金产品业绩表现出众将离不开背后投研团队的支持,基金投资围绕基金经理个人为中心的时代或将逐步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顶流基金经理陷入“规模陷进”、对极致行情应对不足,以及离职带来重大负面影响等问题,让基金公司意识到整个研究团队对产品的重要性,而在基金产品上开始减弱基金经理个人的烙印。基金公司在选拨培养优秀年轻基金经理的同时,也在加强基金经理背后研究团队的支持。
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近年逐渐把更多资源投入到研究团队上,在薪酬体系上也加大了对研究团队的倾斜。该高管指出,公司已经走过了靠基金经理打天下、造星的时代,未来基金经理在基金收益上贡献也将大大降低,基民关注到的产品业绩更多将来自于背后团队的支撑。
有基金评价人士表示,新基金经理依靠运气成名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无论是基金评价还是渠道推销等各个环节,都加强了对基金经理以及其背后投研团队的考察。
本文综合“硬核姬老板”、21世纪经济报道,以及证券时报的相关报道。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