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腾讯要“握手言和”?专家说,没有规则的开放不利于消费者

明晰野望 2021-08-05 23:46

阿里和腾讯,这对将近20年纠缠“厮杀”的对手,如果突然有一天,一方表示“我们结婚吧”,会不会举座皆惊?你别不信,还真这么魔幻。

日前在阿里财报电话会议上,针对不久之前,外界非常关注阿里和腾讯生态互通的传闻,张勇回应称,平台互相开放生态的结果,一定会得到实现。并称这是来自官方高层的政策推动,也是来自商家、用户的共同心声。

张勇的这番发言,让互联网上有关这场“世纪联姻”的讨论不断发酵,人们甚至开始畅想,腾讯与阿里两大巨头互相开放,是否意味着从此互联网将回归此前的开放状态?

生态融合背后,阿里打着怎样的算盘?

如果两大生态系统打通,能够顺利实现,最直接的影响是消费者获得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也有一些人呼吁,抖音等其他平台玩家是不是也可以开放?

但在近期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场研讨会上,部分专家却表示了谨慎态度。

平台说到底要以人为本,开放也应当将人、特别是消费者作为主体,并且本着法律和规则开放,不能一蹴而就,当事企业必须能够做出合法、可信的承诺。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副秘书长董俊山说,生产者、消费者和管理者,都应依法、依规、依德来做事。

如果不做任何准备就开放、不计后果,那么就会引起严重的纠纷。如一个平台大量抓取其他平台的用户数据后,进行了侵权活动且不向原平台提供算法等可以监管的抓手,那么就会引起市场混乱。

在这个问题上,与会专家为我们重新梳理了平台相互开放的条件,以及需要监管部门及企业共同推进的工作。

拆除企业“围墙”,需尊重市场规律

很多用户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在小红书上种草的产品,只要打开淘宝就能在“猜你喜欢”的内容里看到相关产品,APP“通人性”到这种程度,实在让人惊恐。

在这背后,是阿里对用户数据的挖掘可以说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而在这方面,更为擅长的抖音则能够通过手机号推算出用户的二度甚至三度关系,因此一旦各家企业的生态互通,不免让人有这样的担忧:普通人是否还有隐私可言?

如今网上公开的数据泄露事件已然不少,暗网上被窃取的数据交易更是不胜枚举。如果一旦监管不到位,势必会引发大规模的泄露事件,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俊海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提升消费福祉。“核心是消费者的隐私权”,开放平台的条件下,企业不应对别的平台用户数据进行贪婪萃取,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安全的基本原则。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专家陈建也表示,在平台与监管方面的首要任务是,要有新的法律和规章制度来进行配合,特别是数据的保护怎么样做。

另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看,当前数据难以开放共享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信息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有问题。各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完全是异构的,要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必须通过转换数据结构的方式实现。

这意味着,很多数据主体不具备实现开放共享的技能,无法开放共享。

此外,目前关于数据开放共享的法律法规也十分匮乏,出现相关问题后,很难追责和解决,各大APP的发展始终应该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为重。

因此单单在数据层面,要实现双方互通,不仅不现实而且风险极大。

所以说,简单粗暴、不计后果的开放,一定会引起严重的纠纷,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用户数据的安全。监管应当尊重市场规律,不是用行政力量强行开放,而是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引导企业,避免乱挥“大棒”。刘俊海指出,“权力不是越多越好”,监管是治理的核心,公司自治则是治理的基础,监管排在公司自治和行业自律之后。

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监管研究部主任李强治指出,平台开不开放、生态开不开放,法治边界其实很难说清楚,因此不应该过度倚赖“反垄断”,而是应当进行综合的平台经济治理,通过数据、平台规则进行精细监管。

阿里和腾讯已经在拆除“围墙”,但两家公司的生态开放最终能够走到哪一步,仍然有待博弈。双方可能会在政策认可的弹性范围内,寻求在合规与商业利益的最佳平衡。

现下,最有可能的是企业之间浅层次的打通。不过,这也已经是互联网的一大步。

相关证券:
  • 腾讯控股(00700)
  • 阿里巴巴-SW(09988)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