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新乡富豪多神奇?上大学时赚学弟的钱,校长带领企业上市

股友75z2388G76 2023-01-28 07:57

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2006年9月,郑州大学开学了,报到后,很多新生都主动去买一张光盘。光盘内容是上一届学生报到时的情景、迎新晚会、参加社团活动等内容的剪辑,新生把光盘当作自己上大学第一课的“教材”。

做这个光盘的,是上一届的西亚斯国际学院广告专业的学长。他入学后,把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的点滴,用照片、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刻录成一张光盘,本来打算放假时拿回去和父母、亲戚分享。没想到,同学看了觉很好玩,将光盘传开,纷纷要求他帮刻录一张。

这给了这位学生灵感。于是,在第二年新生报到前,精剪制作出一张光盘。没想到,1000张光盘半天就销售一空。他又紧急刻录了一些。那届新生里,有一半的人买了。

一个大二学生,就此成为了小老板,在大学里就开始创业。

这位学生来自在新乡,10多年后,带领自己创办的企业成功在港交所上市,由于企业所做的行业在中国前所未有,引来一片不解和惊叹,他的财富一度超过500亿元。

如果说新乡富豪,可能很多人说不出多少名字,但其实这个河南的地级市,走出了多位财富不低的富豪。其中3位,创业过程相当传奇,堪称商业天才。

1、大二就赚学弟的钱,如今财富110亿元

那位卖光盘的大学生,叫王宁,没错,就是后来创办了中国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的王宁。


他的生意头脑不仅仅是把校园生活做成光盘卖给下一届新生的昙花一现,否则后来不可能创办出泡泡玛特。

王宁1987年出生在新乡,上高中时,就显现出了商业头脑。他在假期办起一个足球培训班,虽然没赚到多少钱,但早早尝试到了“创业”的滋味。所以,才有了后来看到同学喜欢光盘,立即产生利用光盘做生意的想法。

而且,很快视频网站的兴起,一些同学买了光盘后,将视频传到视频网站上,同学们从网上就能看到,自然就不会买他的光盘了。

看到光盘生意不行了,王宁也没有就此罢休,而是从义乌进来各种好玩的小商品,放在一起卖,像一个迷你的百货商场型创意市集,这就是所谓的“格子店”。大学的后三年,他都是一边上学一边创业。

大学毕业后,王宁到了北京,最初在一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工作,但很快辞职创业。这一次,他的灵感来自香港的“LOG-ON”——一家非常有名气的精品连锁店,主要开在商场里。于是,王宁借鉴“LOG-ON”,在北京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开设了一家名为Pop Mart(泡泡玛特)的店,主要卖各种潮玩创意产品。



这次开店没有取得预想中的成功,王宁甚至还亏得一塌糊涂,屡遭挫折。但这给他提供了机会——他接触到日本的一款玩具娃娃,非常受年轻人的欢迎,这是泡泡玛特转型做盲盒的开始。随后,他们将盲盒做成一个面向年轻人的时尚产业。

2020年底,泡泡玛特在港交所上市,成为盲盒第一股。很多稍上点年纪的人想不通,为何一个不知道里面是什么的盲盒会如此受年轻人追捧,但不妨碍泡泡玛特上市首日市值超过1000亿港元,王宁对应的财富达500亿元港元。最近2年,泡泡玛特表现一般,王宁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缩水到了110亿元。

回顾王宁的创业历程会发现,他一路都是凭借自己敏锐的商业意识,用一个个创意,迅速抓住年轻群体——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已经足够了,展现出特殊的商业嗅觉。

这种嗅觉似乎是天生的,而不是老师用教科书教出来的。

2、老师临危受命,8年带领企业增长10倍

另一位新乡人,也似乎天生就有商业的天分。

他叫王瑞庆,人生的前几十年,他都与商业毫无关系。

王瑞庆1969年出生在新乡郊区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16岁时考上河南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新乡新华区北干道当老师,之后20多年,他与商业毫无关系,一直安心做自己的老师,还成为姜庄街校长。


与商业扯上关系,出于一次很被动的偶然——一次家庭变故。

2014年,王瑞庆的大舅子李树群因病去世。去世前,除了两个年幼的孩子外,李树群还将自己创办的公司——天力能源材料,托付给王瑞庆。

此时,王瑞庆当了24年老师,毫无经商经验,但他还是决定辞去老师的工作,接掌这家企业。

天力能源材料就是如今的天力锂能。

让人没想到的是,当了半辈子老师的王瑞庆,竟然有着非凡的商业潜能,短短几年,带领企业成为中国锂电池前驱体和三元材料的龙头企业之一。

巧的是,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大爆发,锂电池迎来风口,去年8月,天力锂能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王瑞庆持有公司18.76%的股份,李树群的一对儿女李轩和李雯各持有9.84%。天力锂能上市首日表现还不错,但随后股价缓慢下跌,如今总市值为62.76亿元。王瑞庆的财富超过10亿元,李树群的两个孩子,财富都超过6亿元。



2014年,公司的年营业收入只有1.5亿元左右,2021年达到了16.63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突破了19亿元。

一个之前当了20多年老师、没有接触过商业的人,8年里使企业规模增长10多倍,并带领企业上市,堪称奇迹。

3、化工厂技术员转型药业,成为商业常青树

还有一个新乡人,早有20多年前,就创造了奇迹。

他就是曾经大名鼎鼎的朱保国,之所以“曾经”,是因为近年来他显得低调了很多。

朱保国虽然一直在企业工作,但他的跨界之大,让人想都不敢想。

他出生于1962年,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先在一家商店里工作了两年,1985年到河南新乡市第五化工厂担任技术员,期间用5000元参股一个小型化工厂,在第五化工厂仅干了一年,他就担任河南飞龙精细化工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一干就是6年。

1992年,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到新乡机床厂与外商合资的一家深圳企业担任总经理。几乎同时,花9万元购买了新乡一位老中医发明的女性保健口服液配方。

到深圳后,他很快创办了一家深圳爱迷尔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利用买来的配方,生产出一种保健品,就是当时风靡大江南北的——

太太口服液。


从新乡到深圳,从化工厂到保健品牌,朱保国的转型之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后来,他又从保健转型到制药,2001年,已经转型成功的“太太药业”在上交所上市,第二年,他又收购了当时的药业巨头、上市国企丽珠集团,此举被称为“蛇吞象”,震动了企业界。

2001年,朱保国就登上了富豪榜,是当时炙手可热的著名企业家。

随后20多年,他几乎没有缺席过富豪榜,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财富达640亿元,当年的“太太”此时已经更名为健康元,朱保国近年也很少对外有声音,成为隐形的大佬。20多年前登上富豪榜,如今仍排名居前,朱保国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


他当年做保健品时,显现出了营业天才的一面,20多年保持常青,则显现了他的商业天才和大智慧。

新乡走出了很多富豪,但朱保国和王宁、王瑞庆的发展史都不太常规,充满了神奇。他们创业过程不尽相同,所处行业也不一样,但都堪称天才。

新乡还有哪些商界牛人?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