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即破发!零跑汽车,抹黑赛道?

星空财富 2022-10-17 07:57

作者/星空下的辣椒酱

编辑/星空下的梁西瓜

排版/星空下的火龙果

如果你是油车车主,今年以来最害怕听到的消息无疑是:“国内油价将于X月X日开启新一轮的调价窗口”。如果你打算购置新能源汽车,最不喜欢听到的消息必然是:“受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XX品牌将对XX车型补贴后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

不幸的是,这两个事件,在刚跑完国庆节点的2022年,已经纷至沓来了。

今年7月,在多个城市,一升98#的汽油价格一度突破十元大关,燃油车的用车成本直线上升。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暴涨,以及芯片短缺出现的零部件供应短缺影响,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涨价业已成常态。

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狂热追捧丝毫不受涨价潮的影响,近日,继“蔚小理”之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零跑汽车在香港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一、开零跑会跌份儿?

零跑汽车的产品定位号称是中高端汽车,想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豪车。但讽刺的是,截至目前,零跑汽车的销售担当是一款低总价(起售价7.95万元)、高性价比的“老头乐”T03,对标产品应该是宏观五菱MINI。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官网

由于价格低,车身小巧,是近两年零跑在新能源市场非常走量的一款车型。2020年,零跑共销售11391台车,其中T03的销量为10266台,占比90%;2021年,零跑共交付了43121台车,其中T03交付38463台,占比89%。

或许是为了给市场以期望,或许是为了让产品与品牌定位相匹配,零跑汽车赶在挂牌前一天上市了一款重磅新车C01,售价区间在19.38万-28.68万元,是零跑汽车目前售价最高的车型,但显然还没有时间形成销售规模,更不足以为品牌形象升级提档贡献力量。

吉利汽车最初的目标就是低端市场,发展多年,现在虽然或参股或控股了沃尔沃、戴勒姆。但就是由于当年问世时定位的目标市场,导致时至今日,还有消费者带有色眼镜看待吉利,可见撕掉标签是多么耗时耗力的事情。在“老头乐”开路的情况下,零跑汽车的C01,档次升维能那么容易吗?

二、“全域自研”是噱头?

按照零跑汽车的设想,“全域自研”是其手中的一张王牌,是胜出的关键。

全栈自研即整个产品只有软件是自己开发。如果不自主开发硬件,软件没有办法充分发挥所有硬件的性能。零跑汽车主打的全域自研,是整个智能驾驶系统的所有硬件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系统全部自研,然后由自研软件控制硬件。

在这个方面,其他造车新势力品牌更多是使用第三方硬件产品,车企仅负责开发应用和算法。

这有点像想吃韭菜,就从种韭菜开始。但是种韭菜耗时耗力,那必须要讲究个投入产出比。如果这,用上自产韭菜,可以形成爆款,那必须要从韭菜开始种。但如果这,没有自产韭菜也能包出来,并且和外购韭菜没多大区别,那么种韭菜是否还有必要呢?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止2022年3月31日, 零跑的研发费用分别占总营收的306.4%、45.8%、23.6%及12.2%。到2021年,单车负担的研发费用达到1.69万元,零跑汽车的销量担当单车均价也不过才7万多而已,单车研发费用高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硬件底层做起,一旦实现平台化和多车通用,未来研发速度会越来越快,甚至还可以对外输出平台。但问题是,如果售价甚至无法覆盖物料成本(零跑汽车的售价减去BOM表为负),零跑汽车还能活到未来美好的那一天吗?

三、补贴停止在即

2021年最后一天,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以及《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方案》明确指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通知》还指出, 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

图片来源:财政部官网

根据财政部经建司公示的数据统计,2009至2020年,我国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资金已累计约1478亿元。这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12年间增长了超过260倍,从2009年的5209辆,增长至2020年的136.7万辆。这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产品性能明显提升,产销规模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首位。

零跑汽车目前的销量担当是低总价车型,这类车型用户对补贴金额敏感度更强,近期交付量暴涨不排除有补贴退坡预期的影响,那么补贴真的取消之后,销量能否持续?

四、上市就破发,造车新势力被抹黑

在新股认购阶段,零跑汽车仅获得0.16倍的认购,这已经很磕碜了。上市当日,截至收盘,零跑汽车股价又下跌33.54%,较48港元的发行价已经跌去了1/3以上。身处一个人人看好的欣欣向荣赛道,零跑汽车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得不说,怪让人尴尬的。人们不由得联想,造车新势力是不是要被资本市场嫌弃了?

造车新势力面临着如下尴尬局面:

1造得越多、亏得越多

2019至2021年,零跑汽车分别亏损9.01亿元、11亿元、28.46亿元。2022年第一季度,零跑汽车亏损10.42亿元,预计到全年,要亏损40亿元。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数字计算,零跑汽车每卖出去一辆就要亏损近8万元。

再看所谓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蔚小理”数据:

图片来源:笔者整理

亏钱尽头掏腰包的是资方,资本市场的不待见也许显示出资方耐心快被透支完毕了。

2议价能力弱,涨价压力蔓延

先看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毛利率:

下游:前已述及,造车新势力的盈利能力是软肋,全线亏损;

中游:在盈利的边缘挣扎。宁德时代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的销售毛利率为14.48%,营业收入486.78亿元,净利润14.93亿元,净利率只有3.08%;

上游:天齐锂业2022年第一季度销售毛利率达到85.28%;赣锋锂业销售毛利率达到66.65%。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统计,2021年主流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价格上涨108.9%,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平均上涨182.5%。

新能源车企对电池成本控制能力弱,造车新势力由于产销量不足,议价能力最弱、涨价压力最大,资本市场上的聪明钱对此早就做出了预判。

3头部新能源车企虹吸效应

特斯拉CEO马斯克曾在去年宣称特斯拉整车毛利率30%,利润率超过所有车企。以现在造车新势力车企的产销量,这个数字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难以企及的。彻底舍弃燃油车业务的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是13.51%。这说明一个残酷的事实:造车新势力还在持续投入、为了盈利苦苦挣扎时,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进入已经“收割期”。

4传统车企对新能源汽车赛道虎视眈眈

由于环保和低碳的紧迫性,许多国家都宣布了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欧洲宣布截止到2035年禁售燃油车,对岸拥有独立立法权的加州将禁售年限定为2030年。根据能源和交通创新发表的报告,我国私人燃油汽车将在2045年左右退出市场,公共交通的燃油汽车将推迟6年。全球传统汽车行业的转型势在必行。

当大众、宝马、奔驰、劳斯莱斯等这些传统强势车企都转型做新能源汽车之后,造车新势力会不会命悬一线?

五、燃油老贵族车企底气何在?

在造车新势力靠PPT就可以融到资金的前几年,传统燃油车企没有资金外援,还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一点点的抠扯成本和利润,叠加能源危机和排放标准的提高,传统车企貌似四面楚歌。但事实上,即使特斯拉的市值在2020年第一次超过丰田、大众登顶全球第一,传统车企依然岿然不动、底气十足。

其实,传统车企心里明白得很,造车新势力通过烧钱,也许可以烧出市场份额,可以短时间内烧出品牌知名度,但在汽车行业里,还有很多东西是烧钱烧不出来的。

1烧不出来的规模效应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涨价一浪接一浪,涨价成为家常便饭,但燃油车价格岿然不动。回看燃油车发展史,燃油车产品涨价是小概率事件,为何?因为传统燃油车企家大业大,有着造车新势力无法匹敌的交付量,这就意味着造车新势力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最终表现就是上游打个喷嚏,下游车企就得吃药。

2烧不出来的配套服务体系

资本可以烧钱给企业造车,政策可以补贴给消费者买车,但充电桩等公共服务发展速度总体来说是滞后的。假期高速公路服务区上充电一小时、排队四小时的痛苦,相信很多新能源车主都体会过。这种体验着实不好,让很多觊觎新能源车的车主乖乖的选择燃油车。

图片来源:网络

以上种种,也许就是传统车企老贵族的底气所在。

汽车电动化是一场超级马拉松比赛,赛道上的选手有头部新能源车企、已经上市的造车新势力、传统燃油车企,还有从互联网跨界而来的新势力。发令枪响后跑在第一名的,几乎可以肯定不是最终的冠军,现在预言冠军为止过早。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相关证券:
  • 零跑汽车(09863)
  • 蔚来-SW(09866)
  • 理想汽车-W(02015)
#“造车新势力”盈利困境怎么破?#
追加内容

本文作者可以追加内容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