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风口!狂砸钱!大佬们盯上了这块千亿淘金地
2022年,科技发展继续不断创新升级,所谓的“黑科技”正处于爆发期,吸引资本驻足。
近日,工业无人机企业科比特完成了3亿人民币E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公司此前也受到了不少资本的青睐,投资机构包括梅花创投、中南资本、中泰证券、新梅资产等。
无人机的发展在近年来十分亮眼,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428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8%,其中,尤其是工业无人机,它的背后蕴藏着一片亟待掘金的潜力蓝海。
1
工业无人机的出圈
众所周知,无人机最早主要运用于军用领域,功能多为侦察、诱敌、探测等,但随着国家政策的加持,产业的自主发展活跃,技术不断成熟,民用领域也展现了勃勃生机。
公开信息显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我国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
细分来看,其间的消费级无人机率先跑了出来,它一般用于航拍摄影等,在竞争比拼之下,大疆坐稳头部宝座,拿捏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不过消费级无人机的使用场景相对有限,在一定程度上,跃跃欲试的新入局者很难从大疆等头部企业手上抢到蛋糕,形成规模化优势,于是,他们盯上了工业无人机这块淘金地。
比起消费无人机的渗透度,工业无人机显然还没那么大众化,但它的成长空间确实充满“黑马气质”。
应用场景总是会不断加以拓展的,工业无人机也将成为民用无人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它会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应用于通信巡检、 航空测绘、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森林防火等。
毕竟相对于消费级无人机,它“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可以适用于所谓的“3D环境”(Dull,Dirty,Dangerous)作业,以提升效率,预计2015-2020年工业级无人机的市场规模比例从19.31%增至45.61%,而消费级无人机会从80.69%降到54.39%。
公开数据显示,基于供求两端景气度的提升,工业无人机行业正处于一个高增长的时期,2020年我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273亿元,若以25%增长率对这一行业市场规模进行测算,预计2026年其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41亿元。
2
生意不好做?
看到了市场的可期性,本文的科比特便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加入了战局。
科比特创建于2010年,根据官网显示,目前已先后兼并收购了上下游数十家团队企业,率先打造了全球首条工业级无人机系统产业链,以抢先市场份额。旗下产品有插翅虎M8 PRO、入云龙M6、小旋风 X85等。
图片来源:官网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公司以深圳为研发总部,在浙江嘉兴、广东肇庆、山东邹城与江西赣州设立了五大产业中心,已成为了国家电网第一大供应商、中国国电风能巡检唯一供应商、公安消防领域第一大供应商、中石化第一大供应商及南方电网第二大供应商、华为优秀合作商。
在聚焦产品的同时,科比特也在提供各类运营服务,包括无人机智慧电力巡线解决方案、无人机智慧石化系统解决方案、无人机智慧应急管理解决方案、 无人机智慧公安系统解决方案、无人机智慧航测解决方案等。
图片来源:官网
图片来源:官网
而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市场培育不断渗透,工业无人机加快了发展脚步,近年来不少标的也开始冲击资本市场。
就拿纵横股份(688070.SH)来说,成立于2010年,专注为各行业用户提供工业无人机整体解决方案。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纵横股份在中国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占比 5.4%,排名第二;在中国垂直起降固定翼工业无人机整机市场占比 53.8%,排名第一。
2021年2月,纵横股份登陆科创板,成为国内“无人机第一股”,实现了一定的高光,上市首日股价一度达到73.88元的高点。但是好景不长,如今来看,其股价已显出了颓势,不断走低,截止到3月17日收盘,股价为25.36元,最新总市值为22.21亿元。
图片来源:choice
显然,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不佳主要与它的业绩乏力相关,根据公告,纵横股份202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为2.52亿元,同比下降7.2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21.77万元,而上年同期为4097.82万元,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321.07万元,而上年同期为3277.73万元。
究其原因,基于宏观环境的复杂性,疫情形势严峻,导致公司的部分项目签约延迟、交付延迟,进而对业绩施以一定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由于工业无人机的市场需求还未完全打开,除了自身加强研发创新之外,入局标的还需要投入一定的费用去加大市场拓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费用同比增长较快,以及部分产品毛利率下滑,均拖累了盈利。
可以发现,工业无人机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不少企业先行入局,抢占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但目前行业的规范标准还未正式定型,在核心芯片、软件、传感器等方面需要解决的技术痛点也不少,亟待补短板。
3
结语
如今,随着技术的更新变迁,应用场景趋于丰富化,在军用与民用共同繁荣发展之下,无人机市场正在显出井喷之势。其中,比起消费无人机,工业无人机不断抢夺着资本的视线,存在感越发加重。目前不少标的有了资本的加码,会有更足的底气去开发更多的待研发场景,探索自己的飞翔之路,不过距离成为真正的龙头还有待时日。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