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从欧洲到中国:全球开启能源安全时代

财华社 2022-03-18 00:01

2021年欧洲极端天气使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的过程中是否会引发能源安全风险这一问题受到广泛关注,而俄乌冲突进一步为能源安全敲响了警钟。去年年初欧洲极寒天气叠加三季度风力不足,下半年以来欧洲天然气、电力、碳排放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引发了欧洲各国对能源安全的担忧。

俄乌冲突之后,由于大部分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程度较高,导致天然气、电力价格持续攀升。近期欧盟碳价与天然气价出现脱钩,欧盟碳排放权配额(EUA)价格迅速下跌,其中原因除了避险资金撤离以外,高企的能源价格加剧当地工业企业负担,可能导致减产,也是碳价波动的重要因素。

在此背景下,确保能源安全成为了重要考量。今年2月28日(即2月22日俄乌冲突之后短短一周),德国经济部提出一份待立法草案,计画加速风能和太阳能基础设施扩张,将100%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目标提前至2035年(原计画2050年)实现。内容包括:(1)考虑到前期在能源基础设施如储能方面投入不足,短期内会加大化石能源投入以确保能源安全;(2)加快中长期可再生能源投入,从根本上解决欧洲天然气供不应求的问题。

“碳关税”有望为欧盟能源转型带来一定资金支持,这一政策存在过渡期缩短的风险,影响中国出口贸易但幅度有限。根据相关文献测算,2026年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能够为欧盟带来15亿欧元的直接收入,成为开展绿色转型投资的支撑之一。

东方证券预计:(1)欧盟可能通过缩短过渡期提前收取“碳关税”。考虑到当前美欧之间在如何测量碳成本这一关键问题上有所让步,欧盟推行第一阶段CBAM的阻力有所下降,过渡期长达三年的必要性也会降低,2022年初的《修正意见稿》中法国、比利时和斯洛伐克的议员也提到要将过渡期缩短1年,即2025年1月1日就开始征收;(2)目前覆盖的产品对中国出口的影响较为有限,因为仅包含水泥、钢铁、电力、铝和化肥这五项。由于不包含机电设备等复合终端产品,2020年我国被纳入CBAM覆盖范围的商品出口额仅占对欧出口额的1.31%(联合国数据口径为1.19%),与GDP的比值约0.03%,对我国出口和经济的直接影响都较为有限,主要影响的还是土耳其(水泥)、俄罗斯(化肥、钢铁、铝)、白俄罗斯(化肥)等国。展望后续,产品覆盖范围的扩大会偏谨慎,一方面是美欧联盟“气候俱乐部”之间需要协商,另一方面,机电产品等复合终端产品被纳入征税范畴的难度较高。

东方证券认为,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的局势之下,海内外对于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都将呈现大幅提升,不论是前文对欧洲的讨论,还是今年国内稳增长系列政策,“先立后破”都将成为主旋律,这也意味着:(1)传统能源的退出将以正常生产生活为前提,约束类政策边际减弱,而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2)与此同时,对于碳中和相关政策中有利于稳增长的部分,其节奏并不会受到影响,如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等等,既有利于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优先顺序有望进一步提升。

风险提示

极端天气影响全球气候目标完成进度。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