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巨头市值排位变了:美团点评再创新高,小米为何背道而驰?
《科创板日报》(上海,记者 陈默)讯,刚刚过完国庆假期,人们蓦然发现,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排位格局已经发生了变化。
除了双骑绝尘的阿里巴巴与腾讯控股遥遥领先,第二梯队里,美团点评(03690.HK)与百度、网易、京东等公司的市值差距也正在拉大。
10月8日,截至上午收盘,美团点评盘中再创新高报89港元,市值突破5100亿港元,约合650亿美元。同期,网易市值338亿美元,京东市值419亿美元,百度市值351亿美元。
为什么美团点评近期会出现大涨?有声音认为,这是因其中期财报及二季报取得了较好的业绩。但同样是中期业绩表现亮眼,为何小米集团却并没有赢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事实上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一家科技公司的股价表现虽然也受业绩影响,但更多是反映其未来预期。美团点评与小米集团同样取得了良好业绩的情况下,股价表现却背道而驰,反映的正是二者不同的未来预期。
“银河护胃队”规模效应显现
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受益于长假期间大幅攀升的旅游、餐饮等消费数据,大部分在港上市的餐饮消费类公司股价都取得不错的涨幅,如海底捞(06862.HK)、百威亚太(01876.HK)等,美团点评股价更是屡创新高。
除了跟随餐饮消费板块整体上涨,美团点评的股价预期相对乐观,还另有其观察逻辑。
8月23日,美团点评发布2019年第二季度及中期财报。
财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美团实现营业收入418.7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58.9%;经调整后净利润为45亿元。其中,第二季度营收227.03亿元,同比增长50.6%;经调整净利润14.92亿元。
这也是美团首次实现单季整体盈利。
对于今年二季度的大幅增长,美团点评CEO王兴表示,“本季度,美团继续保持强劲增长,首次实现公司整体盈利。这得益于我们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品牌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多个服务品类的业务规模持续增长。我们将继续聚焦‘Food+Platform’战略,从更长期的视角,通过对战略领域和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消费场景,助力商家的业务增长和经营效率提升,带动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帮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
从这个表述也可以看出美团点评的战略,是发展围绕“食”为主的生活服务超级平台。
从公司财报也可以看出,其主要业务包括餐饮外卖,到店、酒店及旅游,新业务及其他这三大板块。其中,餐饮外卖又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说是二季度整体盈利的最大功臣:报告期内餐饮外卖业务的营业收入128亿元,占总营收比为56.39%,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44.2%。毛利总额为29亿元,同比增长102.8%;毛利率由15.8%上升至22.3%。
值得注意的是,在餐饮外卖领域,美团点评已经占据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地位,因而具备较强的定价能力,也能保证较高的毛利率。
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的12个月,美团点评的活跃商家户数为590万,交易用户数为4.2亿,每位交易用户平均每年交易笔数增长至25.5笔。
王兴7月29日在微博宣布,7月27日,美团外卖单日完成订单数量突破3000万单。这也可以理解为,美团点评在餐饮外卖业务上的规模经济效应开始逐步体现出来。
生活服务“超级平台”日渐成熟
美团点评的酒旅、门票等业务也在长假期间公布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数据:10月1日、10月3日创下单日入住间夜量突破300万、单日入园人次突破360万的行业新纪录。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数据显示,“十·一假期”前四日旅游消费再创历史新高,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5.42亿人次,同比增长8.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526.3亿元,同比增长8.58%。
在景区门票方面,美团推出了带有“随买随用”、“10秒出票”、“无需换票”等功能的“闪入园”票。在10月3日创下的单日360万入园人次的行业新纪录。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旅游人群的日益年轻化,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在手机端预订和购买酒店住宿、景区门票。这也将有助于美团点评的到店及酒旅业务板块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该板块增长也是美团点评二季度盈利提升的重要因素,报告期内板块营收由2018年同期的37亿元增长至本期的52亿元。
美团点评在其他新业务上的做法也同样在强化其“平台型公司”定位,比如网约车业务,此前的大规模补贴抢份额,一度让美团点评陷入巨亏。
好在2018年后,美团点评对此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今年4月25日,美团点评宣布将打车业务转型为“聚合模式”,即接入第三方出行服务商。这也意味着,美团将陆续退出自营网约车市场,转而成为“聚合平台”。
从实际效果看,进入2019年,在砍掉了烧钱的摩拜、自营网约车等业务后,美团点评更聚焦于以餐饮外卖为主的核心业务,这对于最新一季财报实现盈利至关重要。未来随着生活服务超级平台的日渐壮大,其规模效应也有望进一步显现出来。
当然,美团点评也并非没有隐忧,随着平台规模越来越大,公司的管理难度、成本压力也都在加大,部分业务在二季度甚至出现了毛利率下降的问题。
此外,美团点评仍在不断拓展业务边界,如近期有迹象表明将重启充电宝业务,而新业务烧钱抢市场与整体业绩保持增长之间的博弈,仍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小米暂难摆脱“硬件公司”定位
同样是中期及二季度业绩表现不错,但小米集团的股价表现却是另一幅景象。
8月20日,小米发布2019年中期业绩报告。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小米集团实现营业收入957.1亿元,同比增长20.2%,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7.2亿元,同比增长49.8%。
自发布业绩的当天至10月4日,小米集团股价不涨反跌,区间跌幅为5%,从中反映的也是资本市场的未来预期。
因为从全球范围来看,资本市场给予平台型公司的估值会远远高于硬件公司,而小米集团虽然反复对外强调其“硬件+物联网+互联网服务公司”的定位,但从其实际业务表现来看,至少短期内,它还难以摆脱“硬件公司”的印象。
小米目前有三大业务板块,其中包括手机、IoT生活消费品和互联网服务,IoT(Internet of Things)即物联网。
今年二季度财报显示,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营收为320.21亿元,占总营收比为61.58%;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营收149.44亿元,占比28.74%;互联网服务收入为45.8亿元,占比8.81%。
从营收构成来看,目前对小米集团贡献最大的仍然是手机业务,小米之家销售的产品也以硬件为主,包括小米手机、电视、电脑、其他LOT设备。这也是为什么至今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小米仍然是一家硬件公司。
此外,小米近期的举动仍在强化“硬件公司”的印象。
9月24日,小米发布了一款5G环绕屏概念手机MIX Alpha。这款手机采用环绕屏,在诸多方面进行了“颠覆式”创新,预计售价19999元。按雷军的说法,这款手机于2年前就开始了研发,前后投入1000人,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
这也令外界疑惑,将大量研发资金投入到硬件产品的创新开发之上,并且是在已经触碰天花板且竞争惨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上,虽然未来还有5G时代手机更新换代的需求,但这款售价高昂的产品是否能为小米集团贡献“颠覆式”的营收与利润?
从这些动作来看,小米集团想要摆脱“硬件公司”的定位,或许还需要更多拓展物联网、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实际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