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连提9年!这个产业发展现状如何?
随着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力量。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跨境电商当仁不让仍是话题焦点。政府工作报告用“加速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再次定位,并首次提及“创新发展数字贸易”。这已是政府工作报告连续9年提及跨境电商发展。
乘着政策东风,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如何?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近日,《国际金融报》对上海市普陀区政协委员、飞书深诺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沈晨岗进行了专访。他表示,尽管疫情期间运输成本上涨给跨境电商带来一定影响,但也让海外仓这一海外营销的重要节点和外贸新型基础设施迎来发展窗口期。与此同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后,关税降低将提高中国跨境电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促进跨境电商出口发展。
RCEP与东南亚市场
RCEP在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后,已核准成员之间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最终实现零关税。沈晨岗认为,除了降低成本外,RCEP生效还将在跨境电商标准规则复制推广、简化跨境流程、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RCEP生效可使成员国统一电商销售标准,规范区域体系,降低由标准差异造成的跨境电商营运风险。在RCEP成员国中,我国跨境电商实践走在前列,可以引领RCEP跨境电商规则的制定,为RCEP成员国之间的跨境电商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此外,RCEP通过无纸化贸易、电子认证、电子签名等方式提高通关效率,加速跨境电商监管方式数字化,有助于推进跨境电商通关便利化。最后,RCEP支持完善海外仓等跨境基础设施。作为跨境电商重要的境外节点,海外仓具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时效、简化退换货程序等优势,能有效解决跨境物流的痛点,推动中国跨境电商转型升级。”沈晨岗说。
在RCEP协议里面,东南亚国家占三分之二。而近几年,东南亚跨境电商市场的发展势头猛烈,常被业内誉为跨境电商的下一片蓝海。
根据谷歌、淡马锡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0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2020年东南亚互联网经济规模达到105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突破3090亿美元;2020年整体电商规模达62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63%,预计到2025年将达1720亿美元。
沈晨岗表示,东南亚市场经济快速增长、电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社媒渗透率居高不下,以线上广告投放、社媒运营等方式为代表的数字营销一直是中国卖家触达东南亚消费者、促进销量转化的最佳方式之一。“相对欧美而言,东南亚的儒家文化和中国更接近,在品牌,团队,消费心理等方面中国企业更容易覆盖。欧美市场做平价替代产品,而东南亚市场更有机会做品牌”。
不过,沈晨岗也提到,尽管我们和东南亚各国在文化上存在相似性,但也要看到东南亚各国之间在法律、政策、宗教、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甚至地缘政治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对中国企业的本地化能力和跨地域成长带来很大挑战。
疫情、瓶颈与规则
在疫情扰乱全球航运的大背景下,2021年的船荒问题持续,运输成本上升给跨境电商带来冲击。
沈晨岗表示,疫情冲击了物流供应链,船员用工紧张、运输需求增加使得供需失衡,大量产品在码头积压,部分外贸卖家面临交付难、回款难的困境,资金周转压力陡增。集装箱运费持续暴涨,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一年内上涨了近6倍,达到了7395美元,导致海运物流成本大幅提高,压低企业利润。
“但是,这也让海外仓这一海外营销的重要节点和外贸新型基础设施迎来发展窗口期,目前已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重要的物流履约模式,在时效、成本、购物体验等方面优势显著。‘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还被写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战略意义可见一斑。”沈晨岗说。
除了疫情影响,沈晨岗认为,地缘政治风险,从准入难度到关税壁垒都对中国出海企业造成一定压力。另外,海外平台监管收紧也让中国卖家转型变难。去年亚马逊封号事件的爆发和后续发酵,也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思考自身的经营策略,希望尝试“纯铺货卖货”到“建立自有品牌”的转变。
“国内已有品牌出海时,应对海外市场变化不够灵活、行动力不够快。原生出海品牌缺乏基础资源能力和耐心。而在亚马逊等平台政策收紧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需要重视出海品牌建设,要从平台站铺货的赚快钱模式,转道起步难但后劲强的DTC模式(即Direct-to-Consumer直面消费者),或者至少是开启双站平行的模式。从业人员的视野和能力还需要不断提高,跨境电商赛道需要更多兼具国际视野、营销洞察和技术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提高海外营销策略和本地化能力,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标准和规则方面,沈晨岗认为,应该加快国内国际规则衔接,特别是在消费者权益、跨境交付、个人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动等领域。
“在电商出海的产业发展中,目前还缺少对质量的管理和监控,特别是第三方的监督,容易导致大量伪劣产品通过跨境电商渠道低价向全球流通,反而对中国优质产品的出海发展产生挤出效应,无法健康发展。同时,也让海外消费者对中国产品和品牌形成低劣印象,阻碍中国品牌的发展和升级。”
沈晨岗强调,我国在货物贸易和大型跨境电商平台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为此,我们有能力也有底气加强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开展电商贸易规则对话,明确全球数字贸易规则的基本原则。我们也需要加强议题的引导能力,扩大与‘一带一路’国家电商贸易合作,积极探索反映发展中国家利益和诉求的规则体系”。
中小企出海痛点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沈晨岗还提到刚刚结束的两会。作为出海行业从业者,沈晨岗比较关注出海赛道的行业问题,包括如何支持中国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如何优化跨境电商的支撑服务体系等。
“随着阵地全球化的跨境电商趋势不断加强,很多出海企业其实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高本地化运营能力的挑战。此外,由于数字化基础薄弱、资金和技术人才匮乏等挑战,中小企业出海深受‘不会转数字化、不敢转数字化’的困扰。两会对于数字化出海的讨论与建议,将有助于整个出海赛道的繁荣发展。”
沈晨岗坦言,尽管有国家政策支持和海量服务商,成长型企业出海依旧很难,特别是在跨境电商领域。根据亿邦智库跨境电商调研,跨境电商难题Top 3里,建站和海外营销就占了俩。“电商出海链路本身就很长。数字化跨境营销体系也十分复杂、分散。营销渗透在业务链条的一头一尾——建站和运营。业务链条里的服务商质量参差不齐”。
“如今,服务商在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希望借助营销技术的发展和赋能,满足大量企业的出海需求,帮助成长型出海企业实现货卖全球。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在降低税费、流程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出海。”沈晨岗说。
记者 李曦子
编辑 王哲希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