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特科技创业板过会,年入5.17亿,九成营收来自境外业务
3月10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发布2022年第11次审核会议公告,武汉联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特科技”)IPO顺利通过,其保荐机构为海通证券。
联特科技本次拟募资近6亿,投资项目包括高速光模块及5G通信光模块建设项目、联特科技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发行前,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为张健、杨现文、吴天书和李林科,四人分别直接持股28.19%、17.98%、9.63%和7.70%,合计拥有公司63.50%的表决权。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基金、深创投分别持有公司6.94%和3.77%股份。
1
依赖出口订单、境外采购
联特科技主要从事光通信收发模块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开发高速率、智能化、低成本、低功耗的中高端光模块产品,为电信、数通等领域的客户提供光模块解决方案。
公司所处行业大类为光通信行业,具体为光电子器件下属的光模块细分领域。
根据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我国光通信产业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787.5亿元增长到2020年(预计)的1202.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4%。
光模块作为光通信产业的基础元器件,其市场规模近年来也稳步增长。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75.1亿美元大幅增长到2020年的105.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0%。
其中,数通市场的增长速度高于电信市场,这是由于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中心建设正在高速进行,且数据中心的建设方的购买力更强,而电信应用的运营商往往受制于其本身的发展战略,对光模块的需求相对稳定。
据FROST&SULLIVAN预测,全球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 7.0%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2024 年将增长到138.2亿美元。应用于数通领域的光模块市场规模预计则由2020年的54.2亿美元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83.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5%,其占比从51.4%进一步提高至60.7%。
光模块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光芯片、集成电路芯片等光通信芯片,其中,高端芯片领域以境外厂商为主,中低端芯片领域以境内厂商为主。联特科技光模块生产所需的光芯片、集成电路芯片主要来源于境外厂商,且依赖度较高。2018年至2021年1-6月报告期,公司采购境外芯片的占比分别为94.46%、96.65%、93.84%、88.40%,采用国产芯片的占比较低。
由于欧美市场是全球光模块传统重点市场,公司产品也主要是销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境外销售收入分别为2.81亿元、3.48亿元、4.16亿元和2.80亿元,占各期营业收入比例均超过80%。
其中,联特科技的前五大客户多为全球知名光通信行业设备商,包括苏州住友(日本Sumitomo子公司)、Arista、NOKIA、IPG、ADTRAN、ADVA及瑞斯康达等国内外上市公司。报告期各期,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金额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48.53%、46.59%、48.94%和59.49%,占比较高。
2
市占率较低
2018年至2021年1-6月报告期,联特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31亿元、3.77亿元、5.17亿元和3.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09.56万元、5641.74万元、4315.42万元和3728.13万元,公司的营收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净利润有所波动。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公司的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占比较高,加上当年公司着手开拓国内市场,境内销售成本有所上升,导致全年净利润有所下降。
2021年度,联特科技实现营收6.98亿元、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4.98%、145.40%,公司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同比均显著上升,主要系境外5G无线通信业务及数据中心建设等需求有所增长,拉动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大幅上升。
分产品来看,光模块生产是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占比超过90%。
中国光模块制造呈集中化的趋势,行业前十的生产商占整体市场收入的50%以上。中国本土光模块制造厂商中,以2020年光模块收入排名,联特科技位列第七,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约为1.30%,占比较低。
在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中,中际旭创、光迅科技的经营规模较大,2020年分别营收70.5亿元和60.46亿元,联特科技在营收规模方面不占优势。
毛利率方面,受客户需求和产品结构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联特科技的毛利率出现一定波动,报告期内,公司主营毛利率分别为36.43%、37.47%、30.77%和34.66%,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未来,随着公司收入规模的扩大、市场份额的提升,以及光模块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公司毛利率存在进一步波动或下降的风险。
3
结语
近年来,受益于行业的景气度,联特科技的营收有所增长,但公司过于依赖出口业务,且公司所需的高端芯片大都需要境外采购,在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公司未来可能面临被压价或加关税等问题,境外业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