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少赚了140亿,宁王为何这么猛?

格隆汇 2022-02-08 00:01

“格隆汇藏龙榜”是格隆汇发起的社区内容激励计划,邀请优质创作者,打造深度、优质的港美A财经生态。(获奖名单会在文末海报重磅揭晓,不容错过。)

01

江瀚视野

宁王业绩大超预期。

1月28日,宁德时代披露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0亿元至165亿元,同比增长150.75%至195.52%。这是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以来的最高净利润水平。

数据显示,宁德时代2021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7.51亿元,同比增长130.90%。由此计算,2021年第四季度,宁德时代净利润预计为62.49亿元-87.49亿元,环比增长91%-167%,相当于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总和,创下单季度净利润新高。

宁德时代表示,业绩增长原因主要系2021年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渗透率提升,带动电池销售增长; 公司市场开拓取得进展,新建产能释放,产销量相应提升;公司加强费用管控,费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业内人士认为,宁德时代净利润增幅超过市场预期,与已发布业绩的同行(如亿纬锂能同比预增65%至85%)相比表现较为突出。 受到盈利大超预期的影响,1月28日宁德时代盘中强势拉升,大涨近5%突破600元大关,市值超14000亿元。

说实在,看到宁德时代去年至少赚了140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实在是有些出乎意料,宁德时代的这个业绩表现实在太好了,我们怎么看宁德时代当前的业绩表现?

首先,我们必须要承认,对于当前的宁德时代来说,其正在一个发展的黄金阶段,受到智能电动汽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的影响,宁德时代作为电池的供应商,在这方面具有极强的市场优势,这种市场优势是大部分其他市场参与方所不具备的。

一方面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宁德时代是全世界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之一,在国内拥有极强的市场号召力,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竞争力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要企业的需求量不会出现大规模的下降,宁德市场的优势就会依然保持。

其次,我们要明白的是对于当前的整个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来说,消费市场依然在进行产业转移升级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方向。

而作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提供者,宁德时代无疑具有极强的市场优势,这些市场优势是整个产业红利政策红利时代红利多重红利叠加的结果,所以宁德时代这种优势很有可能将会继续保持下去,这也是为什么资本市场这么看好宁德时代,甚至把它作为电池业的茅台称之为宁王的原因。

第三,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虽然宁德时代的市场竞争优势很强,但是几个点实际上风险也很大:一是在各大产业巨头,实际上都盯上了宁德时代的市场竞争优势,大量的国际巨头开始大规模地布局动力电池,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将会进入竞争红海的状态,宁德时代到底能够享受多长时间的红利?越来越成为未知数。

二是世界的锂资源实际上正在进入相对短缺的状态之中,未来宁德时代能否在这方面有比较好的产业链的控制能力,正在成为制约宁德时代业绩增长的关键。毕竟中国的锂资源储备是相对比较有限的,这也让宁德时代必须要想方设法进一步的开拓资源来源。

三是当前整个动力电池正在技术更新换代的过程之中,宁德时代能否进一步加强研发能力,真正让自己在技术更新换代过程中有更好的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当前并不确定的事情,毕竟宁德时代之前的优势是借助中国的市场优势所决定的,技术层面,林德时代到底能够保持自己的优势多长时间,这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02

奶爸价值观点

泰禾集团业绩大反转。

春节放假前最后一天,多家房企发布2021年年报业绩预告。暴雷三剑客中华夏幸福蓝光发展业绩预报巨亏百亿以上。但令人可喜的是,作为首家债务违约上市房企的泰禾集团发布业绩盈利预告。

泰禾集团公告表示,预计2021年1-12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1亿元–1.3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3.72亿元–4.8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408元/股–0.053元/股。

三季报数据显示,泰禾集团前三季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7.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9亿元。由此,其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在8.6亿元-9亿元;扣非净利润在11.6亿元-12.7亿元。

对于业绩扭亏为盈的变动原因,公司归结于以下五点:

(1)报告期内公司房地产项目可确认销售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增加;

(2)公司对各类费用和固定成本进行严格管控,在节约开支方面有所成效,期间费用大幅下降;

(3)部分合作项目盈利,公司确认了相应的投资收益;

(4)公司上年同期计提了较多存货减值准备;

(5)公司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的金额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益,以及对处于执行阶段的法律诉讼案件计提损失后的净影响。

泰禾集团业绩实现扭亏为盈及其原因基本符合我们的判断。其中可确认销售收入的增加是其扭亏的主要因素,北京金府大院销售收入的确认又是前者的关键核心。而项目提计转回收益和项目升级后销售单价的上涨是其利润大增的内在缘由。

盈利预告给持有泰禾集团股票的中小投资者们带来了一丝慰藉和信心,为其持久低迷的股价注入了新活力,更为重要的是避免被ST。

深交所ST新规中最重要的一条:公司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净利润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都实现了盈利,因此泰禾集团不会被ST。但股价要有所表现或可持续性的反弹,或许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判断其2022年的业绩表现。

成功推测出泰禾集团21年年报业绩能实现盈利,足以说明我们的推测逻辑思路是正确的。依照这个思路判断泰禾集团2022年业绩盈利也是大概率事件,而且较2021年的盈利或还能大幅增长。

相比2021年泰禾集团业绩表现主要依靠北京区域的北京金府大院,2022年的泰禾集团将有更多的项目释放业绩。如果说2021年的泰禾是北京区域独树一帜,那么2022年的泰禾将是并肩同行:北京区域的稳步前进和福建区域的迎头赶上。

北京区域:北京金府大院在保持21年业绩贡献的基础上,22年将继续释放业绩;北京西府大院将在22年集中释放业绩;廊坊拾景园、济南院子也会有所表现。

福建区域:福州湾B区、D区和福州金府大院(双百亿元)将在22年实现竣备和交付。鼓山院子、江南院子、红树湾院子、福州院子、厦门湾等项目也会有所表现。

泰禾集团项目复工;财报业绩自然就好看;万科的入股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个也是2022年值得期待的事。

03

小北读财报

看好光伏行业发展。

年前这一周的行情可谓绿的让人发慌,来了公司几乎每天第一件事都是看大盘有没有变红,因为实在不明白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大家为何这么恐慌?

对于市场看法,大家主要集中在三个原因上面,一个是要过年了,大家伙要准备钱去过年,一个是关于美联储的加息,外资止不住的往外跑,还有就是关于俄乌冲突、美市大跌等国际市场原因。

但是不管各路人马如何“救市”,A股就是不大给面,直到周五最后一天才来了个“浅V”,至于年后怎么走,这我也不知道。所以言归正传,说到近段时间一直跌跌不休的光伏龙头,隆基股份,我们今天便主要来说一说光伏行业的发展。

不得不说,看股价的短期走势实在是没意思,因为即使再好的赛道,它也有调整的时候,而且背后股价下挫的原因,看股价走势压根看不明白,抄底如抄家或者说在山顶上吹风,我想老股民们肯定都经历过。

就拿今天我们要说的光伏行业来说吧,虽然从宏观上有着不错的前景,但在长远的发展中仍然任重道远,行业发展不仅受制于技术发展,而且也受市场供需、产业链价格波动影响,落脚到企业上,更是因为布局不同或者说企业本身经营不一样而有着千差万别。

前段时间,自光伏两大龙头隆基股份、中环股份宣布硅片降价之前,两家公司的股价便有下跌趋势了,背后的原因还在于上游原材料硅料价格的下跌,对两家企业的利润增长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虽然有着高景气预期,但这估值确实要降一降。

但硅料价格下跌背后反映出什么信号呢,或者说它还有望增长吗?今天我们就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捋一捋光伏行业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硅料价格涨跌背后的逻辑。

近两年随着“双碳”目标的确立,我国开始大力发展起新能源,与发电相关的,包括太阳能发电(光伏)、水电、风电、核电,火电则由于需要烧煤炭会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在未来几年将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便给了新能源发电以增长空间。截至2020年,在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火电占据的市场份额在56.6%左右,已然相比于2012年的71.5%的份额相比下降了不少。

与此同时,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在这个能源替代过程中便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且过去几年,属它发展最快,由2012年0.3%的发电占比增长之2020年的11.51%。

有研究机构预测,如果对标美国等发达国家,太阳能发电未来占比有望超过40%。未来五年甚至十年,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仍然会维持快速增长趋势。

任何一个商品,尤其是原料商品价格涨跌都和它背后的供求相关,也就是说硅料价格的增加和下游需求增加有关,而现在价格的下降主要是终端供需有趋于平衡的趋势。但事实上,虽然光伏价格指数有所下降,但上游硅片、硅料领域的光伏经理人指数仍然处于高位,这是下游需求依然高涨的反映。

所以未来几年,光伏行业整体发展趋势将是上游及中游价格持续下降,而下游需求进一步爆发。光伏电价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已经低于火电电价,成为最具竞争力的电力产品。

二、光伏行业下游需求与产业链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光伏发电的场景,其实日常能够看到的户用光伏就属于光伏一大应用领域,户用光伏主要应用分布式光伏电站,而除了户用光伏之外则是大型地面电站为主的集中式光伏。随着2020年公布的竞价项目和平价项目以及特高压外送项目的逐步并网,预计大型地面电站的装机量占比将进一步上升,“十四五”期间集中式光伏电站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

我国地面光伏系统的初始全投资主要由组件、逆变器、支架、电缆、一次设备、二次设备等关键设备成本,以及土地费用、电网接入、建安、管理费用等部分构成。其中,以组件、建安费用、一次设备、固定式支架为主要成本支出,同时代表着光伏行业市场空间较大的细分领域。

具体解释一下,建安费用主要为人工费用、土石方工程费用及常规钢筋水泥费用等;一次设备包含箱变、主变、开关柜、升压站等设备;二次设备包括监控、通信等设备;组件、逆变器则主要光伏行业特有的技术类成本。

进一步分析可知,光伏组件主要有两个部分,即晶硅组件和薄膜光伏组件,组件行业市场规模已达到2500亿元左右。

但由组件市场行业规模变化可知,回顾过去十年光伏行业发展,是组件产业让利于下游的发展历程,而展望未来十年发展,光伏行业增量确定性和增速将远超行业降本速度及降价速度,光伏行业市场空间步入持续扩张阶段,尤其是组件中游市场,包括电池片、组件等,近段时间涨价幅度也并不大。

进一步整理光伏产业链与相关企业布局,我们大概可以得知,光伏行业各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未来龙头企业中面临较小技术替代的细分领域、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的细分领域,还有掌握新技术的企业都值得关注。

具体包括胶膜龙头福斯特、玻璃龙头福莱特以及美畅股份(金刚线)、金博股份(热场)等耗材环节,组件份额提升的隆基股份;海外市场扩张加速、盈利能力提升的阳光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上市后补齐资金及产能短板,市场份额有望提升的胶膜企业海优新材赛伍技术;以及有望成为铝边框头部企业的鑫铂股份;硅烷流化床法电耗仅为改良西门子法的三分之一,有望带动硅料成本下降,重点关注颗粒硅产业链;PERC电池进入效率瓶颈期,N型电池是未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的确定性方向,重点关注隆基股份、通威股份;跟踪支架正处在渗透加速期,重点关注中信博

三、光伏行业增速与估值。

过去十年,光伏行业已经度过导入阶段,跨过“平价上网”节点后,光伏行业有望迎来良性的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5年光伏行业装机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达20%+。

相对应的,2022年光伏行业估值有望维持在30倍左右,当然,发展情况更乐观的企业估值水平会相应提高,但作为一个锚定值,我们认为光伏行业仍然存在不小的机会。所谓调整下的机会,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04

DeepSleeper

谈谈长电折旧政策中隐藏的红包。

关于长电的折旧,很多分析认为,大坝、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实际使用期限远长于折旧政策中的折旧年限,所以折旧期限结束、而这些固定资产依然长期运营,那么长电未来利润释放是看得见得。这种定性分析完全是过于乐观,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实际上多数投资人是看不见的。

长电折旧年限最短的机器设备,其折旧期限是8-32年,房屋建筑物8-50年,挡水建筑物则是40-60年。从实际折旧额来看,当前前述三者分别是按16年、36年、44年来计提折旧的。也就是说,只有超长线投资者(持股20年以上甚至更长)才能看得见未来的折旧红利。无论是2009年并入的三峡机组、还是2016年并入的溪向,可以说折旧才刚刚开始。

听起来多么悲观的一个事实。但要考虑一个情况,2009年三峡机组并入之前的最早那批固定资产,特别是16年期限的机器设备是不是进入折旧末期,能带来一定利润释放?如有,这会成为长电投资者的大红包。

从近几年折旧政策来看,机器设备平均按16年来折旧,那么16年前、也就是2004年左右形成的机器设备理论上来说接近折旧完成。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仔细看一下:我们看2004年报表,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原值72亿,当年折旧4.7亿(累计折旧7.3亿),平均折旧期限为15.3年(72/4.7)。累计折旧只有7.3亿,说明刚刚开始折旧,实际上这批设备是2003年开始购入的三峡2、3、5、6号机组设备,2002年底机器设备原值只有16亿,到2003年底原值已达70多亿。

再考虑到2004年至今,机器设备的折旧政策未发生变化,一直是平均年限法折旧,也就是说2004年的机器设备,理论上在2019年已完成折旧!

为验证上述折旧政策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再看08年三峡并入前后、15年溪向并入前后的当年机器设备折旧。同样可以推算出,不论是否有机组并入,从第二年起依然是按照大约15年的期限进行折旧。

那么结论来了:如果上述推断为真,这意味着从2020年开始,形成于2004年的那批机器设备已折旧完成,今年将有4.7亿利润得以释放。对长电来说,4.7亿利润无疑是巨大的,因为18年长电净利润增长只有3亿元!

这是长电近年来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折旧红包。下一次是机会,要等到三峡机组设备折旧完成后,大约在2025年。

05

成长股投资-林凡

客观的看待医药长期机会。

一句话逻辑:参考历史,这种情况需要市场将医药基金减仓到低配,然后逻辑上面有新的出来,大家再次加配医药。所以考虑当前的机构持仓,可能医药股短期都没法加仓,逻辑上医保控费整个医药的增速都要下降,需要看看2022年业绩增速情况和政策什么时候进行纠偏。虽然现在是向下的政策周期,但不会一直如此,最终政策还是要回到支持创新的方向,或者至少说,真创新是不会被政策打击的。

2018年12月初,当时是带量采购,跌得一塌糊涂,有些公募基金经理出来说,我从来不买医药股。说实在话,不买医药股不是做基金经理很值得炫耀的东西。因为医药赛道是唯一一个供给创造需求的赛道,再也没有第二个赛道了,无论多好的需求你都需要找客户,唯有医药赛道供给创造需求。

2021年-2025年,现在问题在于由于我们支付政策比较差,社保没钱,为了对付疫情,政府要花好多钱,这些钱都花在医保基金上了,政府医保基金欠缺,所以各种压价,带量采购,包括对创新药大幅降价的谈判。这种现象中期对中国医药创新打击实在太大了。

会不会老这样?大家就别那么悲观了,凡事物极必反。通过对创新的打击,很多股票大跌以及传导到一级市场的冷却,都会汇总到管理层,最终国内的支付政策还是会有一些规矩出来的,不可能所有都压到一毛钱,不可能让所有搞创新的人都赚不到钱,不可能所有品种,哪怕是大品种都没有一点市场空间。

所以如果你站在一个较长的投资维度,认为医药是供给创造需求的行业,可以不需要太悲观的,然后跌入熊市开始加大研究。如果你站在短期维度,那就是如何看短期走势和什么时候考虑入场,那就会发现其实很麻烦的一点是,全公募对医药股的持仓还是略微超配,而历史上见底的标志是非医药基金大幅低配,大家发现政策不是那样的、讲出新的逻辑,板块再度进入好时点。

如果要说历史经验,那就是一季度医药股被大幅减配,二季度震荡分化反弹,下半年如果能讲出新的故事等,会出现部分方向走好,尤其是那些不受政策影响的方向。

06

阿島

英国两度加息,汇丰值得关注。

汇丰控股正在摆脱过去两年困扰其股价的因素,加上英伦银行自去年12月以来,经已两度加息,汇丰股价升势加速,值得关注?

英美两国利率趋升。英伦银行于去年12月中启动18年以来首次加息0.15厘后,今年2月3日进一步加息0.25厘,以遏抑通胀,基准利率上调至0.5厘。英伦银行预告,如有需要将进一步加息。分析员亦预测5月可能再度加息至1厘。利率上调有利银行的利息收入增加,以及吸引部份避险资金。英伦银行在三个月内加息两次合共0.4厘,对于汇丰的净息差有扩阔作用。汇丰财务总监邵伟信也曾指出,英国利率每上调0.25厘,将推动汇丰收入回升5亿美元(约39亿港元)。

英国和香港是汇丰的两个重要市场,2021年第三季,集团的列帐基准除税前利润为54亿美元,其中,汇丰英国业务的列帐基准除税前利润近15亿美元;香港税前利润为17.7亿美元,可见贡献不少。加息浪潮席卷全球央行,英美两国的通胀高企,利率向上已成大趋势,而香港利率走向跟随美国息率,虽然香港加幅未必跟足美国,但香港最优惠利率和港元同业拆息(HIBOR)走向趋升。

纵观美国过去两次加息周期,汇丰香港业务的净利息收入贡献强劲,能够抵销其他地区的较弱表现。由此可见,在英美两国加息周期下,对汇丰的净息差带来正面作用,有助利息收入增加。更重要的是,美国加息不单是要遏抑通胀,并且反映当地经济复苏。经济向好的环境亦有利银行业的贷款业务及理财产品销售。

20亿美元回购计划 2021年10月底,汇丰公布2021年第三季业绩时宣布展开20亿美元回购计划,并将审视是否恢复季度股息。回购不但减少汇丰的已发行普通股数量,而且因为该集团于去年第三季的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CET1)为15.9%,并拟于2022年底前降到14%至14.5%的正常目标范围,反映其具有回购公司股票的空间。回购计划成为汇丰股价的短期催化剂,自去年10月底的40港元边缘反复向上,然后随着英国两度加息而升势加速,迫近58港元,创近两年高位。

憧憬恢复派季度股息,汇丰股价的最重要催化剂或许快将出现。虽然汇丰已恢复派息,但并未恢复每个季度都派付股息,因而是否每季派息是其中一个市场焦点。因应英国监管机构的要求,汇丰突然取消2019年派发末期息,而2020年又停止派发首三季股息,只派发末期息15美仙;2021年亦无派发第一及第三季的股息,只派第二季股息7美仙。

换言之,汇丰派息尚未回复过往的派息水平,2015年至2018年期间都会每季派息,全年共派付51美仙。目前汇丰股息率约3厘,即使未能回复以往的每季派息0.1美元,全年合共派息51美仙,但若能恢复每个季度都派息,相信足以加速股价的修复,并且吸引基金和「好息」的投资者,成为股价的重要催化剂。

所以汇丰将公布的2021年业绩,派息水平和派息的相关消息都是重点之一。汇丰的2021年首三季业绩优于市场预期,其中一个原因是之前为疫情而作的大额拨备的回拨,这反映疫情相关不良贷款的担忧可以释除,倘若汇丰管理层对2022年前景作出乐观指引,也会成为股价的催化剂。

小结:汇丰经已启动回购股分计划,并且取消暂停派息的措施,皆是业务前景改善的信号。而英国年内仍有加息空间、美国将启动加息周期,都是业务和股价的催化剂,而恢复每季派息更是最大的推动力,故可于宣布每季恢复派息之前,逢回调关注。

07

爱飞翔

说说山西汾酒

山西汾酒1月25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增公告,公司预计2021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4亿元-55.42亿元,同比增长70%-80%;扣非净利润51.73亿元-54.77亿元,同比增长70%-80%。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山西汾酒表示,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1357+10”市场布局,加大长江以南市场拓展力度,推动江、浙、沪、皖、粤等市场稳步突破;坚持“抓青花、强腰部、稳玻汾”的产品策略,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年内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高增长。

2021年三季报显示,山西汾酒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8.79亿元,同比增长95.13%;扣非净利润48.75亿元,同比增长97.69%。据此计算,预计山西汾酒2021年第四季度实现扣非净利润2.98亿元-6.02亿元。市场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山西汾酒实现扣非净利润5.82亿元。

在白酒行业变局下,查阅往年山西汾酒年报不难发现,山西汾酒的业绩连年向好。2020年、2019年、2018年,山西汾酒实现营收139.9亿元、118.9亿元、94.44亿元;实现净利润30.79亿元、19.69亿元、15.07亿元。除营收、利润逐年增长外,汾酒省外市场发展速度也很快。

2017年至2020年,汾酒省内收入占比从59.17%下降至43.30%,省外收入占比从40.83%上升至56.70%。此外,汾酒全国亿元以上市场由8个增长至28个,经销商数量由不足100家增长至2944家。面对白酒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汾酒并没有按兵不动,而选择了主动出击,立足发展实际,公司确立了汾酒的战略发展目标――汾酒复兴,而其中最关键的核心在于品牌复兴。

汾酒走向复兴之路之时,清香型白酒也迈入崛起新时代。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清香型白酒的市场份额由12%左右增长至15%左右,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还将持续增长到20%。在清香型白酒快速发展的时代,汾酒的复兴之路或许也会走得更快。

08

郭施亮

美股科技巨头Meta盘后重挫超过20%,可能被市场错杀。

Facebook更名为Meta Platforms,并全面发力元宇宙,Meta曾经被市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值。凭借着美国第一大社交平台以及全球流量池的优势,Meta近年来的营收与净利润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股票市值也一度触及万亿美元的关口。到了美股财报披露的敏感期,从近期的美股财报数据分析,各大巨头企业的财报数据喜忧参半。

其中,微软、苹果、特斯拉、谷歌的财报数据超出市场预期,股票价格也出现了水涨船高的表现。但是,在另一方面,包括Meta Platforms、奈飞、PayPal财报数据略显逊色,作为企业经营晴雨表的股票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的走势。作为美股科技巨头的Meta Platforms,近期披露的财报数据比较平淡,Q4净利润同比下滑了8%,Q4营收略微高于市场预期。

但是,从此次Meta Platforms披露的数据来看,有两组数据引起了市场的担忧,一方面是Q4的DAU与MAU不及市场预期,市场担忧Meta Platforms出现用户增长触顶的风险;另一方面在于Meta Platforms的一季度营收业绩指引不及市场预期。以营收为例,市场预期为302.5亿美元,但Meta Platforms预计一季度营收仅有270亿美元至290亿美元。

受此影响,Meta Platforms盘后股价大跌近23%,作为一家9000亿美元市值的巨头企业,出现如此非理性的跌幅,容易引发市场的担忧情绪。在Meta Platforms盘后大跌的影响下,纳指100ETF指数盘后大跌2.26%,而苹果、微软、谷歌及特斯拉等巨头企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跌幅走势。

Meta Platforms盘后大跌近23%,这一跌幅水平确实出乎了市场的预期。但是,即使按照Meta Platforms对一季度营收的业绩指引来看,最坏的情况只是出现了10%左右的降幅,且此前Meta Platforms已经向市场释放出相关的信号,所以从Meta Platforms财报发布后的盘后股价分析,确实有错杀的意味。

用户增速触顶、一季度营收业绩指引偏软,成为了Meta Platforms股价下跌的导火索。但是,更让市场感到担忧的是,Meta Platforms一方面面临着苹果隐私政策于反垄断的影响,后续也许会产生出或多或少的冲击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来自TikTok和YouTube的冲击。其中,作为近年来非常火热的TikTok,用户规模正处于迅速增长的态势,而且与Facebook的熟人社交模式相比,TikTok的陌生人社交模式,更容易产生出更大的商业价值,长期来看,TikTok逐渐成为Facebook的主要竞争对手。

在Facebook更名为Meta Platforms的背后,既有深度布局元宇宙的考虑,并希望率先分享到元宇宙的发展成果;也有为Facebook用户增速触顶以及TikTok、YouTube的持续夹击考虑,Meta Platforms试图找到一个新的盈利突破口,以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

Meta Platforms的更名,反映出企业深度参与元宇宙的决心,并可能把元宇宙视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主线。但是,从目前全球市场的元宇宙发展情况分析,我们对元宇宙的探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距离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Meta Platforms决心深度布局元宇宙,接下来肯定需要大量投入人力、资金进行全面布局,没有长期大量的研发投入,元宇宙也只能够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一旦人类获取了元宇宙的商业化密码,那么将会对那些早期深度布局元宇宙的企业产生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因财报数据不及预期,且一季度业绩指引比较疲软,从而导致了Meta Platforms盘后股价的大跌。但是,经过了这一次的大跌,Meta Platforms估值已经低于腾讯,对20倍以下的科技巨头来说,又是否处于低估状态呢?

与腾讯相比,Meta Platforms的用户遍布全世界,作为全球的流量之王,Meta Platforms更需要打造出一个更有深度与影响力的商业模式,且需要逐渐摆脱过去严重依赖广告收入的模式。 虽然Meta Platforms仍然占据全球流量之王的地位,但TikTok的后劲非常充足,且熟人社交与陌生人社交属于两种不一样的模式,从商业化的角度出发,陌生人社交可挖掘的商业化空间或许会更具有想象力。

所幸的是,Meta Platforms的负债率很低,且拥有比较充足的现金流,所以也为Meta Platforms的后续发展留出了不少的空间。 近几年Meta Platforms的估值水平持续偏低,且多数时间处于30倍以下的TTM市盈率水平。在美联储宽松货币模式的背景下,实际上这种估值是偏于保守的。

如今,Meta Platforms估值更是跌破了20倍,也许是资本看不清Meta Platforms的未来发展之路,也可能是资本认为元宇宙的探索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到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模式。

09

晨阳滚雪球

爱尔眼科可能已经见底。

元旦之后,股市一直在走下跌行情,而这两天的行情更极端,每天超过4000多只股票下跌,上涨的却只有270多只股票,中位数更是下跌超过3%,好久没见到这种情况了。这个时候,更能体会到优质股票以及安全边际的重要性,只要股票的基本面过硬,估值不太高,就可以坚定地拿着。

这次的大跌,也让一些估值一直高高在上的股票逐渐进入了击球区,可以关注起来了。上涨的时候会涨过头,下跌的时候也会跌过头,所以,不着急,慢慢等,等待一个较为舒服的买入位置。这两天,媒体在喊A股要挺起脊梁,不少基金公司也开始自购,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亿元。很多上市公司也开始回购,股东和管理层开始增持自家公司的股票。

这个时候,即使不是底部,也离底部不远了,没有必要恐慌了,要做的反而是积极地关注优质的公司,等待买点的到来。看看爱尔眼科,公司自2009年上市后,股价大部分年份在上涨,尤其是净利润从2014年开始,每年同比增长都在30%以上,这样的公司在A股非常少。

爱尔眼科本轮上涨可以看作是从2016年开始的,当年股价的最低点为4.89元/股,当年的净利润为5.57亿元,今年的净利润预计能达到29.9亿元,对比计算一下,极端情况下,今年的股价最低点可能为26.25元/股。去年4月份爱尔眼科发布了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价格为27元/股,考核目标为以2020年净利润为基数,2021-2025年的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20%、40%、60%、80%、100%。如果不发生政策风险的话,这个目标定的还是比较保守的。

今天爱尔眼科的股价为32.23元/股,市值为1742.39亿元,股价从去年的最高点已经下跌了55.4%,已经到了2020年6月份的股价区域了。预计2021年净利润能达到23亿元,则静态市盈率为75.76倍,2022年净利润能达到29.9亿元,则今年的动态市盈率为58.27倍。爱尔眼科过去10年的历史市盈率中值为72倍,低估为59倍。

由于有政策上的不确定性,爱尔眼科现在的股价处在下跌趋势中,现在的股价再下跌16%,就到了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27元/股了,会不会跌到这个价格不好说。我对于最看好的公司,一般给的市盈率最高不超过50倍。

如果给爱尔眼科50倍市盈率的话,今年的净利润预计为29.9亿元,则市值为1495亿元,对应的股价为27.65元/股。上面有三个数值:26.25元/股、27元/股、27.65元/股,所以我觉得27元/股会是爱尔眼科股价的一个重要的节点,极端情况下股价会不会跌破这个点,现在不好说。

但是现在公司的高管已经开始集体增持了,所以,现在的价格即使不是最低点,应该也在底部区域,离最低点很近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等股价企稳,开始掉头上涨的时候,就可以买入了。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