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反转了!
01
房地产的春风来了!
今天地产股暴涨,可能还是受一则消息刺激。从房企人士处获悉,目前银行已告知一些大型优质房企,针对出险企业项目的承债式收购,相关并购贷款不再计入“三条红线”相关指标。
在央行和银保监会鼓励房企并购之后,关于承债式收购是否纳入“三道红线”仍一直处于待定状态。若该项确定,则有利于控制房企危机蔓延和项目转让市场加速回暖。具备承接能力的优质房企有更多机会获取项目、扩大规模,实现集中度提升。
当然,很多房企项目均是合作开发,转让也可能会优先转让给项目合作方,而后才对外转让,但总体上仍加大了转让难度。稳增长背景下,一季度信贷、社融压力较大,而房地产良性循环所需要的资金支持有利于宽信用落地。
02
继续“调整”,杨国强给碧桂园开了一味“药”。
“黄金时代”已经远去,挖坑就能赚钱的时代彻底一去不复返。对于地产企业而言,拐点已经到来,这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地产行业正在从增量时代的竞争转变为存量时代的竞争。未来,地产企业兼并将会成为一种常态,并且会越来越快。
如果你比较细心,你肯定发现了这两年地产企业已经不再提“规模”这个词了,以往地产企业之间的排名也越来越少,“三道红线”的压力下,地产企业开始“降速提质”,如今还活跃在台前的一线地产企业就只剩下了万科还能时不时的制造点“小惊喜”,其余地产企业能低调则尽量低调。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属于融创以及碧桂园。而低调背后的逻辑就是提效能、降负债。去年8月,在碧桂园的中期业绩说明会上,碧桂园的首席财务官伍碧君就曾说道:“融资方面的一系列政策,确实对行业的影响比较大,对我们公司也有一定的影响”。言外之意,“钱”对于当下的地产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孙宏斌也曾说道:“现在的房产销售排名已经失去了意义,利润和市值才是衡量当下房企的新标准。”
行业的冬天里,谁能坚持得久一些谁就可能成为最终的赢家。所以,从2020年初开始,孙宏斌就开始对融创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不仅如此,孙宏斌还停下了融创扩张的步伐,开始由买转卖。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融创就开始在“低位”出售贝壳的股票,截至到2021年12月8日,融创一共抛售2671.3万股贝壳美国存托股票,套现5.3亿美元。此外,融创还将项目公司的股权以16.73亿元的作价卖给了滨江集团。
不仅如此,融创还进行了两次配股,一共筹集了9.52亿美元,就连孙宏斌本人也无偿借给融创4.5亿美元。孙宏斌一系列的行为,就是为了“垫厚”公司的现金流,目的是安全地“过冬”,碧桂园也是如此。
2021年12月30日,碧桂园内部发公告称,将进行组织架构调整,调整完成之后,碧桂园区域公司将由原来的106个缩减至65个。对于此番调整,碧桂园称是为了进一步适应行业的变革和外部市场的环境。
实际上,这并非碧桂园近年来第一次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早在2019年初,碧桂园就对集团高管做了一次大的变动,到了下半年,碧桂园又开始对品牌营销中心,营销大区、区域营销架构进行整合和调整。其财报显示,2019年全年,碧桂园优化的人数约为三万人。
进入到2020年之后,碧桂园又进行了4次组织架构的调整,仅上半年碧桂园优化的人数就达到了一万四千人。也许是接连不断的裁员让企业负面声音过多,也许是迫于外界的压力,到了2021年10月,碧桂园启动了第四次组织架构调整,其73个区域变成了104个,到2020年底,其员工总数才勉强增加了六千人。
杨国强曾经说过:“碧桂园唯一不变的就是永远在变。”面对地产行业的大变局,杨国强变大变强的思维成了“做的多不是了不起,做一成一才是了不起。”2021年12月,在集团的月度管理会议上莫斌强调:“要用归零的思维,检讨组织还有没有进一步提升效率的机会。例如在制度层面,要做系统性优化,有效的保留,无效的清理掉。”
他还称,所有人必须进入到“战斗”状态。这一席话的背后,是对现金流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在机器替代上的技术已经逐渐成熟,截至2021年10月,碧桂园的建筑机器人服务已覆盖18个省份近120个项目,累计交付超400台,累计应用施工超450万平米。
未来,随着机器可替代的大规模应用,未来人工支出以及项目效率将实现质的飞跃,这也是未来碧桂园的一大看点。
1月5日,碧桂园发布了2021年12月销售数据。根据统计显示,2021年全年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5580亿元,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641万平米。相较于2020年的7588亿,其降速还是比较明显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降速明显,碧桂园依旧蝉联了五年的销售第一。
当下,市场形势依旧严峻,销售去化低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面对行业新一轮的洗牌,碧桂园要做的不是继续扩张、也不是力争第一,而是保证现金流,让企业安全平稳的过渡。
03
1月6日,诺辉健康宣布旗下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幽幽管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三类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这是继肠癌早筛产品之后,诺辉健康第二款获得三类医疗器械证件的产品。
幽幽管注册产品名为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乳胶法),采用先进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便样本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抗原。这是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中国首个适用于“消费者自测”的幽门螺杆菌检测产品。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国际公认的胃癌Ⅰ类致癌因子。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主要通过口-口途径传播,具有高传染性,不经治疗很少痊愈。所有感染者几乎均可引起胃炎,约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
幽幽管以呼气法为金标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首钢医院三家三级临床医院,共纳入疑似幽门螺杆菌感染有效受试者1,644例,敏感性达到96.5%,特异性达到99.1%,受试者自测结果与专业人士检测结果对比,符合率达到100%。
从国内市场看,中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占全球42.6%,但早期诊断率低于20%,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7.4%。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国胃癌筛查市场规模不断增长,其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11亿元增至2020年的24亿元,2016年至202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3%。预计2021年胃癌筛查市场规模将达到29亿元。
04
中药真是涉及的领域多,吃的,喝的,涂的,喷的,今天说说生产贴膏的羚锐制药。
去年12月下旬,有关部门下发了《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内容提到“要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加强中医药服务价格管理、将适宜的中药和中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完善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支付政策”。券商机构认为,该指导意见将推动中药需求的释放。
第二个是市场环境变化,从去年年末开始,新能源板块,医药中的CXO板块因估值偏高,逐渐步入回调通道。部分资金开始转向低估值中药等行业。
第三个是市场对国企改革加股权激励有预期。一方面,部分中药股具有国资背景,另一方面,去年有15家中药企业实施或者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增加了市场信心。
目前,外界对中药板块关注的三条主线分别是传统品牌中药,有提价能力的特色品种,有激励保障的低估值标的。
我们来看看羚锐制药。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我们常用的贴膏和胶囊剂,需求端应该是比较饱和了。但是公司渗透率还很低,2020年贴膏剂和胶囊剂收入占比分别达到60.8%和24.7%。独家品种通络祛痛膏是OTC及处方药双跨品种,在重点城市实体药店的市场份额提升最为显著,2018-2020年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50%、4.80%和5.26%。
跟同仁堂一样,公司在2019年第二次营销改革简化布局、提质增效,又于2021年实施股票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设立2021-2023年扣非净利润年化增速分别为20%/20%/15%的业绩考核标准。这也是公司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原因。
除了渗透率提升的逻辑外,公司产品单价低,提价没什么压力。关键是这样一家公司,经过一年的暴涨后,以2021年的业绩估值也就22倍,这种模式如果行情配合个人觉得给到30都是可以的。综合看下来羚锐制药值得考虑。
05
数字货币概念近日持续活跃,主要是受多重利好因素催化。
消息面上,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提出,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缴费、政务服务等场景试点使用数字人民币。
此外,近日,数字人民币APP升级更新,微众银行(微信支付)数字人民币钱包随之上线。经前期多阶段可控试点后,腾讯开始为用户提供数字人民币服务。据了解,北京冬奥村计划于1月27日开村,数字人民币将在北京冬奥会的相关场景开展试点。腾讯为此将进一步探索数字人民币创新支付体验,助力智慧冬奥会顺利举办。
中国银行在其官微介绍,冬奥安保红线内数字人民币受理环境建设与场馆建设同步推进,冬奥安保红线外交通出行、餐饮住宿、购物消费、旅游观光、医疗卫生、通信服务、票务娱乐等七大类场景实现全覆盖。
1月5日,美团相关人士证实,北京、上海、深圳等“10+1”试点地区居民,在美团App订外卖时可通过数字人民币支付餐费。诸多迹象显示,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正在加快拓展。
此外,数字人民币测试版App已在苹果、华为、小米、vivo、oppo等应用商店公开上架。目前“10+1”个数字人民币试点地的用户可开立钱包,分别是深圳、苏州、雄安、成都、上海、海南、长沙、西安、青岛、大连及冬奥场景(北京、张家口),用户需根据自己所在地判断是否符合注册条件。
根据官方介绍,数字人民币App是中国法定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面向个人用户开展试点的官方服务平台,提供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的开通与管理、数字人民币的兑换与流通服务。
06
锂矿短期可能到头了,今天锂矿狂跌!后面可能进入新周期!
锂矿企业的逻辑主要是分析价格和需求价格:碳酸锂期货价格最近一个月连续走高,本周基本稳在了36-40万每吨之间。虽然是算平衡表显示的供不应求数据很显著,对锂好价有足够的支撑力,但是股价如今对于现货和期货价格高涨的现象已经没有看多的情绪了。
锂价涨的太快太高所引发的担忧。锂价大涨之后,产能释放也大幅上涨,引起锂价下压的情形。价格过高会对下游的需求产生抑制,影响供需格局紧张的预期。
需求: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预期可能满足不了400万辆的预期。影响碳酸锂的需求预期。而且,新能源汽车是不是今年最热门的赛道还要在一月验证从周期的角度去看,锂矿这波景气行情已经走了两年左右的时间,已经进入高景气中后期,开始业绩兑现的阶段。目前看,龙头企业兑现业绩基本能符合预期,从2022年的基本面看还是景气度和业绩基本能兑现。如果看远一点2023年,又被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笼罩。
07
三桶油暴涨,市场怎么了?
三桶油中石油、中国石油化工、中国海洋石油均走强。消息面上,隔夜美油上涨2.1%,收于每桶79.46美元,盘中涨破80美元创逾七周来新高。布油收涨1.5%,收于每桶81.99美元,创11月25日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此前OPEC宣布下个月每天增产40万桶原油,但原油价格不降反升,但近期频发的国际动乱让市场担忧OPEC是否能够按照计划扩产。
OPEC+成员哈萨克斯坦国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市场担忧其160万桶的每日原油产量会受到影响。俄罗斯的产能目前也已经到达满负荷状态。目前仍处于冬季原油需求旺盛时期,供需关系依然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WTI原油管理基金净多持仓已经连续三周回升,反映市场投机性看涨情绪的修复,对于油价多头也是利好。
08
1月6日晚间,中国电建公告,拟将所持的估值247.18亿房地产板块资产,与控股股东电建集团持有的246.53亿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进行置换。个人认为公司将价值量比较低的地产业务剥离出去,把电建集团的优质电网辅业相关资产置换进来,对公司是一大利好,也符合政策引导方向。公司控制地产投资,加大在清洁能源运营上的投入,本次资产置换也有望放开再融资,支持相关业务发展。
目前公司进入稳杠杆阶段,未来业绩有望较快增长。鉴于公司在清洁能源工程方面的优势、以及在清洁能源运营方面的大力投入,公司估值应该得到工程竞争力和优质资产的双重加持而得到显著提升,同时抽水蓄能建设将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