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蛋白科创板IPO,拟募资15亿元,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低于同行
近日,苏州近岸蛋白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近岸蛋白”)科创板IPO获受理,保荐人为民生证券。
近岸蛋白作为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的上游供应商,专注于重组蛋白应用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营业务为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旗下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可应用于生物药、体外诊断、mRNA 疫苗药物、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诸多领域。
图片来源:招股书
根据招股书,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朱化星,其通过上海欣百诺、苏州帆岸、苏州捌岸、苏州玫岸间接持有公司 29.11%股份;朱化星通过与邹方平、赵玉剑、李桂云、王英明、林永强、严明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实际控制公司控股股东上海欣百诺,并通过担任苏州帆岸、苏州捌岸、苏州玫岸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合计拥有公司 71.24%股份的表决权。
本次IPO拟募资15亿元,主要用于诊断核心原料及创新诊断试剂产业化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随着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重组蛋白市场发展势头强劲。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中国重组蛋白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51亿元增至2020年的145.4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3.3%,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7亿元,2020年至2025年间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8.4%。
报告期内,近岸蛋白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00.46万元、3598.32万元、1.80亿元、1.31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82.66 万元、-957.64 万元、8535.95 万元、5386.50万元。
具体来看,报告期内,近岸蛋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分别为2598.59万元、3557.43万元、1.80亿元、1.31亿元;公司主营业务综合毛利率分别为 67.16%、71.67%、89.32%、86.47%,增势较明显,不过还是低于同业的平均值。
按产品划分,报告期内,公司重组蛋白产品业务的占比分别为 79.41%、72.83%、88.85%、95.57%,系主营业务的主要构成部分。而CRO 服务收入占比较小。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疫情以来,公司推出了一系列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重组蛋白产品,相关产品被国内外客户大量采购,公司经营业绩迅速增长。从主营业务来看,其中2020年新冠直接相关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 61.37%。
同时,2020年以来,公司非新冠直接相关业务亦保持增长趋势,主要系传统的重组蛋白行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所致。随着各国防控经验增加、检测手段、疫苗接种的普及,相关业务收入可能有所回落,相关存货亦有可能随着市场需求的下降而发生减值。
同时,全球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长期由国外品牌占据,国内企业在重组蛋白产品技术、质量和规模等方面与国外品牌存在较大差距。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2020年中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的第一和第二名分别为R&D Systems和PeproTech,近岸蛋白占据了国内总体市场6.5%的份额,在中国重组蛋白科研试剂市场位列第四,在国内厂商中位列第二。
不过重组蛋白行业作为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迭代迅速的特点,容易受行业技术变革的影响,这意味着,重组蛋白企业可能面临着无法快速跟随技术升级的挑战。报告期内,公司重组蛋白产品业务毛利率分别为70.60%、77.78%、93.00%、88.88%,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值。
近岸蛋白需要重视提高自身研发水平,持续引进专业科研人才、对生物医药科学前沿进行持续跟踪,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和研发质量。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 842.39万元、1008.13万元、1496.90万元、1191.9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 32.39%、28.02%、8.32%、9.09%。
此外,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分别为 429.95万元、425.67万元、2303.21万元、2786.03万元,占各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 23.70%、19.33%、15.83%、8.95%,受2020年在新冠疫情期间迅速研发出多款新冠相关产品,公司业绩大幅度增长所致。随着公司未来业务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余额可能进一步增加,可能出现应收账款不能按时收回或无法收回的情况,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结语
随着国内生命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重组蛋白和相关技术服务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带动国内外相关企业快速成长和积极布局,进一步加剧了行业竞争环境。近岸蛋白需要持续加大投入,提高研发实验服务质量,进而提升公司综合能力,扩大经营规模,为公司未来发展带来持续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