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药业产品研发遇挫,另一家合作公司默默“中枪”
12月28日,开拓药业开盘股价暴跌超80%,一日之间市值蒸发近百亿港元。背后主要原因系12月27晚开拓药业发布的公告,其自主研发的新冠治疗药物普克鲁胺III期临床试验的中期分析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
截至12月29日收盘,开拓药业股价报收13.86港元/股,涨幅为3.43%。
(图源:东方财富网)
普克鲁胺研发“折戟”
最初,开拓药业将普克鲁胺作为研发对象时,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和乳腺癌,阻断雄激素与AR的结合,是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
在研发过程中,新冠突然来袭,开拓药业发现了普克鲁胺的“新用途”:其对于新冠患者展示出积极治疗效果。数据显示,普克鲁胺对轻中症男性患者的住院风险降低100%,轻中症女性患者的住院风险降低90%;重症新冠患者的死亡风险降低92%,住院天数缩短9天。
今年7月16日,普克鲁胺被巴拉圭授予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新冠住院患者的治疗。且普克鲁胺曾一度与日本盐野义的S-217622被认为是其疗效有可能媲美或者超越辉瑞Paxlovid的新冠口服药。
于是,开拓药业“转战”新冠市场,搭上新冠等概念股的热点,其股价也应声上涨,最高涨至89港元/股。而此次开盘暴跌,也让其股价“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源:东方财富网)
开拓药业的普克鲁胺作为国内临床试验进展最快的新冠口服药物,在三期临床试验上“折戟”,这无疑也是对国产新冠口服药物研发的一个不小打击。
虽然在公告中,开拓药业表示,有关普克鲁胺的临床研究只是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但是有行业人士分析称,影响一款药物临床试验成功的要素有很多,大到临床试验方案,小到资料收集误差等。不过行业普遍认为,从目前公布的结果来看,普克鲁胺三期临床试验失败。
据公告内容显示,开拓药业在中期分析中,试验招募了348名非住院、并于5天内出现了一项或多项轻微症状的患者。患者会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普克鲁胺和安慰剂治疗,临床试验主要终点为28天内,患者住院(超过24小时)和死亡的百分比。中期分析中的患者全部来自于美国,而美国住院比率非常低,这也是导致中期分析结果没有统计学显著性的原因之一。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徐建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我对该药的机制理解上,我认为该药对于重症会有帮助,但对于轻中症可能效果一般。原因在于:该药的抑炎作用较确切、但抑制病毒作用难以确切。因为新冠病毒的受体多样性,不一定需要ACE2与TMPRSS2、诸如AXL、MyH9、KREMEN1和ASGR1都可作为新冠的受体。”
对于是否会继续进行研究,开拓药业表示,由于新冠疫情仍在加重,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出现,更加凸显了对新冠治疗药物的需求。目前公司并没有放弃研究普克鲁胺的计划,其表示将继续和FDA沟通,对临床试验做出修改,进一步研究普克鲁胺治疗新冠的效果。
此外今年4月,开拓药业还与海南华益泰康药业有限公司订立了战略合作协议,以扩大普克鲁胺的生产。
记者还注意到,开拓药业在过去3年中,其营业额为零,且净利润亏损逐年增加。2018年至2020年,开拓药业已经亏损8.49亿元,今年中报其净利润亏损已经达到3.26亿元。
复星医药默默“中枪”
此次开拓药业普克鲁胺研究的失败,不光开拓药业“暗自神伤”,另一家企业也默默“中枪”。
今年7月份,复星医药看到了普克鲁胺的新冠前景,兴致勃勃的加入投资与开拓药业的合作中。
消息面上,今年7月15日,开拓药业与复星医药就普克鲁胺治疗新冠在印度和28个非洲国家的商业化达成合作协议,双方相互合作、共同推进普克鲁胺新冠适应症的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推广和销售工作。
根据协议条款,复星医药产业将获得普克鲁胺在合作区域的独家注册和商业化销售权益,并就此支付开拓药业不超过人民币5.6亿元款项,包含首付款、开发里程碑约人民币1.1亿元以及商业化里程碑不超过人民币4.5亿元。
此外,开拓药业将基于普克鲁胺在合作区域内的未来净销售额,分级收取不低于利润总额的50%作为销售提成。
如今开拓药业普克鲁胺研究“折戟”,复星医药的“如意算盘”又打失败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复星药业与mRNA的疫苗就几经曲折,至今还未在国内落地。
此前,复星医药和BioNTech共同宣布,双方就mRNA新冠疫苗于中国大陆供应和生产事项达成协议,一旦“复必泰”获得中国大陆上市批准,BioNTech预计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供应至少1亿剂mRNA新冠疫苗。今年1月、2月,“复必泰”先后获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的相关使用许可。
根据三季报消息显示,复必泰(mRNA新冠疫苗)向中国台湾的销售于7月签约后,已于9月下旬启动供应和接种,截至10月24日,于港澳台地区累计接种超过970万剂。
但是在复必泰在国内的落地却迟迟未果。今年7月,复星医药表示,药监局对mRNA新冠疫苗“复必泰”的审定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目前复正在加紧进行行政审批阶段。
但至今已经过去5个月,复必泰在国内还是没有上市,除此之外,还拉低了复星医药三季度的毛利率。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复星医药毛利率为50.13%,相比年初的55.68%整整下降了5.55%。其原因主要系复必泰的采购成本、需向BioNTech支付的毛利分享和相应的销售里程碑约定。
11月份,有消息称,复星医药在裁撤疫苗事业部人员。据“E药狗子”消息,复星医药将新冠疫苗产品线的每个团队各优化1-2人,且无赔偿。裁员的理由为,新冠疫苗事业部的开销每个月达到5000万元,但相关产品迟迟未能上市,因此通过裁员来节约成本。对此,该复星医药对外宣称,目前公司没有裁员计划。
而根据近3年数据,复星医药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投资收益。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复星医药投资净收益为11.71亿元,净利润占比达到42.51%。并且就2021年上半年复星医药的主营构成来说,药品制造与研发占比也才达到47.15%。
(图源:Wind金融)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口服新冠药赛道的竞争也很激烈。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辉瑞的Paxlovid和默沙东的Molnupiravir在内,全球共有10来款新冠口服药物处于临床研究关键阶段(Ⅲ期临床),其中3款获FDA批准上市。而国内布局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的企业主要有开拓药业、真实生物、君实生物、先声药业以及广生堂药业,目前都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记者:胡鑫宇
编辑:王丽颖
责任编辑:毕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