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是否被低估?

格隆汇 2021-12-16 00:01

01

江瀚视野

机构预测美团股价高看至383.73港元?美团真到抄底好时机?

截止上周五,美团获南向资金连续12天净买入,累计净买入金额53.1亿港元。 在彭博汇总的59位追踪美团的分析师中,有51位给予买进评级,只有1位给予卖出评级,未来12个月平均目标价为317.6港元。 交银国际发研报指,维持互联网行业领先地位,业绩明年下半年转好机会大,估值偏低。首选买入美团,战略转型零售+科技证明新业务投入决心大,带来更大可渗透市场空间。

11月26日,美团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业绩,公司营收达488亿元(人民币,下同),较去年同比增长37.9%。主体业务表现稳固健康,整体经营利润达47亿元。季度研发支出同比增加约60%至47亿元。 本季度,美团过去十二个月的年交易用户数为6.7亿,这一数据及活跃商家数均创历史新高。除用户数保持增长外,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频次也继续提升,交易用户年均交易笔数达34.4笔,同比增长29%,意味着有数亿消费者在美团上共计下单约230亿次。

说实在,看到当前美团被机构如此看好,很多人都很诧异,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究竟该怎么看?

首先,美团当前被看好的确是因为当前的美团的股价处于低估的状态。前一段时间,整个港股科技股市场都呈现出不够理想的状态,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大部分的港股科技股来说,当前都是一种相对比较低估的状态,这种集体低估的状态给科技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对于整个资本市场而言,市场的投资策略就变成了在科技股当中寻找到那些被市场低估的科技股公司,并且有着足够发展前景的公司,那么提前布局这些公司无疑就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未来的长期红利。

而美团就是拥有这样潜质的公司,我们可以说当前美团是处于一个市值被低估的区间,所以这么多机构投资者用研报给其站台,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美团是一个被低估的企业。

其次,我们再来看美团的业绩基本面。虽然,美团的业绩不像贵州茅台那样的公司几乎完美无瑕,但是美团的特点也很明确,这就是美团是中国用户最为熟悉的应用之一,特别是是其服务贯穿了中国人日常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团也必然有着不错的市场发展。并且,我们看到美团的交易用户和活跃商户都非常广泛,这些用户商户构成了美团的业绩发展基本面。

与此同时,美团更是一家科技公司,所以在美团下大力气布局研发投入的大背景下,美团这样的科技公司无疑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想象空间。

第三,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判断一个科技公司的好坏,应该从其业务覆盖范围,用户的使用范围,科技的发展前景等多元要素进行分析判断,这无疑才是判断美团的最核心关键,对于当前的美团来说,虽然我们不能说这就是美团的抄底时机,但是美团股价已经处于低估区间,这个时候无疑比其他时候更有市场的潜质。

02辉哥侃股

逆势上涨,跌跌不休的阿里巴巴站稳了?可以抄底?

今天早盘,港股阿里巴巴高开后强势震荡,截至发稿,阿里巴巴上涨2.95%,报122.20港元/股,领涨互联网科技股。自去年10月28日高点309.40港元/股下跌至今,阿里巴巴股价已经跌去了59.27%,今天逆势上涨,跌跌不休的阿里巴巴站稳了?可以抄底?

今年以来,互联网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反垄断、反杀熟、最严游戏监管,让各大电商平台日子有点不好过,监管趋严互联网科技股面临严峻的市场环境,再也不能象以前那样野蛮生长、快速扩张,投资者普遍担忧上市互联网科技股业绩,这也是个股下跌的原因。之前蚂蚁金服被暂停上市后,阿里巴巴又因垄断行为被罚182亿,元气大伤!期间“女员工受侵害”事件把阿里巴巴推上风口浪尖,近日事件中女员工被解雇,更是引起巨大反响,多多少少对阿里巴巴造成负面影响。

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阿里遭遇“流年不利”。阿里巴巴股价从去年10月28日的309.4港元/股高点一路下跌,截至发稿跌幅59.27%,惨不忍睹。尽管阿里巴巴公司治理成效显著,得到国际知名指数供应商明晟公司(MSCI)的认可,将阿里巴巴ESG评级从BB上调到BBB,但在辉哥看来,反转还有待时日。

技术面看,阿里巴巴K线图5日线上穿10日线,MACD水下金叉发出买入信号,股价有站稳迹象。考虑到互联网大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经营环境严峻,阿里巴巴业绩改善短期难以看好,目前股价虽处于底部位置,但不急于追进,待趋势反转再介入。

03阿島

国策拟适度超前基建投资,中交建和中国建筑那只更值得关注?

为明年国内经济工作订出具体部署的中央经济会议于12月10日结束,会上提出【明年经济要稳字当头】,其中【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一句,虽未有明确指出基建投资将加大多少,但已足以令市场兴奋。中国建筑股价因消息创下逾年新高,对比基建股龙头中交建何者才是更佳选择。中央经济会议指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针对财政支出表述由2020年【保持适度支出强度】改为更加积极的【保证财政支出强度】,新增【加快支出进度】和【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表述。

当中【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预告部分基建项目可能提前上马,基建股生意来年可望有更大增长憧憬。会议预计后续投资将以新基建、旧改、重大领域基础设施建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作为主要抓手,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能源、环保、城市管网等领域。从专项债发行方向看,投向领域以基建和市政园区为主。中交建是国内基建龙头企业之一,也是国企,主要从事基建建设、设计和装备制造等,截止今年9月首三季签订合同金额9成即约8900亿元人民币是来自基建建设。当中道路与桥梁建设达2455.8亿元人民币,按年升3成,城市建设金额增55%至4708亿元人民币。

由于国家国方面有意加快项目上马进度,可望直接带动中交建来年业务增长。至于中国建筑则主打楼宇建筑及土木工程,包括通过进行地基工程、地盘勘测、机电工程的附属公司,以及透过生产混凝土及混凝土预制件的联营公司,达到【一条龙】的纵向综合业务模式。

论国内业务占比,中交建和中国建筑均有不少收入来自海外,因此国内加快基建发展,对公司业务的影响也视乎国内业务占比情况而有所不同。中交建截至6月底中期海外业务的占比为15.8%,即国内业务占比为84.2%,而中国建筑首三季内地业务只占总营业57.2%,单从国内业务比重来看,中交建明显较为受惠新国策。

然而,中国建筑在香港营业额占总收入高达28.8%。港府指出,未来要发展北部都会区、争取未来10年准备好约170公顷土地,透过卖地或铁路物业招标为市场提供可兴建约10万个单位的用地等。摩通预料,中国建筑在公屋建设有15%至20%的市场份额或可受惠,料其市场份额会增加至20%以上。由于中国建筑在港业务增长也有一定憧憬,受惠基建中港国策层面上可谓不输中交建。

论估值,截至12月14日,中国建筑股价今年以来股价累升96%,中交建只升28%,中交建表现明显落后。而按彭博综合预测,中交建今年的预测市盈率职位只有2.8倍,明年更降至2.5倍。反之,中国建筑今年预测市盈率为6.6倍,明年降至5.8倍,市盈率均较中交建为高。如从估值便宜度来看,中交建更为吸引。

论股息, 市场预期中交建今年全年股息率为6.5厘,明年升至7.4厘;而中国建筑则为4.4厘及5.1厘。从收息角度,中交建明显更胜一筹。投资小结 综上所述,中交建及中国建筑均可望受惠内地加快基建上马而刺激业务增长,当中中国建筑增长能见度虽较高,但中交建表现明显落后,估值也更具竞争力。二选一要稳中求胜,应博中交建追落后。

04郭施亮

拟募资560亿!中国移动上市在即,A股会在年内高点迎接它吗?

中国电信成功上市之后,又一家巨无霸企业登陆A股市场。同属国内重要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近日获得了IPO批文,这意味着中国移动很快将会实现A股市场上市,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均完成A+H股的上市目标。

从今年8月中国移动获得上市申请资料的受理,到11月初中国移动获得了审核通过,再到现在获得IPO批文,中国移动从申请资料到获得IPO批文,也只是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据了解,此次中国移动拟募资金额约为560亿元,较中国电信540亿元的募资金额还要高。如果按照这一个募资金额计算,中国移动的成功上市,将会成为最近10年来A股市场最高IPO募资金额。

2021年,属于A股市场容量快速扩容的重要时间点。从巨无霸企业的先后上市到北交所市场的扩容,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品种得到了快速扩容,投资者可参与的投资渠道也得到了快速拓宽。根据毕马威中国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IPO募资方面,2021年A股市场牵涉到495宗交易没达到人民币5650亿元。

另外,港股市场同样成为了IPO募资金额庞大的市场,美股、港股以及A股市场,已经引领着全球IPO市场,且2022年仍然有继续旺盛的趋势。中国移动上市在即,但这并非巨无霸IPO的尾声。紧随其后的,还有中国海洋石油等巨无霸企业,同样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对A股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确实不可小觑。

在A股市场容量持续扩容的背后,实际上过去A股市场长期以存量资金博弈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如今,日均万亿成交量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化的市场现象。不过,考虑到市场容量较大,实际上万亿成交背后,可以分配到每家上市公司的资金也就不多了,且基本上被一些人气企业夺走了大部分的市场流动性。

年初,A股市场曾经创出3731高点,但随后却出现了震荡调整的行情。时隔十个月的时间,A股市场又一次回到了3700点附近位置。在A股重返3700点的背后,一方面与市场对明年经济表现趋于乐观的预期有关;另一方面则可能为巨无霸企业的上市创造出一个相对活跃的市场环境。实际上,对当前的A股市场,市场指数失真化的意味比较浓厚。

但是,市场指数的表现却具有一定的形象考虑,在A股重返3700点附近迎接中国移动等巨无霸企业的回归,有利于稳住市场的投资信心,并尽可能降低中国移动上市后对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影响。虽然现阶段内,A股市场指数的参考价值已经不那么大了,但对巨无霸企业的上市,还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在市场指数相对活跃的背景下,既可以减少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也可以降低巨无霸新股的破发风险,对市场投资信心以及投资人气的持续稳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从北交所扩容到巨无霸企业的批量上市,今年以来A股市场的扩容速度显得有些快了。

在市场快速扩容的背后,更需要兼顾好股市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否则好不容易形成的牛市氛围,又被高速扩容的压力所影响。在中国移动上市之前,市场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尽可能保持适度的市场活跃度与赚钱效应迎接中国移动的回归上市,减少巨无霸企业对A股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

05gangyeio

2021年汽车行业三个趋势来袭,波澜壮阔的日子即将到来!

2021年中新能源汽车从九月份开始渗透率达到20%,标志性里程碑,新能源市场从政策驱动正式转向市场驱动。自主集体发力高端,自建新品牌冲击30万以上市场,在国内人均GDP跨过一万美金大关的档口,中高端市场是一大风口。三大技术趋势-混动技术大爆发/车载智能屏联动成标配/高阶自动驾驶不遥不可期。

中国汽车市场在2021年整体行情低位运行。中汽协预测全年2500万辆,能实现同比正增长,但幅度不大。但新能源汽车市场确实大步跨进,单看新势力三杰,纷纷越过月产一万大关。比亚迪新能源10月销量超8万,整个市场被点燃。电动车替代燃油车的大势已来。

因为在电池和IGBT芯片的技术优势和国产独占性获得市场追捧。自主品牌,上汽智己,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长城沙龙纷纷推出新品,力争做传统汽车的新势力。目标是品牌向上,对标的对象是新势力打开的市场想象力。但传统企业光换个名字只是第一步,如何比拼组织力,执行力和内部效能是这场竞争的关键。尤其是竞争力中,哪些技术是自研的,是否能有效控制成本和凸现产品力,是需要重点考量。

技术趋势上面,混动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展方向。随着理想ONE成为爆款,混动成功解决里程焦虑的特点在目前电池续航瓶和充电时长瓶颈期成为大家冲锋的焦点。包括比亚迪DM-i技术,长城和吉利都推出了相应产品。车载屏幕不用赘述,已经成为标配,后续重点在于如何实现和车机更好的互动以及操作系统的研发和生态体系的建立。

高阶自动驾驶即将成为标配,奔驰在德国拿到L3许可证,国内主流方向直奔L4,时间点是2025年。这块重点关注新势力车企,尤其是小鹏和特斯拉 。提供全套自动驾驶系统的初创企业也可以关注,特别是卡车等更容易实现该场景的企业。未来已来,细分行业值得深入研究。目前是一片大海,只要有高增长,就有大机会。

06侃见财经上市破发、年亏7.58亿!顺丰同城的“解药”是什么?

随着IPO进程的加快,顺丰创始人王卫也收获了他的人生的第四个IPO。12月14日,顺丰同城登陆港交所,开盘后,顺丰同城跌破发行价,盘中一度大跌超16%,截至收盘仍下跌超9%,总市值为139亿港元。

据悉,顺丰同城成立于2016年。这是顺丰系的第四家上市公司,随着今年5月顺丰房托上市以及嘉里物流的上市,一年间收获了三家上市公司, 顺丰同城的成立,与本地生活的崛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扎根物流,辐射周边则是王卫的战略与战术。

早在今年4月,顺丰召开业绩说明会时,王卫就曾很认真地表示过,公司的愿景是成为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科技服务公司,而对社区团购来讲是需要商流的,我们坚决不碰商流,因为我们是独立的第三方。也正是看到了本地生活所产生的需求,所以王卫才果断拍板由顺丰老将孙海金牵头成立了顺丰同城。

实际上,今年对于顺丰系以及本地生活的企业来说,均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大环境的原因,以及企业的连年的亏损,顺丰同城的破发就在情理之中了。据顺丰同城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分别实现营收9.93亿元、21.07亿元、48.43亿元;同期净亏损为3.28亿元、4.7亿元、7.5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五个月顺丰同城营收达到了30.46亿元,亏损也达到了3.53亿元,环比亏损幅度小幅减少。据悉,顺丰同城真正独立运营2019年,其最大的支出是人员工资支出。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顺丰同城的人力外包成本以及员工福利成本为,11.98亿元、23.77亿元、49.21亿元。对比其三年营收,我们发现其人员工资福利支出竟然比营收还要高一些。对于,一些业内人士则表示,当下以亏损换规模、以亏损换市场是行业的常态化操作。

同城业务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骑手的成本则决定了公司的盈利水平。目前,顺丰同城已形成涵盖餐饮、商超、生鲜、服装、医药、3C数码、办公急件等全场景的配送体系。其招股书还显示,截至2021年5月份,顺丰同城业务覆盖超过了1000座城市以及53万B端客户、1.2亿C端客户,平台注册骑手280万名。

其在该领域,比较大的竞争对手为京东系的达达集团。但幸运的是,上市前夕其获得了阿里和哈啰出行的青睐,阿里系作为顺丰同城的基石投资者,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顺丰同城的压力,而顺丰同城也可以借助阿里商流方面充足的流量,补充其业务以减少对顺丰集团的依赖。

未来,随着第三方配送场景越来越丰富,其对外卖、生鲜企业的补充效应也会加强,但是其唯一缺点就是用人成本越来越高。所以,顺丰同城一定要在未来找到其业务的盈亏平衡点,此次破发除了市场大环境的因素,实际上亏损才是资本不喜欢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综合而言,我认为目前顺丰同城业务的上市,证明了其阶段性的胜利,毕竟股价的波动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所以,顺丰同城当下用资本换市场的方式还可以继续延续,但是盈利的时间节点还是要清晰。

在市场快速扩容的背后,更需要兼顾好股市投资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均衡发展,否则好不容易形成的牛市氛围,又被高速扩容的压力所影响。在中国移动上市之前,市场需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尽可能保持适度的市场活跃度与赚钱效应迎接中国移动的回归上市,减少巨无霸企业对A股市场存量资金的分流压力。

格隆汇声明:文中观点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实际操作建议,交易风险自担。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