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洞察|名列“表现最差”市场,港股见底了吗?
按年初至今的累计表现衡量,港股无疑是表现最差的股票市场。
见下图,连往日不争气的欧股都大涨10%以上,更毋论屡创新高的美股,港股市场似乎始终游离在不被资本留意的边缘。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股的市值不断挑战历史记录,欧股也已经起飞,当资本意识到欧美资产的进一步升值空间有限时,沉底的港股市场是否有机会触底反弹?
体量与交投活跃度不匹配?
资金真的忽略了港股市场吗?未必。
2021年前11个月,港股主板市场的日均成交金额达到1.71万亿港元,较2020年全年平均值高出33.62%。
见下图,2021年的日均成交数值明显高于往年。
今年以来,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总数较去年净增35家,但是总市值却比去年还要低9.77%。Wind的数据显示,当前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为42.76万亿港元。
见下图,上市公司数目在增加,但市值却有所减少。
从理论上来说,市场流动性越大、活跃度越高,对于上市公司的估值应更准确才是,为何港股主板市场却反其道而行之?这其实不难解释。
见下表,2021年前11个月,港股主板市场的首发(IPO)募资金额为3027.56亿港元,上市后募资金额达到4359.99亿港元,从图中可见,IPO及上市后募资合并规模与2020年全年相若,仅次于市场表现最好的2014年和2015年。
募资活动吸走了部分资金,应是港股主板整体表现欠佳的一个原因。从下图可见,2021年以来港股主板市场(以下所述皆指主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为15.25倍,低于去年的17.55倍。
你可能要说,今年的市盈率估值已高于疫情前的2019年,怎么能算便宜?此一时彼一时,港股市场已今非昔比。
今非昔比,科技股成主力
作为全球闻名的世界金融中心,金融与地产是香港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所以在过去二十年,金融股和地产股在港股市场占据领导地位。
然而,时移世易。这个国际金融中心正在发挥其金融属性,即促进资金的融通,而不仅仅限于佣金式的金融服务。所以,港股市场也日益偏向于为科创企业、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提供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在港交所改革上市新规之后,港股市场的结构出现了显著的变化。不妨以十年前的情况来进行对比。
2011年,港股市场中,金融股占了总市值的30%,当时金融股的市盈率为9.08倍。
金融股的价值通常用市净率来衡量(而非市盈率),因为金融企业,例如银行、保险企业等,一般借取久期较短的资金,来赚取长期收益,这就决定它们的盈利表现难以在短期内确定,行内一般采用市净率来评估金融股的价值,以了解这些金融企业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万一清算,其资产净值能否提供足够的清偿价值。
由于其成长性较难把握,金融股的估值一般都不高,尤其在低利率、息差缩小而导致其盈利成长力受到压抑之时。
另一方面,科技股作为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拥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市盈率估值也一般较高,以便能追上其增速。2011年,港股市场中估值偏高(当时的市盈率高达17.98倍)的科技股仅占了总市值的3.76%。
见下图,金融、地产无疑是主角。
然而到2021年,这个行业分布全然反转,估值较高的科技股占比已由2011年的3.76%上升至30.03%,而估值偏低的金融股则由2011年的30%下降至16.74%,见下图。
2018年港交所推上市新规,允许未盈利生物公司上市、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方便高科技互联网企业上市,但效果尚未显现。而到2021年,以上新规已逐渐反映在其上市企业结构中,除了科技股的市值占比大幅提高外,科技股的成交活跃度也明显加大,主角气场逐渐显露。
所以,结构性变化——重心从估值偏低的金融股移向估值偏高的金融股,是导致2021年港股市场市盈率估值较往年高的原因,而并非虚火。
那么港股还有没有机会?
见下图,到2021年12日10日,科技股的2021年单日成交额已达267.48亿港元,占了单日总成交额的30.72%,相较2019年初时为15.09%。
因为成交较活跃,其估值也更趋于真实——即反映其基本面,从下图可见,科技股的市盈率在2021年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反映市场对于科技股的认识或进一步加深。
这是纵向比较(时间)。那么与其他市场进行横向比较,港股市场的估值提升空间如何?
正如前文提到,目前港股的主力是科技股。
最新数据(2021年12月13日收市价)显示,当前港股市场上五大市值股份分别为腾讯(00700.HK)、阿里巴巴-SW(09988.HK)、招商银行(03968.HK)、工商银行(01398.HK)和美团-W(03690.HK)。显然,科技股占了大半。
这五家上市公司的合计市值为11.83万亿港元,相当于港股市场总市值的27.67%。见下表,除了招行之外,另外四家大市值企业今年的股价表现都并不理想,累计跌幅介于-8.07%到-47.94%之间。科技股而言,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盈率分别只有19.33倍和17.22倍;对于银行股,工行和招行的市净率分别为0.4倍和1.72倍;亏损的美团市销率为7.41倍。
再来看美股市场,五大市值上市公司分别为苹果(AAPL.US)、微软(MSFT.US)、谷歌(GOOG.US)、亚马逊(AMZN.US)和特斯拉(TSLA.US),五家公司的总市值为10.26万亿美元,相当于美股总市值的15.03%。
但从下表可见,除了被罚款的亚马逊最近股价回调外,这五家头部公司今年以来涨幅都在36%以上,远超美股三大指数的涨幅(见本文第一张图)。由于这些股份都为科技股,其市盈率介于27.95倍至66.51倍之间,远高于腾讯和阿里巴巴,市账率亦远胜美团。
金融股方面,举例用美国银行(BAC.US)和花旗集团(C.US)来与国内两家主要商业银行进行比较。美国银行今年以来累计上涨49.71%,优于表现最好的招行,市净率为1.5倍,低于招行。花旗集团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47%,市净率只有0.66倍,仅稍高于工行的0.5倍。
这或意味着港股上市的金融股未算十分优惠,但科技股明显存在折让。
后市展望
疫情和通胀是影响全球经济的主要因素,而疫情的反复或进一步加大通胀风险,将可能促使欧美央行收紧货币政策来应对,其中美联储正逐渐转向鹰派,意味着收水的时间表可能提前。在这样的前提下,过去两年“大水灌溉”的欧美股市回调压力或加大,资金可能迅速获利,从处于高位的资产出逃,而寻找更安全、潜在收益空间更大的产品。
港股估值目前全球最低,而正如前文所述,科技股已取代金融股,成为港股市场的主导力量,当前香港上市科技股估值远低于全球其他市场,而且之前监管的不利影响已全面在价,或给予了一定的安全垫,随着行业的规范、自身核查的落实,这些头部科技企业在释出了监管的不确定风险后,有望得益于中国经济的增长而反弹,所以很大机会成为聪明资金停泊的港口。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交额规模的扩大,主要得益于沪深港股通的互联互通,让内地投资者能够参与到港股交易中。从下图可见,港股通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的比重由2014年刚推出沪港通和2016年推出深港通时分别0.15%和5.13%,上升至2021年(截至2021年12月10日)的23.46%。
也就是说,港股总成交额的增加(池子扩大),或主要得益于内地资金。未来外资的加码,有望利好港股。
另一方面也要注意,SPAC(空白支票上市,即先利用壳公司融资,再通过壳公司与有意上市企业合并实现后者的上市)咨询结果即将发布,如果在港交所引入SPAC,加上中概股回归港股上市,可能会导致资金分流,而未能在短期内提振整体市场估值。
不过,古语云,真金不怕火炼。相信只要企业基本面过硬,其价值总有被市场赏识的一天。
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