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的未来在哪里?
“格隆汇藏龙榜”是格隆汇发起的社区内容激励计划,邀请优质创作者,打造深度、优质的港美A财经生态。
01
江瀚视野
【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战香港,滴滴转换战场到底该怎么看?】
12月3日讯,滴滴出行官方微博表示,经认真研究,公司即日起启动在纽交所退市的工作,并启动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6月30日,滴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华兴资本担任承销商。
滴滴这次IPO的承销商名单中还有多家中资机构,包括中金、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建银国际、招银国际、工银国际和国泰君安国际等。这次IPO中,滴滴发行价定为14美元,位于13-14美元/ ADS的发行区间上限。滴滴发行3.17亿股ADS,比原计划的2.88亿股多10%。说实在,看到滴滴从纽交所退市转战香港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呢?
首先,当前中国网约车市场的蓬勃发展给滴滴带来了足够的发展良机,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我国网约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至2020年,中国网约车市场规模已达2980亿元。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滴滴成为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佼佼者,得到了网约车市场发展的红利,这是滴滴足以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其次,滴滴这次纽交所退市基本上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近几年来,美国上市的中概股公司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个共识,相比于对中国互联网市场不甚了解甚至还有一定误解的美股市场来说,美股上市已经不再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最优选择,像360、新浪、58同城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中概股退市企业。与此同时,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国A股市场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的蓬勃发展,已经给各个创新创业公司形成了足够的市场发展机遇,再加上港股市场对于科技股公司日益友好化,而且香港市场还兼具海外资本和内地资本的双重优势,逐渐成为中国各大中概股公司回归的主要选择地。因此,我们看到这些年以京东、网易、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互联网公司回归港股上市就是最好的案例,所以对于滴滴来说这次退市应该还是不错的选择,而香港上市的难度也相对较小,这种从美股到港股的转换成本是不大的。第三,滴滴的未来到底该怎么看?目前滴滴从美股退市还面临着一定的压力,比如说如何能够和投资者协商好价格,相比于一般的美股上市公司退市只要给予一定的当前股价溢价就好,滴滴可能需要和美股投资者协商更多的东西。
不过,从目前的角度来看,能够宣布从美股退市,至少也代表着滴滴在一系列的不确定性中开始有了一定的确定性,这对于滴滴来说无疑是一定的利好消息。如果,未来的合规化进展可以进一步加速的话,滴滴的发展和港股上市还是有一定值得期待的东西的。
第四,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说,滴滴的退市也是有标志性意义的一件事,对于不少中概股的公司很有可能在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选择类似的做法,这一点反而更加值得市场的关注。
02罗超频道
谈谈对滴滴退市的看法。12月3日早晨,滴滴宣布启动退市解决当初引发矛盾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刚好是这几天?显然这些事件都是有原因的。先交通运输部牵头出台这个规范管理,接着滴滴宣布启动退市。不出意外,今天最迟本月还会有重大消息,要不滴滴也不会在今天宣布 启动退市这事儿了。网信办公布处罚结果(以及可能还有税务、市场监管等),巨额罚款,股权结构变化,滴滴道歉。2021年底,这事儿会有个定论。电子烟的管理规范出台了,相关部门不想拖到下一年。至于滴滴退市这个,跟以前中概股私有化还不一样。全球领先的出行技术平台滴滴全球公司(“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DIDI)今天宣布,其董事会(“董事会”)已授权并支持公司采取必要的程序并提交公司的美国存托凭证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的相关申请,同时确保美国存托凭证在美国存托凭证持有人的选举中可以在另一国际公认的证券交易所转换为公司的可自由交易的股票。
本公司将根据必要程序,于未来适当时间召开股东大会对上述事项进行表决。董事会亦已授权本公司寻求其 A 类普通股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就是说,滴滴不是完全私有化,而是允许美股转港股。同时在港股上市A 类普通股,这个跟之前中概股回港二次上市一样。所以这个事情,对滴滴来说,可以说是锤子落地,软着陆:公司不会挂掉,生意还可以继续,受到巨大处罚后,回港上市,符合相关要求特别是《数据安全法》等要求。整个赴美上市白折腾了(但还是融到了真金白银的),跟联想当日科创板一日游差不多吧。
再结合反垄断等相关要求来看,滴滴恢复后应该也不会再一家独大了,接下来网约车市场会走向更加温和的局面,T3、如祺、曹操等有车企背景平台,美团、高德等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网约车这个事情很有价值,提升了人们的出行体验,提供了很多就业。不过如果一家独大,则会存在司机被压榨,乘客给高价等情况,因此接下来肯定不会一家独大了。
至于滴滴接下来的股价,说实话,300多亿美元真的不符合常识,滴滴2018年融资就有500亿美元+了,再看2000亿美元的美团、1000亿美元的拼多多,滴滴现在应该说依然还是被低估的。只不过投资者不会看价值(就像陌陌账面上资金都有20多亿美元,市值也只有这么点,每个季度还盈利几亿美元),而是看未来期望,所以滴滴以前未来不明朗被看衰,现在靴子就要落地,滴滴的未来正在变得更加明朗。
当然必须考虑,整个中概股同期大都已经腰斩,就连阿里距离高点都已没了2/3,差不多要回到上市那几年的市值了,水位线变化了。此外,整个大环境现在因为变种病毒、美国加息预期等,也是波诡云谲,所以滴滴后市怎么走真的看不清。
最后再说说,这个事儿对中概股的影响:信用被再一次严重打击,瑞幸咖啡造假,滴滴半年游退市……中概股一地鸡毛,以后投资者还敢投资中国公司吗?特别是新股?所以中概股正在被抛弃。
中概股被抛弃,这将直接影响相关产业,君不见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裁员了?互联网大公司融不到钱,自然也没钱投资初创公司,VC也会出逃,最终整个创投市场都会很惨淡。还是那句话,以后企业要更有合规意识,重视合规,滴滴硬着头皮突击上市,造势巨大惩罚,带崩整个中概股,以后企业切勿重蹈滴滴覆辙。
03阿岛
【元宇宙股王比拼:Meta Platforms和Roblox。】
关键点有三:一是Meta可以在元宇宙中合并VR、AR和社交媒体生态系统。 二是Roblox可以说服更多品牌在公司游戏平台内构建虚拟世界。三是两家公司都对元宇宙制定了雄心勃勃计划,但Roblox更简单方法可能更有意义。
元宇宙模糊了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界限,在过去一年中已成为热门话题。这个概念并不新鲜,因为微型元宇宙已经存在于多人视频游戏、虚拟和扩增实景体验,以及社交网络平台中。但随着世界电脑硬件的改进和互联网速度提高,许多科技公司希望这些孤岛融合成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结构,使用户能够无缝地进出虚拟世界和有扩增实景体验。
在这些对话中经常提到的两家科技公司是Meta Platforms,该公司前身为Facebook,和Roblox,这是流行的游戏创作平台。今天让我们比较一下Meta和Roblox核心业务,他们对Metaverse发展计划,看看在这种长期增长趋势上,哪一个是更好整体投资。
看点1:两家截然不同的公司 Meta有五个主要平台——Facebook、Messenger、Instagram、WhatsApp和Oculus VR,它们每月覆盖35.8亿人。公司同名平台上个季度结束时的日活跃用户数(DAU)为19.3亿。Meta大部分收入来自Facebook和Instagram的广告。公司Oculus VR头戴装置和Portal智能屏幕为公司带来不停收入增长,这两者都将公司生态系统扩展到了个人电脑和手机之外。
Facebook最近在硬件阵容中增加了一副雷朋智能眼镜,共计划在未来发布更多AR设备。Roblox要小得多。它在上个季度结束时的DAU为4700万,公司大部分用户仍然是13岁以下儿童。Roblox很受孩子们欢迎,因为他们不需要任何编码知识就可以使用简单以模块为主的平台来创建游戏。与其他用户共享这些游戏,并使用名为Robux的游戏内货币,将有关游戏利润化也很容易。Roblox大部分收入是通过向用户销售Robux来获得的。它还出售每月订阅,价格在4.99美元到19.99美元之间,为买家提供每月津贴,包括打折的Robux、独家商品和其他福利。
看点2:哪家公司发展得更快?Meta在2020年收入增长了22%,达到860亿美元,尽管疫情在今年上半年抑制了公司广告增长。公司盈利增长了58%,达到290亿美元。今年,随着与疫情相关逆风减弱,分析师预计Meta收入和盈利将分别增长37%和38%。然而,该公司预计近期增长将受到Apple在iOS上隐私更新(允许用户选择退出数据跟踪功能)以及反垄断和与隐私相关监管挑战所带来影响。
Roblox在2020年收入飚升82%至9.24亿美元,因为疫情迫使更多学生呆在家里,并在该平台上花费更多时间,但其净亏损从7100万美元扩大到2.53亿美元。许多投资者预计,随着疫情过去和更多学校重新开学,Roblox增长将会放缓。但这种放缓尚未发生:它在2021年首三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销售额增长,分析师现在预计公司全年收入将飚升196%至27.3亿美元。
然而,Roblox净亏损仍在扩大,主要是由于公司高昂的股票酬劳费用和将Robux兑换回现实世界货币时,要对创作者作现金支付。看点3:哪家公司是最有前途元宇宙股?Meta正在VR子公司Oculus之上构建元宇宙。自去年10月推出以来,Oculus已在全球售出约1000万台Quest 2头戴式装置,这助Meta为元宇宙推出新游戏和非游戏体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游戏方面,Meta收购流行的虚拟现实游戏开发商,如Beat Games、Downpour Interactive、BigBox创造更多内容。在非游戏领域,Meta最近推出了Horizon Workrooms,这是一个新VR企业协作平台,可让用户与其数字化身进行虚拟会议。Meta行政总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还在上个季度电话会议上表示,其新款雷朋智能眼镜取得了“强劲开端”,该眼镜使用户能够轻松地在公司社交网络上分享照片和视频。
就公司本身而言,这些业务不会很快抵销Meta对广告依赖。但从长远来看,它们可以结合,使Meta能够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在一起,并锁定更多用户。Roblox的方法更为简单。它的游戏平台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元宇宙,但它正在鼓励大品牌比如Nike,在公司生态系统中建立品牌虚拟世界。这种方法类似于Epic Games在Fortnite中与品牌和名人进行大型合作,可以使Roblox从品牌合作伙伴关系中获得新收入,并减少公司对Robux销售整体依赖。
小结:谁才是更好的元宇宙股票?Meta股票看起来相当便宜,预期市盈率为23倍,今年市销率为8倍。Roblox的股票价格是今年销售额的25倍。然而,出于三个简单原因,Roblox是一个更好元宇宙股。首先,Roblox平台更简单,它充满了年轻消费者,并且通过构建虚拟世界,它为品牌提供了一种更容易进入元宇宙的方式。
其次,它不像Meta那样面临着那么多监管阻力,当它试图联合其庞大平台时,它可能会面临很多阻力。最后,由于平台优势和更友好监管环境,在可预见的未来,Roblox增长速度可能会比Meta快得多。
04辉哥侃股
不讲武德,美出新规打压,中概股迎“至暗时刻”,水逆之后怎么办?隔夜美股高开低走,三大指数集体收跌,创2021年10月中旬以来新低。截止收盘,道琼斯指数跌0.17%;纳斯达克指数跌1.92%;标普500指数跌0.84%。中概股重挫,滴滴跌22.18%,雾芯科技跌16.70%,爱奇艺、理想汽车跌近16%,蔚来跌逾11%,小鹏汽车跌超9%,拼多多、阿里巴巴跌逾8%。
美新规打压,中概股暴跌,水逆之后怎么办?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日宣布通过一项法规修正案《外国公司问责法》,要求在美上市中资企业披露更多信息。简而言之,对中概股的影响:要求外国企业需要证明不为外国政府所有或操纵。 要求外国公司提供审计底稿供美国检查,否则可能3年内被纽约证交所和纳斯达克摘牌。 如果美会计监督委员会连续三年不能检查审计底稿,将禁止该上市公司证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
名为《外国公司问责法》,实际是针对中概股“量身定做”的,上述法案明显歧视、打压中国的企业,大大的提高中概股在美国挂牌的成本、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让中概股给投资者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给市场做空机构以借口。受此影响,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也都出现集体大跌。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正式推进实施,在美上市中概股遭遇上市以来“至暗时刻”。
据统计,在美上市274只中概股中,有237只下跌,占比86%,其中有84只股票跌幅超过10%。274只中概股最新总市值为13355亿美元,一夜损失1083亿美元(约合6905亿元人民币)。
其中,阿里巴巴最新市值约3035亿美元,一夜损失272亿美元(约1734亿元人民币)。滴滴暴跌22%,报6.07美元/股,创历史新低,股价上市以来累计跌幅达56%。中概股要是退市了,投资者手中持有的股票怎么办?目前大致有几条路径:私有化退市。中概股的大股东发起私有化要约,收购全部的流通股,将上市公司变为私人公司,之后再谋求到其他市场上市。
转场上市。在美股退市,可以把股票转到港股上市,在港交所继续交易。转入OTC市场。如果公司暂时没有办法在其他地方上市,那股票退市后就会转入美国的OTC市场,大致就可以理解为咱们A股退市到老三板市场。中概股最近跌的比较狠,从技术来看,有反弹要求,短线存在交易性机会。
辉哥认为,目前中概股抄底捡便宜还须谨慎,一是大环境还有待观察;二是中概股何去何从还不确定。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不要为了捡芝麻而丢了西瓜。坚持独立思考,分享发现和价值,致力为股民朋友输出有用的参考,谢谢你的浏览!更多精华请关注辉哥侃股。
05侃见财经
【元宇宙炒房来袭,1500万买一块“地”,机会还是收智商税?】
元宇宙的风口还在继续,现在甚至已经吹到了“房地产”的身上。据媒体报道,11月28日,虚拟世界平台Decentraland上,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了243万美元的天价,刷新了虚拟世界买地的记录;而在此之后,“元宇宙买房”的话题热度不断攀升,自媒体平台上相关的文章也是越来越多。对于元宇宙和所谓的“虚拟世界买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背后是一个巨大的机会,现在正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炒作、“收割”小白的一种手段。那么,“虚拟世界买房”的背后到底是机会还是陷阱呢?元宇宙大热,“虚拟世界买房”乘风而起 雷军曾经说过,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而若要说现在的风口是什么,那元宇宙一定算是其中之一,而“虚拟世界买房”则是风口上的那一头飘起的猪。
要了解“虚拟世界买房”,那你就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元宇宙”。所谓的元宇宙,它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它是基于扩展现实技术、数字孪生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在经济系统、社交系统、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
或许上面的解释比较难理解,其实元宇宙就跟前两年大火的电影“头号玩家”一样,戴上耳机和目镜,找到连接终端,就能够以虚拟分身的方式进入由计算机模拟、与真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在你理解了什么是元宇宙之后,那么“虚拟世界买房”就不难理解了,其实它也就是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买一个房子而已。
关于“虚拟世界买房”,其实国内上市公司“天下秀”在不久前就已经在尝试。据媒体报道,天下秀推出了一款名为“虹宇宙”的社交元宇宙产品,为用户提供虚拟住宅、虚拟物品等,让用户在其中体验养成式和沉浸式社交。虽然现在“虹宇宙”还处于灰度测试的状态,但在内测阶段抢占到虚拟房屋的用户,已经开始了在闲鱼上“炒房”,价格最高的一套达到99.99万元。
而真正将“虚拟世界炒房”推向高潮的,则是一则外媒的消息。据媒体报道,11月28日,虚拟世界平台Decentraland上,一块数字土地被卖出了243万美元的天价,折合人民币超过1500万美元,刷新了虚拟世界买地的记录。据了解,这块243万美元的虚拟房地产,面积大约在565平方米,而换算到现实世界中,这一售价已经略高于美国曼哈顿区的平均单套房价了。
虚拟世界买房,真机会还是智商税?随着“数字土地被卖出243万美元的天价”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虚拟世界买房”的话题热度也是越来越高,关于其讨论也越来越多。那么,虚拟世界买房,到底是真的机会,还是妥妥的智商税呢?这里我认为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元宇宙方面,二是房地产方面。
首先,关于元宇宙,近期许多大型企业都对外宣布进军元宇宙行业,如日本社交巨头GREE宣布将开展元宇宙业务、英伟达发布会上出场了十几秒的“数字替身”、微软在Inspire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宣布了企业元宇宙解决方案等等,甚至face book 直接改名Meta转型元宇宙。从企业们的行动来看,元宇宙背后的确蕴藏着不少的机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元宇宙仍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底层技术还是应用场景,与未来的成熟形态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换而言之,现在很多的概念无非是炒作而已。其次,我们再从房地产方面来看。为什么现实的房地产价格会不断上涨,因为从本质上,房地产是有理论上的总上限的,土地的面积是确定的,一个地区就只能建那么多的房子,所以人口流入多的一线城市房价较高,而三四线人口较少的城市房价较低,这是房地产的基本理论。
那么,虚拟世界买房,它很显然是不像真实世界那样有总上限的,特别是由于目前虚拟世界的技术并未统一,每一个科技公司都能做一个元宇宙出来,虚拟房产也就不存在上限了,所以从根本上来讲,就目前这一阶段上,虚拟世界买房更多只是炒作而已。
此外,虚拟世界买房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现实世界,买房需要层层审批,有国家保护;但在虚拟世界买房则没有那么多保障,如果这些公司出现经营上的问题,那么天价买来的“虚拟房产”可能也会随之蒸发。所以,面对火热的“虚拟世界买房”,建议大家还是要冷静对待,毕竟“一拥而上,一地鸡毛”的故事,已经上演过很多次了。
06丫丫港股圈
【退市引发大回调】
港股的赚钱效还是聚集于新能源,绿电概念大爆发,其中中国电力的表现更是远超预期。不过,这样突然出现一天的爆发性大涨,后续也一定有大振荡。至于新能源车,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调,一方面是短线基金获利,另一方面则是受中概股集体表现所拖累,主要是对退市的忧虑。目前滴滴都宣布退市了,相信后续都会有更多中概股采取一样的做法。
滴滴要如何退市,相信有两个方向,一是直接私有化,二是于港股二次上市,其后交易量逐步转向港股,当美股缺乏流通性时便能自然退市。滴滴以14元上市,如今股价不足8元,私有化的成本太大,所以可能会更倾向于港二次上市的选择。另一方面,早前已不断传出国内禁VIE方式海外上市,也可预期未来将会有更多股票在港上市。只是,香港资金量不够,在目前情况其实只会出现分流的影响,尤其是TMT板块,今天如此弱势,市场就是害怕这点。科技股龙头中,腾讯和美团的股价基本在区域内振荡,而只有阿里是持续探底。很久以前说过阿里的投资价值在于云业务,虽然目前是盈利了,但问题在于盈利最大的基本盘电商已经开始不行,一方面整体消费疲软,另一方面受京东、抖音、快手的夹击。尤其是抖音快手,威胁最大。
以往消费者都是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去电商,但目前刷短视频的时候看到电商直播,说不定就会进去看看,最终被勾起兴趣下单,这变相也减少了消费者在天猫平台上的消费空间。虽说天猫也有直播,但你打开APP也只有在想买东西的时候。从另一角度看,这也是抖音提出的兴趣电商的意思,通过视频展示的美好东西来勾起你的兴趣。相比下,快手提出的信任电商,取决于消费者对特定主播的信任,追求信任关系的构建。简单放在平常生活中,就是有朋友推荐一样好的东西给你,引发你的兴趣。抖音和快手的打法都很清晰,但只有阿里是处于被动的状态。
因此,阿里主业盈利下滑,未来能否继续有庞大的钱去支撑新零售业务,已引发市场的担忧。当时代抛弃你时,还真的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跟你说。
07满投财经
【电子烟国标征求意见稿落地,新型烟草概念再起风云?】
11月30日下午,电子烟国标征求意见已经正式发布在国家标准计划平台,正式了开启公众意见征集阶段。标准针对烟草提取物的标准进行了限制,要求雾化物中的烟碱浓度不应高于20mg/g,烟碱总量不应高于200mg。
同时,标准对电子烟雾化物添加剂做出了显示,临时许可使用物质为122种,并限定了最大添加量。电子烟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落地对市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隔夜美股市场雾芯科技(RLX.US)大跌近19%,今早港股市场电子烟概念股集体下跌,但截至收盘,思摩尔国际(06969.HK)跌幅由-9%缩窄至-2.79%,中国波顿(03318.HK)由绿转红,收涨3.16%。
11月初时,就有市场传闻称部分企业收到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电子烟》国标项目的邀请,参加了电子烟国家标准会议。本次监管意见的“靴子落地”影响几何?二级市场上的企业又会受到什么影响?01 国际环境改善提振电子烟产业 本轮电子烟行情的起点源于海外政策的变化。
10月13日,美国FDA公布了全球首个获得PMTA牌照的电子烟品牌和产品,英美烟草旗下的Vuse品牌及其生产的三款产品过审。FDA认为上述产品的使用“适合保护公众健康”。本次电子烟在美国市场的合法销售将打消市场对电子烟前景的顾虑, 随后11月初,英国将电子烟“纳入医保”。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称将把电子烟作为处方药物来帮烟民戒烟。这意味着英国将成为世界上首个为电子烟授予医疗产品许可的国家。
英美两个国家在政策面肯定了雾化电子烟在商业以外的价值,打消市场对电子烟前景的顾虑,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本次电子烟意见征求稿的落地。电子烟作为新型烟草的一种,可以通过雾化器将烟油雾化,提供给使用者吸入,并通过在烟弹中添加物质,来改变烟油的口味。尽管全球大多数经济体普遍认为,无论电子烟是否含有尼古丁,均具备一定危害,尤其对于青少年群体。但绝大多数国家并未禁止电子烟的生产和销售,而是采取“寓禁于征”的方式,通过开征消费税,控制电子烟的负外部性。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对电子烟开征消费税,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电子烟具有合法身份。在本次政策落地以前,我国将加热不燃烧的烟草划分为烟草制品类别,并在我国禁止进口,但尚未将电子烟加入卷烟行列中,国家也一直未将其列入消费税的征收范围。
由于政策监管的空白,给电子烟的生意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这也造就了国内电子烟市场野蛮生长的现状。02 电子烟市场浅析:蓬勃发展、竞争格局分散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0年全球电子烟雾化设备市场规模(按出厂价)达76.7亿美元,2016-2020年CAGR达25.9%,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287.5亿美元,预计2021-2025年CAGR达32.6%。Euromonitor数据显示,我国电子烟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到142.3亿元,同比增长29.9%,2010-2020年复合增速达20.0%。
自3月22日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国家加大了对电子烟行业的规范,如营销管控、青少年销售问题等。除了明确不得向未成年人、不得在线上出售电子烟产品外,以往政策对电子烟国内并没有明确监管政策,而电子烟是否纳入专卖,禁止民营行业经营的问题成为行业持续的忧虑。在过往的政策环境下,国内电子烟行业呈现出极度分散的状态。
微商泛滥、开店过多、品牌过多、政策负面影响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了电子烟行业的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中国电子烟企业总数由2020年的168452家增加到174399家,2013年-2020年电子烟企业年均复合增速为17.79%。尽管市场规模巨大,但对于电子烟企业来说,生存发展的环境并不友好。根据蓝洞新消费在9月对电子烟店主的调研数据显示,有超过55%的店主收入在2万元以下。且有超过51%的电子烟店主在接受调查时表示,店内流水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仅有9.56%的店主表示收入有所上升的情况。
据调研表述,对政策的担忧是导致电子烟门店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03 落地政策好于预期,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在本次落地的政策中,有关烟油尼古丁浓度参考了欧盟在2014年发布的对电子烟烟油的限制(20毫克/毫升),从国外的发展趋势来看,该浓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用户身体健康的同时可以满足用户的抽吸体验和尼古丁需求量,不会对产品体验产生影响。而在电子烟添加物方面,国家并没有全面禁止,而是采取了限制的方式进行监管。
目前发布的122种添加剂名单中已包含了多种口味型成分。部分公司的产品类型会因为添加剂的限制而有所缩减,但消费者可选择的范围依旧较为广阔。以我国广大的烟民基数来看,电子烟行业是朝阳产业。
根据2018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的烟民数量长期维持在3亿以上,但截至2020年,中国国内的电子烟渗透率依旧不足1%。而以国际视角来看,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等国家的电子烟市场渗透率都已经超过了20%。一旦电子烟国标落地,将明显缓解对电子烟监管的政策预期的不确定性,但同时电子烟也大概率会开启征收消费税。虽然一刀切的悲观预期有望得到缓解,但短期内电子烟市场或存在利润承压的风险。税收监管下,无法转嫁税赋的企业利润率下滑,业绩弹性取决于产业链议价能力,行业将迎来小企业出清,龙头集中度加强的局面。同时,国标的落地必然会提升行业门槛。根据烟草相关条例,预计后续产业链各环节或参考传统卷烟许可证管理,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对于目前散乱的市场来说将会起到规范作用。
总体来看,本次国标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将给产业链整体带来投资机会,类似思摩尔国际与雾芯科技这样具有规模优势的龙头企业将受益于行业出清,提升公司产品市占率。而诸如中烟系的龙头在打消了市场顾之后,有望加投入进军雾化电子烟的相关产业链。
08王春龙
【英伟达400亿美元芯片收购案要黄了?分析师称“极不可能实现”,Arm将不得不IPO?】
来自CNBC的报道称,Gartner芯片分析师艾伦普里斯特利(Alan Priestley)表示:“我认为它通过的可能性很小(highly unlikely)。”,这笔高达400亿美元的世界最大芯片收购案,原定将在2022年3月前完成,但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今年8月份承认,可能会超过这个日期。
该分析师和媒体分析给出这笔收购案“极不可能实现”的理由主要有几点:首先,来自高通、微软等对手的反对。虽然美国芯片巨头博通表示支持这笔交易,但主要竞争对手高通表示,英伟达可能会限制Arm的技术供应给竞争对手,或提高价格。而谷歌和微软已向监管机构提出了同样的担忧。
其次,这起收购案面临来自全球范围内的监管审查。普里斯特利说,该交易正面临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监管调查,这包括英国、欧盟、美国和中国都对此表示担忧。本周四(12月2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以反垄断为由提起诉讼,要求阻止该交易。
今年10月,欧盟执行机构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也对该协议展开了深入调查。“虽然Arm和英伟达没有直接竞争,但Arm的IP是与英伟达在数据中心、汽车和物联网等领域竞争的重要产品。”“我们的分析显示,英伟达收购Arm可能会限制或降低对Arm IP的访问,对许多使用半导体的市场产生扭曲效应”,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玛格丽特•韦斯塔格表示。
那么,Arm收购案失败,将会怎么处理呢?“他们可能会尝试进行IPO”,普里斯特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与英伟达的交易失败,软银可能会尝试让ARM上市。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纳斯达克是两个潜在的上市目的地,但这位分析师表示,他不确定Arm单独上市的表现会有多好。“Arm面临的问题,也是软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推动其收入,”普利斯特利补充道。
09郭施亮
【滴滴启动在纽交所退市工作,中概股何时走出低迷的困境?】
今年6月份,滴滴递交上市招股书,并于7月1日在纽交所上市交易。从成功赴美上市到近日启动在纽交所退市工作,前后只是五个月的时间,滴滴也成为了近年来赴美上市后最快退市的中概股上市公司。2021年,对中概股企业来说,也是充满挑战的一年。纵观历史上中概股的市场表现,中概股的整体波动率较高、不确定风险比较多,而且中概股所面临的市场处境比较特殊,当市场出现利空因素之际,市场往往会把利空因素无限放大。2020年12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的通过,无疑给了中概股带来了更多的未知风险。
今年12月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出台新规,要求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应该披露其所有权结构和审计细节,这一规则对中概股企业来说,确实带来了不少的变数,假如后续中概股企业不符合相关的审计要求,那么很可能面临退市的风险。
滴滴启动在纽交所退市工作,遭到了海外投资者的抛售,美东时间12月3日滴滴股价大跌22.24%,年内累计跌幅已经达到了腰斩的水平。从海外投资者的角度出发,比较担心中概股企业的政策不确定性以及退市的风险,滴滴在美退市也成为了近期中概股大跌的导火索了。从滴滴的角度出发,在纽交所完成退市工作,并回归港股市场上市,也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滴滴匆匆上市与匆匆退市,会引发一系列的诉讼风险,接下来的诉讼成本还是一笔高额的费用。再者,滴滴在纽交所退市,仍需要准备好一笔巨额的私有化交易费用,且在私有化交易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市场分歧,如何进行有效谈判,也将会影响到滴滴后续私有化的进程。
此外,滴滴回归港股市场上市,也需要考虑到时间成本的问题。从纽交所退市需要一定的时间成本,企业从美股退回港股市场,也需要考虑到时间成本的因素,且期间还需要考虑到政策环境的变化因素,赴港上市也会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假如中概股面临退市风险,那么中概股企业的估值定价会不会被市场压得很低很低呢?
其实,在《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颁布之前,不少中概股企业已经做好了赴港上市的应对策略,包括阿里、哔哩哔哩、百度等知名中概股企业,它们都已经完成美股、港股同步上市的目标,估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概股企业加快回归港股市场上市的步伐。如果中概股企业完成了赴港上市的任务,且沪深港通等对接渠道逐渐完善,那么未来中概股的估值定价权有望掌握在内资手中。换言之,即使海外机构有间接做空的需求,但也不会对中概股企业的估值定价构成太大的冲击影响。不过,在中概股企业还没有完全回归港股市场之前,中概股企业还需要考虑到政策风险等因素,更需要考虑到海外机构做空的因素,所以在不确定风险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之前,资本市场对中概股的估值定价也是比较悲观与保守。但是,与海外国际巨头的估值定价相比,目前中概股企业的估值定价比那些国际巨头们便宜不少。
例如,苹果、微软的估值已经在30倍以上,但腾讯、阿里的估值只有15至20倍之间,可见中概股的估值水平被市场压得很低,当政策环境有所回暖之后,被明显压低的中概股估值,也会有一个逐渐修复的过程。
但是,对一些投资逻辑已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中概股企业来说,也许估值定价体系已经发生重要改变,未来可以完成估值修复,并重返近年来价格高位区域的,估计还是少数优质中概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