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接下来怎么走?
辉哥侃股
今天早盘,中芯国际港A股价低开低走,截至午盘,中芯国际港股跌4.89%,报22.35港元/股;A股股价跌4.88%,报55.60元/股。第三季度增收不增利,人事巨震加收监管工作函,中芯国际港A股价齐跌。 11月11日盘后,中芯国际披露三季报业绩,营收、净利润同比增长21.98%、137.59%。虽然第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长5.49%,但净利润环比从第二季度的66.14%下滑至4.68%,增速大幅下降,增收不增利。 尽管净利环比下滑明显,但其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均创新高,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0.2%,环比增长3.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9个百分点。公司预计四季度营收环比增长11%到13%,毛利率预计在31%到33%之间。
同日晚间,中芯国际宣布人事变动。蒋尚义辞任公司副董事长、执行董事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成员职务;梁孟松为了专注于履行其作为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辞任执行董事职务;还公布了其他人事变动。 同时,中芯国际港交所公告称,公司代理董事长、执行董事、CFO兼公司秘书高永岗辞任公司秘书职务,委任郭光莉及符梅芳担任联席公司秘书。高层人事巨震,市场担忧公司人事变动业务和业绩会受到影响。 另据上交所11月11日晚消息,上交所向中芯国际下发关于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有关事项的监管工作函,监管原因暂未披露。中芯国际收到监管工作函,结合业绩及人事变动,市场情绪影响早盘股价。
中芯国际公告认为,展望明年,公司认为市场整体景气度依然向好,公司产能不能满足我们的客户需求的情况预计将持续至明年全年。在今年快速成长的基础上,明年公司收入成长预计将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从市场层面,中国大陆晶圆代工产能全球增速最高,扩张产能结构偏向成熟制程,因此对于半导体材料企业的研发压力有所缓解,在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情况下,中芯国际有望提高产品的渗透率,前景依然向好。 坚持独立思考,分享发现和价值,致力为股民朋友输出有用的参考,谢谢你的浏览!更多精华请关注辉哥侃股!
王春龙
从“元宇宙”概念获利的公司和品牌接近200家,英伟达和Roblox股价今年翻倍,腾讯、华为等中国企业也是受益者,下个受益国家是韩国?
1、本周四(11月11日),摩根士丹利的股票策略师爱德华斯坦利(Edward Stanley)发布的相关报告称,“元宇宙”确实存在,但尚未以“最纯粹的形式”存在,“真正的元宇宙”将允许跨所有这些公司平台的“体验之间的互操作性”。然而,报告称,这需要一些时间和“跨公司协作才能让用户无缝地跨越数百万种体验”。但他也指出,现在已经有大量公司通过“元宇宙”概念获利了。
2、该分析师将获利的公司分为了七大类型,分别是体验(Experience)、发现(discovery)、创作者经济(creator economy)、空间计算(spatialcomputing)、分散(deccentralize)、人机界面(human interface)、内核构造(intrastructure),数量上有近200家企业和品牌从“元宇宙”概念中获益,这些公司包括英伟达、Roblox、Facebook、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等国际巨头,也包括腾讯、华为等国内大厂。
3、从元宇宙获益的具体表现来看,英伟达绝对称得上是今年获益最大的一家巨头,截止11月11日美股收盘,英伟达股价今年已经增长132%以上,不足一年股价翻倍的还有“元宇宙”概念游戏公司Roblox,该公司今年股价涨幅也达到了118%,令人咋舌。而谷歌、微软的股价今年涨幅也超过了50%。
4、而从获利的国家来看,大部分依然来自于美国或美股上市公司,这个比例占据90%以上。但下一个国家或许是韩国。该报告指出,韩国被视为“元宇宙”概念一个重要的枢纽,因为该国家的400多家科技公司,可以在未来实现元宇宙之间的互操作性。 5.而从人群来看,“元宇宙”目前的受众人群大部分是年轻的游戏玩家(其中大多数都在17岁以下),但该报告称,这个年龄阶段正在上升,并且很多人都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游戏主机来实现。该报告将元宇宙描述为“一个持续可用的沉浸式共同体验的虚拟世界,用户可以同时探索大量体验”,“在这些体验中,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见面、玩耍、观看、交易和交流。从数以百万计的经验中学习。”
阿岛
【剖析Tesla明年盈利会大幅飚升的原因。】
关键点 A:Tesla毛利率近期显著扩大。 B: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并没有阻止Tesla盈利飚升。 C:这家汽车制造商的利润在2022年及以后飚升的原因有很多。
Tesla股价今年飚升。有关升幅一部分是由于该公司销售额飚升,而其他汽车制造商尤其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一年。 或许促使投资者越来越看涨的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这家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盈利快速增长。仅在第三季度,集团盈利就达到16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3.31亿美元。 但这可能只是Tesla盈利的开始。毕竟,该公司在充满挑战的经营环境中实现了有关盈利。想像一下,当全球供应和劳动力短缺情况有所改善时,汽车制造商的利润会如何。
盈利势头,很难夸大Tesla在盈利能力方面的势头。该公司的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在今年每个季度都在扩大,关键指标在2021年第三季度实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30.5%同比表现。此外,集团第三季度non-GAAP(经调整)每股盈利同比增长139%年,增至约21亿美元。相对于Tesla在此期间57%的收入增长而言,这种巨大的增长凸显了该公司可扩展中商业模式,如何从运营杠杆中受益。 Tesla在第三季度致股东信中表示,盈利能力出现改善,主要是由于汽车销量增长和成本降低。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盈利能力面临诸多不利因素,但仍实现了这一增长:汽车平均售价降低、运营费用增长、零排放汽车信贷销售收入减少、供应链成本增加,以及与比特币投资相关5100万美元减值费用。
2022年催化剂 Tesla盈利势头可能会在2022年继续保持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这家汽车制造商不断提高生产率、新工厂和不断增长的需求,应该会导致明年销量大幅增加,即同比增长可能达到50%。其次,当前充满挑战的供应链环境的任何正常化,都可能导致更高生产效率,并降低零件和物流成本。最后,随着车型更新,Model S和X车型在2021年产量在放缓后出现销量回升,可能有助于Tesla毛利率。(Model S和X比Tesla大批量生产的Model 3和Model Y汽车更贵,毛利率应该更高)。 但是,Tesla明年的利润率可能会上升,从而提振盈利能力,还有许多其他小原因。仅举几例: a:该公司快速增长的能源业务可以从经营杠杆中受益。 b:Tesla高利润汽车软件可能会增长到占销售额有更大比例 c:与Model 3相比,Model Y在单位销量增长中所占的份额可能更大。(Model Y比Model 3价格更高、利润率更高。) 当然,另一个预期利润快速增长的简单原因是,Tesla管理层看好公司的盈利潜质。“我们预计我们的营业利润率,将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增长,随着产能扩张和本地化计划进行,我们将继续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该公司在第三季度的股东信中表示。 平均而言,分析师预计Tesla每股盈利在未来五年内将以年均超过70%的速度增长。
郭施亮
【地产股久违大涨,地产债出现临停潮,房地产行业要回暖了吗?】
如果说股市是经济晴雨表,那么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表现,可以认为是所属行业以及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晴雨表指标。 说起房地产上市公司,这几年的表现并不乐观,即使是头部房企股,也难逃阴跌不止的走势,市场对房地产板块基本上用悲观的态度进行估值定价,房地产行业板块的走向最终还是取决于政策监管环境的松紧。 今年以来,与房地产行业相关联的政策消息不少,但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企普遍面临洗牌与转型的问题。在“三道红线”以及“双集中供地”等政策的影响下,部分房企更是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有的甚至引发了债务违约的压力。
房地产行业牵涉到很多大大小小的细分行业,从关联性较强的细分行业分析,就包括了家电、家居、建材、水泥等等。与此同时,房地产也与银行、保险等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对持有大量商业地产或者房地产股权的企业来说,今年的日子也并不好过,二级市场的价格走势已经直接反映出企业所面临的压力。 近日,有传闻称,沈阳解除楼市部分限购限售政策,但随后该传闻遭到了否认。即使如此,却仍然引发了房企上市公司股价的大幅上涨。与此同时,对地产债来说,同样出现了一轮大涨行情,不少地产债出现了临停潮的现象。从资本市场的表现来看,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房地产调控局部放松的预期,但这到底是资本的提前反应还是市场的一厢情愿呢?或者,我们很快会看到相关的政策态度。 除了市场的传闻消息之外,还与部分房企准备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等消息有关,实际上也向市场释放出流动性改善的预期。假如房地产调控局部放松,加上房企流动性改善的因素,那么这应该也是房地产行业估值修复的重要原因了。
但是,就目前来说,市场仍然围绕着消息预期进行炒作,但政策层面上并未有明确的态度转变。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政策应该不会发生轻易改变,即使传闻不断,但更可能只是一种试探性的行为,市场依然处于不断猜想的过程之中,这种朦胧预期却成就了房地产板块的报复性反弹。 房地产板块出现集体大涨的走势,在房地产股大涨的背后,一方面来自于利多传闻的预期,但传闻终究是传闻,在政策层面未有发生实质性的态度转变之前,房地产板块的投资逻辑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另一方面则来自于房地产板块自身强烈的估值修复需求,过去半年时间,房地产板块出现了阴跌不止的走势,近期更是出现了加速下行的行情,房地产板块已处于历史估值低点的水平,面对极端的估值定价状态,市场投资情绪很容易发生反转,市场稍微出现一些利多因素,立马会引起市场资金的炒作。
房地产行业黄金发展的时代基本上告一段落了,房地产市场也不断强调“居住”属性,这也会是一种大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因城施策的背景下,不排除存在局部地区灵活调节的可能,这种局部放松的预期,却给了市场短暂炒作的理由,但并未改变房地产行业的中期投资逻辑。 但是,对待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前景,也并非要过度悲观,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还是长远的发展方向。对前些年单边大幅上涨的行情,恐怕未来也很难发生了,对房地产板块的投资,仍然需要保持理性,目前还没有看到政策面与基本面大幅反转的迹象,房地产板块的上涨行情更倾向于估值修复下的反弹行情,出现反转行情的概率不大。
superz
中芯国际Q3业绩,中芯国际21Q3营收为14.15亿美元,环比增长5.3%,同比增长30.75%,再创历史新高。 这主要是来自于ASP的提升(后面会给直观的数据)。相较于Q2环比高达21.8%的增速,Q3的ASP提升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市场景气度仍在,预计未来ASP还会有提升。 其中Q3毛利为4.68亿美元,环比增长15.5%,同比增长78.6%;Q3毛利率为33.1%,环比上升了3个pct,同比上升了24.2个pct。这几个数据都是创历史新高的。 Q2业绩公布的时候同时给出了Q3毛利率的指引32%-34%,现在公布的业绩在指引区间中值的为主,是复合预期的,中规中矩。
中芯还给了Q4的指引:Q4收入环比增长11%-13%,毛利率在33%-35%之间,环比Q3有更进一步的增长;同时,全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目标上调至39%。今年以来公司每个季度都在上调业绩指引,主要因素也还是来自于产能和ASP的持续提升。 整体来看,中芯的业绩还是符合预期的,未来增长趋势也还在。 但公司股价的主要影响变量不在于此,而在于市场对美国制裁带来的生产连续性的担忧。中芯在Q3报告中也提到,公司重新梳理了供应链,目前生产连续性已经基本稳定,成熟工艺扩产有序推进。生产连续性这个问题是是压制估值最关键的因素。 未来随着中芯将主要扩产集中在成熟制程领域,预计美国放宽制裁的可能性会增加,中芯生产连续性的确定性也将增加,这是打开公司估值空间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宣捷投研
事件:据央视财经报道,最近“一天一个价”的建材涨价行情,让商家和消费者都表示很头疼。在家居企业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记者发现,受成本推动影响,全屋定制、家具、地板等领域很多企业都有不同程度涨价,利润大幅缩水。高昂的运输成本,也在挤压企业的利润空间。
点评:近期部分地区限电限产,而建材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所以部分企业关停或无法生产,市场上建材产品短时间供应不足。加上原材料价格、能源价格都在上涨,这导致建材价格居高不下。但随着能源保供形势不断向好,用电紧张大幅缓解,预计春节后,建材行业产能将逐步恢复,价格也会下降。
shiyu0126
吉电股份拟33亿元投建6省份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 11月8日晚,吉电股份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新能源发展战略,为调整公司产业结构,提升清洁能源比重,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公司全资子公司——安徽吉电新能源有限公司所属合肥吉昭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安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南等6省份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该工程总投资32.8748亿元,规划总体容量 88.3 万千瓦,拟在户用屋顶安装450瓦及以上单晶硅组件, 组串式逆变器,以低压380伏或220伏就近并入电网(全额上网消纳)。
点评:公司年初即已明确“十四五”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能源业务,实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公司前三季度新增装机容量 108.14 万千瓦,达到上年度公司总装机容量的10%。截至 9 月末,公司累计新能源装机容量达 691.1万千瓦(光伏 420.91 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比例为67.68%,较 2020 年末提高了3.83 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占比持续提高,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为国电投新能源重要平台,计划到 2025 年装机规模超 2000 万千瓦,实现清洁能源比重超 90%。据此规划,公司新能源仍存在着较高的增长空间,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开拓公司县域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增加公司新能源装机占比,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吉电股份今日触及涨停,后市或有继续冲高动能。
奥特曼打小怪兽
事件:锂电设备迎来密集催化剂:宁德宣布新增厦门时代一期以及贵州一期产能;亿纬锂能宣布与荆门政府在荆门高新区投建36GWH方形+大圆柱产能;松下宣布其4680电池具备商用条件、拟对其墨西哥产能扩产。
点评:首先是宁德,宁德整体规划接近760GWH以上,我们估计未招标产能约为本年度扩产的至少4倍:宁德本次新增的两大基地合计新增150亿左右投资额、我们估计约为54GWH左右的产能,至此我们计算得到公司28个产能基地合计规划建设产能达到了760GWH左右,而到今年年底、我们估计公司招标产能累计为290GWH左右,因而仍然未招标产能约为470GWH,而本年度招标产能我们估计为100GWH-120GWH左右,因而未招标产能为本年度招标的至少4X左右。并且,宁德此次公告的是厦门一期项目及贵州一期项目,后续我们认为还会有二期项目公告。 其次是亿纬锂能,我们认为后续亿纬扩产加快进度值得期待,未扩产产能为已扩的5.8X左右。
亿纬锂能本周先后公告两笔大规模投资规划:公司拟在荆门分期投资305亿元,建设年产152.6GWh的锂电池及系统研发生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6亿元,已建成年产28.5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在建及新建投资219亿元,建设年产124.1GWh动力储能电池产能。
公司拟与荆门高新区管委会合作,投建20GWh乘用车用大圆柱电池以及16GWH的方形磷酸铁锂电池。其中,20GWH圆柱对应32亿投资额,单位GWH设备约为1.60亿元,而16GWH方形磷酸铁锂对应30亿元,单位GWH投资额约为1.88亿元。相较于宁德、中航、蜂巢、国轩等大幅扩产,亿纬现有产能体量较小(惠州+荆门以建设好总计35GWH左右),且今年扩产较小,我们认为亿纬后续有望加快扩产进度。
目前,考虑荆门、惠州、成都待建设产能204GWH左右,为已扩产的5.8X左右。 其三是松下:松下近日官宣4680接近商用成熟,拟对其墨西哥产能进行进一步扩产,明年海外厂商扩产扩产预期提升。根据我们的统计,这是松下继2018年以来首次明确表达扩产意愿。近期对先导、联赢、海目星、赢合等进行调研,海外厂商扩产预期有所提升。欧洲市场产能稀缺(我们估计不足100GWH),预计明年有望迎来新兴扩产力量,除了Northvolt(宝马投资),还包括ACC(前身为SAFT,奔驰9月宣布投资收购其33%股份),还包括松下、大众等。
此前预计锂电设备22-24年收入增速分别为108%、28%、31%左右,但是未考虑海外扩产,如纳入海外扩产,估计22-23年年锂电设备增速有望提升至复合40%左右。 4680对于电池设备的影响:根据此前的产业链调研以及本周专家交流,4680主要对自动装配线改动较大,主要新增极耳揉平、和正负集流盘焊接从焊点到焊面、从而导致极耳焊接数量翻倍;而方形所需要的防爆阀、密封钉等焊接基本保留。此外,我们认为,极耳切割工艺对于多极耳而言不会有太大变化;其他环节在现有信息层面上无实质性变化。此外,4680钢壳圆柱可能较为适用斯莱克、宁波精达壳体加工工艺。此外,根据亿纬披露数据,4680单位GWH投资额仅略低于方形,但高于小圆柱单位投资40%左右的水平。
东北一度
在主流CXO和服务板块资金集中、估值还需等待的特殊行情下,市场需要低估值板块承接热度,原料药板块估值相对可接受,也具备比较合理的政策逻辑,具备配置性价比。 在供给侧改革推进下,原料药行业进入壁垒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改善,具有技术、产品及资金优势的头部公司将受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同时,原料药企业发挥自身在供应链稳定、产品质量控制、降低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中国创新药行业的高景气度和在全球产业链中优势,逐步向CMO乃至CDMO新业态发展。最后,头部企业还可以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路径,发挥全产业链布局的成本优势,拓展制剂业务新的增长点。 部分API企业有望迎来转型CDMO的业绩弹性和估值切换机会,重点可关注制剂一体化公司:司太立、博瑞医药、华海药业、仙琚制药等;拓展 CDMO 业务的公司:普洛药业、九洲药业、天宇股份、奥翔药业、美诺华等。
鸿胪少卿
第一原则推理,特斯拉的终极优势:愿意挑战其他人的专业知识 最终,所有的技术都可以被复制;特斯拉的技术也是如此,然而:很难复制特斯拉在全公司范围内鼓励创新的方法 实践中的一个例子(来自2013年的Elon Musk评论):在20世纪10年代初,专家坚持认为电动汽车电池太贵(600美元/千瓦时)。但电池材料(铝、锂、钴等)的商品价格为80美元/千瓦时,考虑到这一点,特斯拉开始考虑巧妙地组合这些商品,特斯拉的成本领先优势很大程度上源于最初挑战现状的意愿。
在美国,每人拥有1.33辆现役车辆,认为人均汽车保有量将在2028年达到峰值,到2040年,我们认为这一指标将降至1.28。 美国通常每年销售1600-1700万辆轻型车辆,新冠肺炎后,预计将缓慢恢复到1600万以上,但从长期来看,我们预计销售额将下降。
我们将美国市场分为6个主要部分,特斯拉的所有产品都属于奢侈品领域,这些细分市场仅占美国汽车销售额的14%,Cybertruck(2022)将是特斯拉的第一辆皮卡,配备Cybertruck,特斯拉在美国汽车市场的市占率将达到33.7%。 到2040年,我们认为奢侈品将占汽车销量的16%,预计轿车将继续失去SUV的份额,SUV仍将是最大的类别,目前特斯拉的产品线缺乏大众市场的SUV,价格低于3.5万美元的跨界车将改变游戏规则(25K价格的新车的重要性。
在中国市场,人均0.24辆车,我们认为该指标的最大值约为0.45/人,中国的汽车市场可以持续增长10年以上。到2027年,中国应售出3000多万辆汽车,这将是美国市场的2倍左右 (这里美国市场跟中国市场有一种错配的感觉,美国的汽车市场非常成熟,之后会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却特别低,中国的汽车市场却还在成长期,没到成熟期,但是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却比美国快很多)。中国市场“非常低端”车型(<11000美元)是一个很大的细分市场,皮卡车在美国很重要,但在中国不重要。特斯拉受益于中国对奢侈品的偏好,到2040年,中国可能最终每年销售700-800万套豪华车(美国年销售量<250万台)
用户发表所有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官方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