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02007.HK) 荣登品牌价值百强榜:集聚多重优势,突围行业下半场
近日,全球顶级数据洞察和策略咨询机构——凯度在上海发布了“2021年凯度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排行榜”。根据凯度数据,碧桂园品牌价值为40.96亿美元,同比增长6%,位居百强榜单第62位。
(来源:凯度,格隆汇整理)
据了解,作为权威的大型品牌建设数据库,凯度BrandZ™的数据已经成为了全球品牌价值评估领域的硬通货。此次榜单以“建设可持续品牌”为主题,经过严格评估,从品牌的财务价值和消费者的评价进行综合考量,量化了品牌为企业的财务表现所做出的贡献。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品牌跻身2021年度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行列的最低门槛已经提高至17亿美元,较去年提升了109%。由此可见,碧桂园具备较强的品牌价值提升实力。
就房地产行业而言,“房住不炒”原则下,政策面以“稳”为主基调,房企的发展节奏也随之由“快”转向“稳”,很多人因此认为房地产不再具备提升空间。
事实显然并非如此,央行近期在新闻发布会中指出,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过于收紧应予以纠偏,如部分金融机构对于“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误读等。这也意味着,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仍然存在边际改善的空间。而随着政策正常化,房地产行业亦将朝着平稳健康的方向发展起来,推动优质房企长期稳健运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此外,从行业格局来看,行业集中度的提升顺应了长期稳健、规范的监管需求,因此行业资源进一步向优质企业靠拢或是大势所趋。
不妨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此次碧桂园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探讨其在行业下半场中所展示出的竞争优势。
一、 拾级而上,销售业绩稳中向好
10月4日,碧桂园公布了9月份最新的销售数据,整体表现稳中有进。
据公司公告所示,2021年9月,碧桂园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456.6亿元;2021年1-9月,碧桂园录得累计权益合同销售金额4482亿元以及累计权益销售面积 5226 万方,略超去年同期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碧桂园的权益合同销售金额已连续9个月实现累计同比增长。可以说,在房地产市场整体降温的环境下,碧桂园的销售业绩依然拾级而上。
(来源:碧桂园公告,格隆汇整理)
在销售业绩平稳增长的背后,是碧桂园体系化的营销能力。据悉,碧桂园采取集团/大区—区域—项目三级管控模式,自上而下,形成一个整体性、垂直化的营销管理模式。且通过对定价实施数字化监控,保障项目的价格随行就市。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碧桂园在售项目成交单位销售均价较 2020 年底下降不超过 1%,3000+项目以合理价格完成去化。作为头部房企,碧桂园的营销体系使其具备较强的抗市场扰动能力,并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和“以稳为主”的发展特征。
良好的销售业绩是碧桂园基于多年来对城市和人居品质的研究,碧桂园推出的“星府云天”四大核心产品系,满足不同客群的需求。截至2021年7月,四大产品系已经落地434个项目,颇受市场好评。
二、 聚焦深耕,投资节奏有条不紊
“两集中”供地新规实施下,优质的行业资源进一步向综合实力强的头部房企集聚,房地产市场出清正在进一步加速。在投资拿地方面,碧桂园坚持三个“不动摇”——经营理念不动摇、投资标准不动摇、坚持投资转化率和货值转化率不动摇。在这一清晰策略的指引下,碧桂园以积极理性的方式参与投资拿地,为业绩增长提供充足动力。
根据中指院数据,碧桂园在2021年前九个月的拿地金额总计1294亿元,拿地面积达3716万平方米;累计新增全口径货值为3105亿元,持续巩固规模优势。按区域划分发现,碧桂园继续聚焦长三角、广东省、环渤海、长江中游、川渝五大都市圈,稳步推进战略布局。
可以看到,碧桂园的拿地节奏有条不紊,保持着一贯审慎策略的同时,亦保证了公司有充足的货量以支撑销售运转。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的视角来看,新型城镇化仍是地产行业最大的制度红利,未来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约有4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这也意味着,碧桂园在区域发展进程、市场周期、外界环境变化、供需支撑度不同等因素影响下,维持着对核心城市群的研判,有望在未来持续获得新型城镇化的红利。
(来源:中指数据,格隆汇整理)
三、 行稳致远,财务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房地产行业信用违约态势不容乐观,房企出现债务违约愈加频繁。数据统计,截至9月27日,房企累计违约债券达到了39只,累计金额高达467.5亿元,较2020年增长159%。违约事件频发也引发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导致了港股内房股板块在前段时间普跌。
近期,央行针对房地产企业面临信用风险的问题做出了回应。在人民银行举行的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发布会上,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房企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在行业中只是个别现象。那么作为头部房企之一的碧桂园,其债务情况如何呢?
中报数据显示,碧桂园的净负债率为49.7%,较去年底下降了5.9%;有息负债总额也下降至3242.35亿元,其中短期负债占比由29.5%下降至26.8%,现金短债比也提升至2.1倍。能够看到碧桂园目前依旧维持着低杠杆的水平,并且在持续优化财务结构。同时,碧桂园的在手现金余额高达1862.4亿元,能够很好覆盖短期负债。
自2017年以来,境外发债备受房企青睐,发行美元债也逐渐成为各房企进行融资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目前,美元债偿债的高峰期已经到来。克而瑞地产研究的数据显示,2021-2023年,100家典型房企的到期美元债均在3000亿元以上,偿债压力越来越大。而由于房企普遍采用“借新还旧”的经营模式,今年依旧有多家房企发行美元债进行偿债,有的甚至以高额融资成本来换取周转机会。在今年各房企发行的美元债中,绝大多数的利率都超过了10%。
(100家典型房企境外发债到期情况 来源:克而瑞研究中心,格隆汇整理)
反观碧桂园,虽然碧桂园也有在发行美元债,但是融资成本属于较低水平。碧桂园于7月13日发行的美元优先票据,利率只有2.7%;5月份发行的美元债的利率也低至3.125%。并且这两笔美元债均是长期债券,分别于2026和2025年到期,是没有短期偿债压力的。
碧桂园的整体融资成本也有所降低,其上半年的融资成本较去年底下降了17个基点,仅为5.39%。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1-9月累计融资总额的平均利率约为5.58%。能够看到,碧桂园的融资成本维持在均线之下。
由于多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在10月18日下调了10家知名房企的信用评级。而凭借着稳健的财务管控、充沛的在手现金、较低的债务风险、较低的融资成本等因素,三大信用机构均未对碧桂园的评级做出调整。目前,穆迪和惠誉对公司的评级为“投资级”,展望稳定;标普对公司的评级为“BB+/正面”。
小结
10月19日,碧桂园发布公告,将于11月26日派发半年期股息每股0.2526港元。这是碧桂园今年的第二次进行分红派息,不仅体现出了公司业绩良好、盈利能力出色,同时派息丰厚,也能尽显蓝筹本色。
巴菲特曾经说过:“我宁愿要一家资本规模只有1000万美元而净资产收益率为15%的小公司,也不愿意要一个资本规模高达1亿美元而净资产收益率只有5%的大公司。”碧桂园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在头部房企中也处于领先地位,这不仅反应其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且给投资公司带来的收益水平也较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全产业链多元布局下,碧桂园的综合竞争优势还在持续强化。
总体来看,房地产行业出现缓和信号,行业紧绷期或已暂时结束,后续房地产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修复行情。而目前房地产板块依旧是处于估值底部,大多数房企的动态市盈率也已跌至5倍以下。截至10月21日收盘时,碧桂园的动态市盈率也仅为4.25倍。那么碧桂园有望在估值修复行情中获取估值提升的机会,其未来的发展值得关注与期待。
- 碧桂园(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