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倍的格力,忍心割肉吗?

格隆汇 2021-09-20 00:01

曾经让大连大妈爆赚100倍的长春高新,4个月暴跌53%,导致一批簇拥者爆仓。没过多久,轮到格力粉了。

格力,年内大跌34%,较去年12月高点大跌41%,市值蒸发逾1600亿。近来,股价持续低迷,已经跌破40元。这一波大跌已经让公司第一大股东——高瓴设立的珠海明骏很是尴尬。

珠海明骏2020年初斥资416.6亿元入股格力15%的股份,每股价格46.17元。如果不计资金成本,加上1年多分红47亿元,珠海明骏大致浮亏19亿元。

不仅如此,珠海明骏50%的资金(208.3亿)源于招行贷款,质押物是9.02亿股格力股票,质押时间为2020年2月至2026年2月。

不过今年5月,为期6年的招行贷款被农行置换了,贷款额度不变,但质押股票变为7.22亿股,因为当时的股价比珠海明俊买入的时候还要高出20%。但农行与珠海明俊约定:“若因为上市公司股价发生重大变化导致质押物贬值,质押率超过60%且无法提供补充担保,则珠海明骏应提前偿还新贷款的全部本金及应付利息。”

按照最新格力38.26元股价计算,质押7.22亿股,市值为276.2亿。按照208亿贷款计算,质押率已经达到75.3%。如果加上置换出来的1.8亿股,质押率也已经达到了60%。

高瓴如果无法补充担保,就得还银行的钱了。虽然这对高瓴可能并不是难事,但这笔重仓持股难免有些尴尬,也可能是此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那么,问题来了,曾经超级耀眼的大白马,究竟发生了什么?

1

行业恶化

今年上半年,格力营收920亿元,同比大增30.3%,归母净利润为94.57亿元,同比大增48.64%。增速看似很快,但是基于去年低基数的情况下而来的。相较于2019年同期,营收下滑6.4%,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下滑31.22%。

格力业绩表现糟糕,市场早在此前下跌中有所反应。如今股价持续大跌,那么市场预期接下来业绩可能面临持续的困境。

格力70%以上的营收来源于空调业务。我们从整个空调行业来看待这一问题,会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觉。

2021年冷年(去年8月-今年7月),中国家用空调总出货量约为1.5亿台,同比增幅8%。其中,外销6500万台,同比增速15%,内销8500万台,同比增速6%。但这是基于疫情低基数带来的增长。如果相较于2019年冷年,内销还下跌6%。

并且,2021冷年后6个月(2-7月),中国家用内销与2019年同期大幅下滑15%。

零售终端来看,2021年冷年国内销售规模5035万台,同比下滑5.8%,零售规模1598.8亿元,同比下降0.1%。自然年来看,今年上半年国内零售额同比增3%,但相较于2019年大幅下滑20%。

更为糟糕的是,今年8月,据《电器》数据汇总,国内空调零售终端额相较于2019年同期大跌近40%。

很显然,空调卖不动了。

行业没有增量,已经进入了激烈的存量竞争状态。这也是美的2019年春节开启价格战,格力硬杠奥克斯的重要逻辑。对了,今年上游原材料大涨,而下游需求疲弱,盈利空间遭到较为明显的挤压。

空调行业赛道有些恶化,重要逻辑源于整体大消费环境与房地产周期。

从2018年开始,包括格力在内的三巨头增速就走下坡路了,宏观层面显然受到了房地产周期的影响与冲击。

2016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速高达22.5%,房地产景气度非常高。在此高基数的背景下,2017年仍然取得7.7%的同比增速,但2018年增速大幅下滑至1.3%,2019年则变为-0.1%。

今年前8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15.9%(较1-7月收窄5.6%,连续8个月增速回落),相较于2019年增12.1%,两年平均增5.9%。

而对于未来,房企审慎态度显露无疑。今年8月,新开工面积16554万平方米,环比降6%,较2019年、2020年同期分别下滑14.7%、16.8%。

再瞄一瞄铁矿石,最近2个月,价格从1150元/吨瀑布式狂泻至当前的637元/吨,跌幅高达45%。除了螺纹钢产能限制因素,占螺纹60%需求量的房地产不景气也是铁矿石暴跌非常重要的逻辑。

这些因素搞清楚了,就知为何空调行业赛道已经从蓝海变成了红海。

2

全球化

国内没有增量了,格力想要全球化,容易吗?

早在1998年,格力高层出国考察,决心向国际化企业迈进。同年,格力开始进入巴西市场,联合当地家电公司、超市和经销商等合作方式进行联合销售。

2001年,格力巴西生产基地顺利投产。同年,公司进军巴基斯坦市场,后于2006年与当地最大的专业空调零售商之一DWP公司合作建设产生基地。

后来,格力又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但于2010年开始撤资退出基地的实际运营管理。但目前为止,格力在海外仅有巴西、巴基斯坦两大生产基地。

总体来讲,格力在海外布局的空调产能非常谨慎,主要的精力也放在国内,在全球化尚未有重大战略举措。

当然,格力的海外销售不温不火,占营收总比重仅10%+,自销品牌占比不大。这一比例以及营收体量远低于美的和海尔。

2020年,美的海外销售收入1210.8亿元,占总营收的42.6%。这已经是美的连续4年海外营收超过1000亿,连续第5年营收占比超过40%。

早在2013年,美的就将“全球经营”列为公司三大战略主轴,并在后续大势开启了并购。

2016年,美的发起“四大收购”。其中,斥资5亿美元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板块80.1%股权,从中获得了东芝品牌授权及5千项白电专利。当年,美的海外营收640亿,首次占营收的比例超过40%。

截止目前,美的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在全球有200多家子公司,11个国家28个研发中心和34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15万人。

相较于美的,格力未来想要在海外发力,抢食美的、海尔以及其他全球巨头的家电生意其实一点也不容易。反过来想,如果全球化战略很容易的话,格力其实早应该做出一些成绩了,但现在20年过去了,事实证明格力的海外发展并不顺利。

3

多元化

家电天花板显而易见,格力还有一条路——多元化战略。

前些年,格力做了很多尝试,包括做手机、做芯片、搞新能源车。尤其是珠海银隆,董明珠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6年8月,在董明珠的推动下,格力董事会曾通过议案,打算溢价234%,以130亿收购银隆新能源100%股权。但最终,中小股东联手在股东大会上否决了这一决定,并有3个质疑点:

1、银隆本身就值50到60亿,居然还溢价2倍收购?

2、银隆收入严重依赖政府补贴,而且新能源电池技术不成熟;

3、对格力跨行业造车不看好。

后来,董明珠并不服气,以个人名义联合刘强东、王建林等大佬入股珠海银隆。董个人出资26亿,成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17.46%。

而1年之后,董与银隆创始人魏银仓闹翻,吃瓜剧情让人眼花缭乱。公司先后爆出拖欠供应商货款、停工、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等问题。魏银仓跑去了美国,原总裁孙国华等多名高管被刑拘。

2019年4月,银隆发布长文,细数大股东7项罪名。

1、骗取政府财政补贴资金1.1亿元,涉嫌诈骗罪;

2、冒领公司补偿款1.5亿元,涉嫌犯罪;

3、采购设备虚增价款2.6亿元,涉嫌职务侵占罪;

4、虚构1.7亿元工程款的建设合同,涉嫌职务侵占罪;

5、同一专利重复转让,珠海银隆损失9500万元及利息;

6、债务抵销,银隆新能源损失3.75亿元及利息;

7、货款无法收回,银隆新能源损失2.12亿元及利息。

今年7月15日,银隆还有一则“终本案件”,标的273万元。二终本案件即法院用尽各种财产调查手段后,没有发现可供执行的财产,所以最终不得不暂时结案。

5年之后(今年8月31日),格力以18.28亿元的价格拍下银隆30.47%的股权。而在今年6月,银隆股权拍卖过一次,全部流拍,无人接手。

按照18亿价格来计算,银隆估值已经锐减至60亿元,而在5年之前值130亿。

无人接盘的银隆,格力最终还是拿下来了,质地究竟怎么样呢?

2020年,银隆营收43.25亿元,相较于2019年、2018年大幅下滑13.7%、56.3%。另外,去年亏损7.63亿元,2019年亏损6.88亿元。而今年前7月,营收10.58亿元,亏损7.63亿。

银隆主营赛道之一——国内前7月新能源客车销量2.11万辆,同比下滑5.3%,公司销量1399辆。而同期,新能源汽车(轿车)销量147.8万辆车,同比增幅高达197%。

除了客车赛道外,银隆有钛酸锂电池、磷酸铁锂生产线40余条,总产能18.31Gwh/年。其中,钛酸锂电池实际产能为 2.85GWh/年。但银隆在未来的电池赛道能够撬动多大的蛋糕与份额,还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

很显然,格力的多元化战略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困境重重!总体来看,格力的主营空调行业变成了红海赛道,全球化、多元化战略转型遥遥无期,市场预期业绩将会持续低迷,亦是股价持续下跌的重要逻辑。

4

尾声

从2020年4月首次启动回购计划以来,格力至今已经完成了3轮回购计划,回购总金额已经高达270亿元。但回购并没有止住股价下跌的步伐。

当前,格力最新PE仅有9.1倍,位于历年来估值下线区间,逼近2018年7.65倍。而同行的美的估值仍有16.3倍,远远高于格力。这是市场用真金白银投出的票,贵的地方主要源于美的的全球化、多元化要好过格力。

股价阴跌,估值便宜,散户投资者蜂拥而入。当前,总股东户数已经高达52万,相较于去年底已经大幅增长186%。而机构呢,诸如北向资金持续减仓。这一幕幕也曾发生在上海机场、长春高新、恒瑞医药等一大批白马身上。

机构VS散户,孰对孰错?我们不下定论。但基于当前格力的基本面,持有者恐怕需要做好长期抗战的心理准备。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