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大绿金院联合财联社发布《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报告》为业内首份以央行绿金评价方案为参考的行业性报告
财联社(北京 记者,王宏)讯,9月17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与财联社联合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绿色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报告》)。这是业内首份参考人民银行《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针对上市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情况的评价报告,也是具有实践意义的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指南。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在发布会上表示,很高兴能与财联社共同发布该份报告。报告显示,大量银行业金融机构在“30·60”目标的指引下加速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大型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业务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他表示,该份报告在展示银行业金融机构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全面梳理并解读了绿色金融相关政策,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份“业务指南”,以此帮助更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碳中和背景下真正实现双碳目标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业绩评价指标设置兼具定性和定量双重指标
《报告》指出,绿色金融作为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金融手段,成为当前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政策市场环境下的迫切需求。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布局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发展转型越来越重要,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布局不仅是践行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还可有效适应内外部市场发展环境、提升银行企业社会责任、促进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
《报告》分为绿色金融内涵、中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市场进展、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绩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实践、问题与挑战以及政策建议七大部分。
市场最为关注绿色金融业绩评价部分。据介绍,《报告》以3家政策性银行和54家A股及H股上市银行为评测目标,以人民银行绿色金融评价方案为评价基础,并从已有银行绿色金融实践中获取经验,通过细化评价指标的“颗粒度”,即结合现阶段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信息披露透明度和业务模式特征,以客观性、可比性和科学性的指标选取和数据获得为原则,从制度建设、产品落地实践到信息披露,建立符合现阶段银行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的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对其绿色金融实践和整体业绩表现进行评价分析。
施懿宸表示,由于数据的可得性,《报告》先以政策性银行和上市银行为主,指标设置兼具定性和定量双重指标。同时《报告》在指标体系设计过程中,也将绿金院一直都有ESG的指标体系、绿色金融的数据和指数都纳入到了评价体系中。最终,研究团队将3家政策性银行与54家上市银行按得分区间划分为三大发展梯队。
施懿宸介绍说,《报告》体现的是绿色金融的2.0版,也就是俗称的转型金融。“重要意义在于,形成了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估现在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的表现,并依据评价表现针对性提出下一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建议,对绿色金融发展不同阶段的银行均具有较好的借鉴指导意义。同时这套指标还将随着国内外绿色金融的发展不断优化,后续也会考虑将碳交易方面的指标纳入评分体系。”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成果显著 仍面临多项问题与挑战
自2016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国务院、发改委、人民银行等部门发布了多项绿色金融政策,国内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基本建成,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完善,考核评估体系逐渐确立,信息披露制度逐步推行,风险保障机制初具形态,奖励激励机制试点推出。
此外,在国家绿色金融战略的指引下,为加大金融对绿色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发挥银行业金融的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的三大功能,金融监管部门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激励约束机制、绿色金融产品和绿色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等五大方面探索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
《报告》指出,在上述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其中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绿色金融成果显著。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末,绿色债券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发行绿色金融债券161只,累计发行规模超5600亿元;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末,绿色信贷余额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此外,绿色信贷产品创新、科技创新以及碳金融市场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
不过,施懿宸也指出,要实现“30·60”的目标,还有许多待完成的工作。“如需要有数据和指标体系,数据怎么来?要用科技的手段。所以绿金院也在扩大IT团队,做有关数据方面的数据收集。”
类似的问题与挑战还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责任机制尚不明确、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尚未有效建立、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科技创新机制有待明晰、金融机构环境权益创新机制有待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设引导尚需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宣传推广有待加强等。
为此,《报告》也提出了五大建议。一是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环境响应、补偿和负债责任制度》;二是明确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科技发展标准;三是完善银行业金融机构以碳排放为代表的环境权益产品创新机制;四是构建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创建指引;五是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发展“以点带面”效应。
施懿宸表示,对于银行而言,与过去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转型金融需要新的能力建设,新的业务团队。“过去绿色金融有一个目标可以参考,然后算一下环境权益,现在转型过程要有更多协同以及信息不对称,转型有一定风险。”
“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有一个巨大的风口,未来要做增量的改造,从高碳往低碳化转型发展。”为此,施懿宸期待未来能够出台转型金融的标准。此外,他还期待能够针对“30·60”目标,出台专门的双碳方面的全面系统性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