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网•舞阳电话会议|专家观点:机会在“专精特新”转板策略有望获得高收益
财联社(北京,记者 梁伟)讯,“北京证券交易所”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各方热议的关键词之一。在日前举办的蜂网•舞阳“北交所专精特新专场解读”电话会议上,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保荐代表人张连江透露,精选层截止到今年9月初上市了66家,过会率80%左右,结合终止申请或者撤材料等情况,过会率保持在较好水平。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常春林则表示,2020年1月至今,科创板和创业板约有33%的新上市企业来自于新三板,未来新三板上市潜力不容小觑。对投资者而言,在“专精特新”公司里,通过转板、战略配售以及跨层投资方面寻找机会。
服务培育“专精特新”
五新隧装刚刚于今年8月挂牌新三板精选层。公司董事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段睿在财联社蜂网•舞阳电话会议上表示:“五新隧装在2015年挂牌新三板以来,除了在经营上持续努力以外,也比较关注公司股份在证券市场的价值发现情况以及流动性。北交所成立后,或将有更多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介入,最近已有不少公募基金表态,要加大投资,这些都有利于中小企业在北交所平台融资。将社会资本向中小企业引流,进一步振兴实体经济。”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常春林表示:“北交所的上市规则坚持市场化或者法制化的原则,遵循了证券交易所建设的普遍规律,又充分考虑到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在现金分红以及股权激励等方面,整体来说是非常灵活,有弹性的,这与创业型中小企业的多样化特征形成了很好的互补,也体现了制度的包容性,能够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常春林认为,北交所的设立是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围绕着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包括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问题,未来全面深改或将继续。
在常春林看来,北交所设立将发挥其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纽带作用。北交所在资本市场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具备贯通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枢纽功能。北交所属于整个新三板的大体系,在这个体系之下是地方性的区域股权交易中心,体系之上是沪深交易所以及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使整个资本市场融为一体,不同板块、不同市场之间彼此独立又错位发展,同时还相互联通,对于资本的跨板块流通、实现一定程度均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平安证券投资银行事业部执行副总经理、保荐代表人张连江表示:“相比上交所与深交所,北交所有一个很特殊的点,即它注册的是一个公司。对于北交所的未来,可能会有一些其他预期。”
张连江分析认为,北交所的设立,很大程度上是对标纳斯达克的全球市场和资本市场。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内部共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是全球精选市场,第二层是全球市场,第三层是资本市场,其前身为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成立北交所,一方面,资本市场的体系将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可能会在承接中概股回归方面发挥作用。“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接连回归A股,港交所和科创板已经对接了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未来北交所可能会在承接美股上市中小型企业回归方面大有作为。”
在张连江看来,一直以来,在国内,企业通过IPO在主板、科创版,或创业板上市。北交所的成立,为企业开辟了新的上市路径。“在北交所上市,是从目前的精选层平移,或是在创新层挂满一年后申请北交所上市。精选层截止到9月初上市了66家,过会率大概是80%左右。结合终止的或者撤材料的情况,实际上是一个不错的过会率水平。计划在北交所上市,并且目前还不在精选层的公司,要首先成为一个挂牌公司。符合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直接申请在创新层挂牌,创新层挂满一年之后,可以申请北交所上市。”
张连江表示:“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中,具有专精特新资质的企业为200家左右。许多优质的创新型企业已经在A股上市,但大部分还没有上市。”截至202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培育了三批共计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国范围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万多家。全国股转公司官网显示,截至9月8日,新三板的挂牌企业有7285家。其中精选层、创新层、基础层分别有66家、1249家、5970家。北交所将以现有的新三板精选层为基础组建,而创新层的1249家企业则成为北交所接下来的培育的重点。
投资者门槛较高、流动性不足是此前新三板市场缺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三板融资效率和投资者参与热情。9月5日,构成北交所基本业务规则的《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会员管理规则(试行)》正式公布,并向社会征求意见。张连江表示,要充分重视上市平台的融资功能。制度规定中,北交所上市成功后的再融资制度,如小额快速、自办发行、储架发行等,是非常有特色的。充分运用这些融资手段,可以发挥出最大效益。
加速“圈地”新三板
目前,新三板市场已为科创板、创业板贡献了大批非常优秀的标的。常春林介绍,从去年1月1号到今年6月30号,科创板共上市 284 家,其中来自于新三板市场或者曾经在新三板市场的有 85 家,占比达到 30%。另外,创业板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上市的企业数量总共311家,其中来自于新三板市场数量为109 家,占比达到 35%。科创板和创业板加起来,这个数量达到 33%左右。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常春林认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会是一个主旋律。投资新三板,要尽可能围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目前券商正在抓紧梳理持续督导的公司,挖掘潜在的北交所上市标的,包括已经摘牌的企业也是物色的对象。同时工信部颁布的三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各个主要经济强省的省级专精特新的企业,也是目前市场物色北交所上市标的的主要来源。
对于投资策略,常春林表示:“目前我们认为主要有三个,即转板策略、战略配售,以及与转板策略有所类似的跨层投资。投资还是要追求确定性,即在相对长的周期之内,能确定性地获取相对高的收益。所以,我们认为转板策略可能还是未来市场的重点。与转板策略相关的标准、要求或者选择标的的苛刻程度可能会比较高,但同时也能给我们投资带来相对更高、更确定的回报。”
常春林介绍道,转板策略内在的逻辑其实还是 pre IPO 的逻辑,就是在新三板的基础层或者创新层,以及在北交所中来选择符合科创板、创业板相关标准的这些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具备相对比较高的转板预期,等企业到科创板或创业板之后,再退出来实现相对高的收益。“基础层、创新层的企业,如果转板成功,将获得良好的收益。即使没有转板成功,企业在北交所上市,仍然能够退出。不过,在流动性、收益层面,整体上没有科创板、创业板那么大。”
此外,常春林表示,北交所的相关地位其实跟沪深交易所是平行的,北交所的整体估值水平也将逐渐趋同于沪深交易所,同时也将带动创新层、基础层公司估值水平提升。最终,基础层、创业层以及北交所整体的估值水平都会有所上移。结构性的分化可能会有到来,那些真正具备扎实的技术研发能力,拥有一些核心技术壁垒,经营稳健的成长性比较高的专精特性中小企业,将会获取长期稳定的高速增长。而不太具备这些能力的一些企业,当前估值水平有可能是偏高的,如果现在参与进去的话,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