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能建设(01183.HK):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双碳”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中国市场对新能源需求与日俱增。随着新能源动力电池和电力系统技术不断成熟,对更加优质电气化产品、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向下沉市场铺开。
其中,交通是人们生活中的刚需,也是新能源引用的主要全场景之一。
在需求端,两轮电动车能够很好满足短途出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在B端,即时配送服务需要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宅经济风口和疫情更进一步刺激电动车使用及里程续航需求。在政策面,2019年4月实施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促使两轮电动车迎来“换新潮”,增加合规两轮电动车的需求。
海量需求下,中国已成为两轮电动车保有大国,目前中国两轮电动车保有量超3亿。但随之而来的续航、安全等问题成为阻碍行业发展的痛点,促成两轮电动车换电模式的出现,成为更加贴合当下大众用户的消费习惯。
在此背景下,澳能建设积极布局两轮电动车换电业务,以该业务作为依托,进一步巩固其能源解决方案相关业务成长性。
01
切入两轮电动车换电赛道
2021年7月21日,澳能建设发布公告,正式切入两轮电动车换电业务。
其全资附属公司自由充与广东智汇订立合作框架协议,组建合资公司澳能智汇,注册资本1000万元,将从事电动汽车行业的磷酸锂离子电池的研发、制造、组装及销售,目前专注供应及营运电动自行车换电系统业务。
该业务存在巨大机遇。目前市场主要服务对象为外卖、跑腿、快递骑手等配送行业人群,未来将覆盖所有电动车用户——2020年即时配送物流行业订单量达到277.6亿单。从商业模式上讲,相比较四轮出行而言,由于充电安全、等待时间、电池容量衰减等痛点的存在,换电模式在两轮出行领域的市场需求更急迫。
因而有机构推算,两轮电动车换电服务市场规模或达到2000亿元。
虽然眼下两轮电动车换电赛道已有不少玩家,但澳能建设能够通过高压设施领域技术积累和工程、渠道能力,借助广东智汇的技术能力,在大湾区同类型公司中脱颖而出。
澳能智汇换电系统充电快、安全性高、电池循环寿命长、环保、可追踪——其磷酸铁锂电池循环充电次数达到2800次后,储电量仍在80%以上,寿命约10年,物料回收利用率达95%;公司在电池上安装GPS追踪,可远程开启放电、防止遗失盗窃等风险;快充系统满负载功率11.7kW,1小时可充满电池,满足高频次换电需求。
该换电项目系统正处于最后测试阶段,预计很快会推向市场,2021年内铺设设施达100个,2025年达2万个。项目面向下游用户租金预计将与同行持平,同时推出月租和时租服务,预计将带来稳定且大量的现金流,反哺获客和研发等成本,投资回报周期更短
公司据此估算项目回本周期约1年左右,纯利润回报周期约3~5年。
02
进一步对标新能源方案供应商
从长远规划上看,澳能建设切入两轮电动车电池和换电赛道,仅是新能源战略的“序章”。正如公告中所言,取决于未来发展需要,澳能智汇可能开拓新市场,包括大型备用电力系统、储能电力系统及电动汽车电池系统。
这意味着,澳能建设旗下附属公司将在估值体系上进一步对标新能源解决方案供应商,打通新能源体系上下游关键环节。
发改委7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提出优化峰谷电价机制、建立尖峰电价机制。峰谷价差促使用户侧储能需求发展,带来投资机遇。分布式储能体系可利用现有技术实现能源供应C、B端协同规划,对于削峰填谷确保能源稳定供应、降低新能源开发边际成本上具有显著意义。
目前包括国轩高科、赣锋锂业、亿纬锂能、比亚迪、宁德时代等龙头新能源产业链公司均在布局储能业务。其中宁德时代的V2G分布式储能技术,特征是采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作为储能媒介实现削峰填谷;亿纬锂能与第三方合作,利用锂电池、微电网等技术布局“智慧分布式储能”。按照申万三级行业划定的储能设备行业,目前PE估值达到143倍。
立足大湾区市场,澳能建设布局指向充放电设施和锂电池构成的分布式储能体系。
其业务转向早已有迹可循。
去年9月到今年2月,澳能建设分别与Ubitricity和欧洲老牌能源方案供应商EFACEC建立合作。其中Ubitricity是德国充电桩企业,英国最大路边充电桩供应商,其智能平台能够在多个充电桩之间实现能源错峰供给和智能协同。双方将在技术和渠道等多方面展开合作,发展大湾区“低成本智能电动车充电系统”。
大湾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开发、制造枢纽,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车最大市场之一,对相关电力系统需求强劲。借助新能源体系中下游布局,澳能建设将在出行场景电气化、电子化、智能化背景下,为下游用户端对接更优质资源和服务。
目前澳能建设相关订单充足。7月28日,公司刚刚就于大潭山壹号开展新能源汽车充电项目订立合约,项目涵盖1093个停车位,工程范围包括为充电设施提供设计、供应、安装、运作和维修服务。公司已经取得6个住宅物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项目,分别位于广东和澳门,涵盖4400个私人和公共停车位。
预期2021~2022年,澳能建设的原有工程建设项目合约总值高达14亿港元,恰好契合下一阶段,公司电动车补能设施和磷酸铁锂电池业务投入期的资金需求。
此外,预计2022年起,澳门横琴融合新发展政策的契机下,澳门特区产业将向多元化过度,澳门特区面向横琴的大型投资项目申请总额已达4000亿澳门元,有望为澳能建设带来另一个“黄金十年”的高速增长期。
03
小结
此次入局电池和换电赛道,澳能建设通过电池、储能和换电体系卡位新能源体系中下游,针对新能源在地域、时段上分配不均痛点,相关业务未来前景广阔。其商业模式在大湾区市场唯一性显著,已获得资本市场认可,2020~2021年股价最大涨幅逾5倍。
而随着公司新能源业务未来放量,成长性得到确认,势必享受更高估值溢价。
7月19日,澳能建设发布公告称,由于集团完成其主要建筑合约的大量施工进度,令收益大幅增加,进入业务快速增长期,预计2021H1净利润将增长超过300%。按照目前公司市值计算,PE估值将由144倍调整至40倍左右,远低于储能设备行业的143倍。
通过在业务的前瞻布局,澳能建设将自身定位在优质赛道。正如公告中所说,澳能智汇将视情况进一步加快开拓新市场的节奏,在大型备用电力系统、储能电力系统及电动汽车电池系统等行业布局。展望未来10年,中国存在6300多万个充电设施缺口,国家层面将充电设施纳入新基建,有望带动新能源汽车新一轮增长;“双碳”背景下,储能业务是打通新能源体系上下游的关键环节,成为投资风口。
到2025年中国储能投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约4500亿元,到2060年或达5万亿元;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将达670亿美元。
在此情况下,澳能建设前瞻布局红利将随之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