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市场“抛弃”的券商,还值得坚守么?
7月1日晚间,招商证券、中金公司、东吴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等8家券商公司发布了2021年中报业绩预增公告,加上30日晚间发布业绩预增公告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和西南证券4家公司,截至目前已有12家券商发布业绩喜报。
消息面上,6月30日,上交所发布了《关于下调基金交易经手费和交易单元使用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将基金交易经手费收费标准从成交金额的0.0045%下调至0.004%。深交所也同步发布了通知,将收费标准由0.00487%下调至0.004%。
从这波趋势来看,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也有网友称这个通知是,“直接利好基金,随之利好股市。”
但A股走势总是出人意料之外,尽管媒体和投资者对于券商的走势也抱有相对乐观的情绪,然而“市场规律”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来了一个高开低走,唬住并套牢了投资者。
1
止不住的颓势
7月1日上午开盘,券商ETF指数空跳高开,瞬间冲高,但马上逐级回落,截至收盘下跌2.82%,中银证券直接封死跌停,财达证券触及跌停收跌9.8%,中金证券大跌近6%,平均股价跌幅3.63%,主力大资金疯狂抛售,大单资金净流出42.14亿元。
而这个趋势7月2日开盘后仍在延续,整个证券板块持续下挫,券商指数暴跌近3%。截至收盘,中金公司跌超6%,中银证券继续大跌近6%,长城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大跌5%,东方财富大跌4.62%,遭到主力金额流出18.25亿元,可以注意到其中不乏业绩报喜的券商公司。
而这不是看似业绩爆棚的券商经历的第一次暴跌了,从2018年至今,券商板块的大行情只有2波,一波在2019年2月,券商指数大幅震荡;还有一波就是去年7月开始,自创下5年以来的新高之后,连续九个月下跌。
虽然今年5月出现了一波小反弹,但从现在的状况来看,其颓势仍没有被逆转。截至目前,两市共有证券行业上市公司50家,剔除今年5月份刚上市的财达证券,其他49家券商股(截至6月28日)的平均跌幅高达15.55%。而同期沪指涨幅3.84%,券商股的表现远远弱于大盘。
其实从各方面因素来看,券商的股票表现不应该如此,从估值来看,目前整体估值不算很高,20倍的滚动市盈率处在历史的相对低位。
它的业绩也不算很差,甚至可以说是优秀,过去两天发布的中报预告数据都是非常亮眼的,今天大跌的中金证券预计2021上半年实现归属股东净利润44.25亿元-50.35亿元,同比增长45%到65%。
且2021年IPO数量出现翻倍,有245家公司完成IPO上市,港股的IPO也如火如荼,共有47宗IPO,融资金额达到2129.6亿港元。截至6月30日,两市融资余额为1.63万亿元,两融余额为1.78万亿元,比去年底两市融资余额为1.48万亿元增加了1461亿元。
这对于券商和投行来说收入非常乐观。上半年的成交量也异常火爆,最近连续数个交易日成交破万亿元,其佣金收入也十分可观。
但利好的消息面和优秀的业绩并没有推动券商走高,到底是为什么?
2
身份的证伪,机构的摒弃
原因其实很简单,曾经被视作“牛市旗手”的券商,身份被证伪了。去年7月在券商大跌之前,ETF指数曾经连续10天暴力拉升了超过33%,市场纷传大牛市即将要来了,机构、专家也振臂高呼,如果在这时候下车就再也赶不上这趟高铁了。
但车上的人只看到了两侧的风景和眼前的山峰,全然没有注意到他们上的其实是一辆过山车,还是要入海的那一种。
从去年7月份以来,A股市场处于窄幅波动的猴市行情当中,沪指在近一年的时间内,波动空间只有500点,从去年7月10日至今,沪指仅微涨1.98%,深证成指因为受到5、6月,半导体和新能源板块狂欢的影响,上涨了7.31%,但整体的大盘还是震荡的。
券商所摇旗的牛市并没有到来,市场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
而另一方面,整个市场的投资逻辑以及估值体系逻辑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过去一年的时间内,A股市场已经进一步强化了资金驱动的行情,随着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的话语权不断抬升,大资金大机构对行业板块以及市场指数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乃至定价权。
截至2020年底,机构累计共持仓34只A股上市券商股,合计34.96亿股,较三季度末减少934.89亿股,减持幅度达97%;持仓市值仅为591.06亿元,较三季度末剧减1.19万亿元,降幅超过95%,这么看来可以说是几乎全部抛售了。
这波大减持对市场来说无疑是吹响了号角,大机构都已经不再“看好”的板块,如何能够迎来春天呢?
但其实深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券商的业绩表现差,只是因为有了更好的标的,最近两年机构通过抱团白酒、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医美、新能源获得了良好的收益,就不断的抛售了金融股也包括券商。
3
总结
此前5月,各路资金都在期待7月“百年大庆”的上涨行情,但从这两天的两市状况来看,可以说是两眼一抹绿,失去大资金庇佑的券商,自然是弥漫着恐慌和大跌。
而下半年券商又会如何演化?
有这么一条简单的金融常识:市场交易的是预期(未来)。每个月所发布的业绩增速的意义其实不大,因为大盘演绎过程中(比如上涨),就已经对未来预期的业绩给出了充分的反应,所以业绩的披露,不会对券商股价产生什么实质影响。
投资券商股更为关键是,我们应该通过股票定价的两大维度——宏观基本面和货币政策,去推测未来大盘是否有大的行情。如果预判接下来会有一波大行情亦或是牛市,果断做多埋伏,等风来。如果没有,休息吧,持有券商的机会成本很大,不亏都算是阿弥陀佛。
同时,券商中长期走势,也是对于未来大盘是否有大行情的一种辅助判断与侧面印证。历史上,券商没有哪一次缺席了大行情或大牛市。
具体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将在下半年会明显出现环比走弱的情况,拐点没有到来,流动性上也是易紧难松。从股市两大定价维度看,下半年大盘大概率会维持震荡的态势,不要奢望有大牛市。并且,投资者还要谨防美联储以超预期收水从而给A股带来可能的冲击与动荡。
基于以上的假设和判断,券商接下来很大可能也不会有好的表现,阴跌会是常态。除非大盘逻辑变了,券商会有明显的反弹、估值修复机会。但短期看,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并不适合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