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探索商行+投行的未来
兴业银行周五(5月21日)晚上公告,拟公开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5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全部用于支持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在可转债持有人转股后按照相关监管要求用于补充公司核心一级资本。
周一银行股相对弱势,而兴业银行+1.12%领跑板块,说明市场对发行500亿元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早有预期,这个位置估值不高,在经济复苏后,公司在资产质量改善后有继续做大规模的需要,而兴业商行+投行的模式在对公业务市场特色和优势明显,可能会走出一条与招行不同的路径。
周二跟随指数上攻,兴业银行大涨6.88%收23.14元,总市值4807亿元,继续领跑板块,甚至超过招行(当日涨6.42,盘中创历史新高57.62元)。
1、业绩
2020年,规模、质量、效益同步提升,创近五年最好水平。
2020年,归母净利润增速+1.15%,实现正增长。
2020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2.62%,为近10年来最低值。
2017年严监管以来,兴业银行作为“同业之王”,与招行的走势逐渐分离,招行一方面是资产质量率先转好,另一方面凭借领先的零售优势获得了较好增长,而兴业则因为同业业务占比较高背负了较大的被动的结构性调整压力。
2020年,兴业总资产、总负债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贷款和存款占比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超过50%,资产负债表更加稳健。2020年末,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47%,存款余额同比增长7.55%,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23%,存款增速还是稍低于贷款增速。不过,在没有外源核心一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从2017年末到2020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9.07%上升至9.33%,而同期贷款增长超过1.5万亿元,资本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内生增长。净息差逐季提升,全年同比上升11个BP达2.36%,流动性指标全面满足监管要求。
2020年底,不良贷款余额496.5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3.66亿元;不良贷款率1.25%,较上年末下降0.29pct,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双降”,是近五年来的第一次。拨贷比为2.74%,拨备覆盖率为218.83%,贷款损失准备1086.61亿元,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市场比较担心非标资产、表外资产情况,而实际上兴业的非标资产不良率大幅低于信贷资产,拨贷比率显著高于信贷资产:2020年底非标资产规模约7400亿元,拨贷比达到了4.08%,且理财非标占比仅仅只有6.35%,比市场平均水平低。良好的资产质量为公司轻装上阵专注主业、布局未来提供了基础。
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031.37亿元,同比增长12.04%,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77.10亿元,同比增长24.14%,得益于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等重点优势业务持续向好。实现归母净利润666.26亿元,同比增长1.15%;成本收入比24.16%,同比下降1.87pct。公司加大核销、加提拨备,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提升19.7pct至218.83%,风险抵补能力更强。净利润增长虽然只有1.15%,但相比半年度、三季度已是大幅度回升,实现回正,而且拨备前利润首次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14.82%。
再看看2021年一季度情况。截至2021年3月末,总资产7.9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同比增长7.85%;实现营业收入556.63亿元,同比增长10.75%;归母净利润238.53亿元,同比增长13.67%。一季度开门红,全年业绩大概率稳了。
贷款占比继续攀升,在资产中占比较年初提高2pct至52.24%,贷款余额4.18万亿元,同比增长15.06%,环比增长5.29%,同时信贷资金持续向绿色发展、制造业、普惠小微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领域倾斜,提高低资本占用的零售贷款业务比重,结构不断优化。在贷款保持较快增速的情况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年初提升0.09pct,资本实现内生增长。
息差环比保持稳定,同比有所提升,推动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2.13%;非息净收入同比增长8.15%,在营业收入中占比33.75%,较年初占比提高4.40pct,财富银行、投资银行等重点优势业务持续快速增长,推动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34.25%。
不良继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呈现“双升”。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4.63亿元,不良贷款率1.18%,较年初下降0.07pct;关注类贷款占比1.27%,较年初下降0.1pct,新发生不良也呈好转态势。与此同时,拨备覆盖率较年初提高28.69pct至247.52%,拨贷比较年初提高0.18pct至2.92%,风险抵补能力持续提升。信用成本下行贡献利润,是今年投资银行股的一个重要逻辑。
2、优秀的点和可能的关注点
兴业1988年成立于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福建省福州市,使命是“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作贡献”。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不断开辟市场蓝海,兴业的创新和市场化基因功不可没:积极探索债券、信托、租赁、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的创新,引领投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FICC等新兴业务发展;率先开拓同业金融,搭建银银平台,从庞大的同业“朋友圈”发力,探索打造开放银行新生态;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战略核心业务,开创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连续两年获评MSCI全球ESG最高评级A级。
大金融集团的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战略的指引。公司乘着地产、融资平台、同业业务的东风迅速成长,“1234”战略体系和公司“客户为本、商行为体、投行为用”的发展理念一脉相承。
公司已经构建了一个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租赁、基金、期货、资产管理、消费金融、理财、数字金融、研究咨询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强大,前期的积累,让战略执行变得可行。
来源:公司官网
兴业整合债券承销、资产管理、FICC等尖刀产品优势、集团多牌照的综合经营优势、长期服务金融同业形成的同业联盟优势,重点打造“场景生态圈”、“投行生态圈”、“投资生态圈”。场景生态圈做好,就能做精表内,投资生态圈、投行生态圈做好,就能做强表外,“商行+投行”自然水到渠成;科技、研究、风控、协同这些关键能力提高,“商行+投行”则如虎添翼。
C端的互联网是一片红海,但B端的互联网还是一片蓝海。B端客户不像零售客户那么多,但通常体量很大、要求较高,一旦选择了合作伙伴,也不会轻易变更,客户粘性较强。兴业在走一条国内银行业的探索之路,目前正在打造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金色名片”,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谋求从规模银行向价值银行转变,这既是兴业的护城河,也是兴业的未来。
3、未来和估值
本想慢慢写,结果涨起来了,低估、前景不错,似乎没道理不涨。下图是一个朋友发过来的,虽然代表着兴业的过去,但已显现不同。
在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情况下,即便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仍需银行业提供增量融资服务,而业务拓展、对外投资均要消耗资本,兴业提前做补充资本金的准备,若能实现较好的增值,那也是好事。27日收盘价23.02元,PB0.86倍,PE(TTM)6.88倍,据券商一致预测2021年业绩增速13%,对应21年PE6.35倍。
经营方面,兴业战略转型的阵痛期已经过去,管理层给了检验战略转型的衡量尺度:表外管理资产增速大于表内实际资产增速,绿色资产增速大于总资产增速,非息收入增速大于利息收入增速,子公司营收增速大于母行营收增速。这是兴业抓住未来的策略,也是穿越周期的选择。
投资者常说的银行股中,包括招商、平安、宁波等,如果之前没有上车,难以适应高估值或者连续大涨后追高,兴业可能是个性价比不错的选择。依据中期股东回报规划(2021-2023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度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25%(含25%),分红也是稳定可预期的。兴业已跨过资管新规阵痛期,商行+投行战略的成效值得期待,业绩提升+估值拔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