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意外“放鹰”,但这次没有“恐慌”

国际金融报 2021-05-23 00:01

美联储缩减QE通常容易在金融市场引起恐慌情绪,故此次美联储通过会议纪要对外传递这种可能性,让市场有所准备。而一旦美国货币政策收紧,势必会引起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尤其是对新兴经济体。但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国较强的经济基本面以及灵活的货币政策,受到的冲击力将较小。

持续“放水”的美联储意外“放鹰”。

北京时间5月20日凌晨,美联储公布4月会议纪要。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指出,有必要继续以接近零的利率和资产购买来支持经济,但随着复苏深入,未来可能很快讨论放缓资产购买的问题,暗示愿意讨论缩减QE。

这是美联储至今以来首次回应市场的预期,明确提及潜在的缩减QE倾向。美联储官员们暗示,要重新考虑其宽松政策的措辞,引发市场波动,当日美元、黄金走势上扬,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应声上涨,美股扩大跌幅。

2013年美联储逐步退出QE时,一度引发全球市场巨震。而此番美联储逐步释放信号,也让市场警惕,另一场“缩减恐慌”是否慢慢逼近。

暂时按兵不动

4月会议纪要显示,若干与会者指出,如果美国经济继续朝着美联储的目标快速发展,那么在未来某次会议上开始讨论调整购债步伐是合适的。不过,多名与会者也认为,经济要在实现最大化就业和价格稳定的目标上取得进一步实质性进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新冠疫情暴发后,美国经济金融体系遭遇重创,为缓解疫情冲击,美联储迅速采取行动,重新推出超低利率搭配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及时注入流动性平抑市场波动。

美联储至今面临提振经济与担忧宽松政策带来资产泡沫的两难困境,因此是否收缩、何时收缩宽松政策,始终是一个争议性话题。

美联储于4月28日公布的利率决策显示,该央行仍旧按兵不动,当时FOMC决定将联邦资金利率的目标区间维持在0%-0.25%的范围内,并以每月1200亿美元的速度稳定购买债券。不过,美联储对于有关通胀和经济前景所面临风险的措辞已经发生重大变化。

4月议息会议召开后,经济数据显示,美国通胀飙升、就业增长慢于预期并且供应紧张加剧。

美联储此次公布4月27日至28日会议纪要之前,几位美联储官员都在当周表示,美联储正密切关注经济发展,并将在必要时调整政策。

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布拉德(James Bullard)5月20日表示,“如果我们在公共卫生方面确信疫情已基本结束,那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调整货币政策。”

他还指出,虽然目前还未达到那个地步,但似乎正在临近。

在美联储制定利率政策的委员会中担任票委的亚特兰大联储银行总裁博斯蒂克(Raphael Bostic)认为,如果看到经济有很大进展,且达到美联储促进全面就业和保持通胀稳定的双重目标,美联储就会同意讨论减少支援经济措施。不过,美国经济数据未来数个月预料仍然反覆,尽管已有迹象显示经济取得进展,但还不大可能达到美联储展开讨论减少支援经济措施的门槛。

提前缩减QE?

美联储调整政策的时点仍不明确。

西泽研究院院长赵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触发美联储考虑缩减QE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内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趋势,疫情后的QE只是权宜之计,本身就不能持续太长;二是经济恢复程度,如连续几个月失业率降至某个水平;三是通胀及通胀预期压力;四是资产价格泡沫。“但最近几年,美联储对资产泡沫似乎并不在乎”。

ATFX亚太区首席分析师林铭添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熟悉美联储措辞的投资者都知道,在启动缩减QE或者加息前,必定需要看到“经济在实现最大化就业和物价稳定目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按照美联储说法,目前距离实现就业及通胀目标仍有一段距离,所以仍倾向于采取宽松政策立场。

“但是以当前的经济复苏态势,官员们已经关注到缩减购债的路径。而且近几周,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通胀上升的担忧,部分投资者不安,因为其超宽松政策加上美国大规模财政刺激措施,可能导致经济过热,美联储或不得不提前被迫采取行动。”林铭添表示。

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未来几次会议上开始讨论缩减QE政策。而下一次利率会议将在6月15日至6月16日举行。

“一些线索可以预料到何时会出现缩减趋势:当美联储进一步将疫情降级为一种风险时,以及留意即将出炉的4月和5月经济数据的改善幅度,尤其是3月向家庭提供财务刺激措施之后的情况。4月份的初步服务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经达到63.1,而市场预期仅为61.5。美国4月核心CPI(不涵盖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表现强劲,按月环比增长0.9%,按年同比增长3.0%,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有可能在夏季宣布其未来的缩减买债计划。”景顺亚太区(日本除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瑞士百达财富管理资深美国经济学家Thomas Costerg也认为,美联储缩减QE的初步信号可能在今年夏天(也许就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出现,预计将于2022年1月正式开始。因此,从信号出现到开始缩减QE将有几个月时间。

但美联储对于通胀的容忍和对经济充分复苏的耐心,也可能让其在收紧QE的考量上踌躇不前。

FXTM富拓首席中文分析师杨傲正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虽然市场更憧憬通胀急升将迫使美联储提前缩减QE,但实际上,美联储已多次重申将容忍通胀在一段时间内超越目标。此外,美联储一直坚持就业市场和整体经济充分复苏时,才是时候谈及收紧宽松政策。而近期4月的非农就业报告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逊于市场预期,就可以看到另外两个重要目标离美联储的期望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剔除去年通胀较低基数和近期经济“V型”反弹态势后,整体美国通胀能否持稳地处于较高位置仍是未知之数,而要使就业市场复苏和整体经济增长持稳在较高水平的难度可能比达到通胀目标更难。

“暂时看来,美联储缩减QE的时间未必会提前,讨论美联储是否能提前缩减QE仍为时尚早。”杨傲正认为。

试探市场态度

美联储缩减QE通常容易在金融市场引起恐慌情绪。

2013年时,美联储突然公布缩减QE计划,当时市场在并未有充分预警的情况下,美债收益率大幅急升,短短两个季度内十年期美债收益率从1.6%水平涨至3%。而由于市场预期流动性减少,美股因而震荡下挫。美债收益率急涨还导致美元借贷成本急速上扬,以至于不少以美元举债的新兴市场国家和企业一时之间还贷成本大幅提高,埋下了如阿根廷、土耳其等国家债务危机的伏笔。

此次4月议息会议期间,市场已经开始关注QE缩减信号,当时的美联储选择淡化这一可能性,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现在开始谈论缩减资产购买还为时过早。决议过后,美联储官员对外讲话的立场亦是鹰鸽掺杂。

“美联储深知缩减QE带来的市场恐慌,如今通过纪要对外传递这种可能性,也表明对市场的‘试探’态度,让市场有所准备。”林铭添表示。

无限量QE代表的是资金流动量在金融市场内会持续充裕,但也会导致市场热钱过剩,受资金带动估值提高的股市有可能出现泡沫化,以及更严重情况下的恶性膨胀。而如果美联储开始“减码”,全球资产的狂欢将叫停收场。

“风险本身并不是缩减买债计划,真正的风险在于随后发生的事情,包括流动性开始下降,且首次加息倒计时的开始。”赵耀庭表示。

“缩减QE从总量上是杀估值的,对整体风险资产都造成利空,即所谓的缩减恐慌。但会有结构化行情,对美元指数和反周期板块的股票以及做多波动率的产品是利多的。”赵建表示。

“美股市场和商品市场最能感受到下行压力。”林铭添表示,“对于美股而言,推出或者减少宽松意味着货币政策支持力度减少,企业的借贷成本上升,会影响投入和产出,也会导致利润降低,影响股票市场价值,尤其是成长型公司,投资者可能会转为寻求更高回报的资产,比如风险性更低的美国国债吸引力可能更高。而如果美国迈开缩减QE的步伐,伴随的是美元的升值压力,美元走强意味着持有大宗商品的成本上升,需求下降导致价格回落压力增加。新兴市场在资本外流压力下经济动能被削弱,对于大宗商品的进口需求也会降低,意味着价格上涨被抑制。”

对中国影响有限

美联储实施非常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利率、汇率,以及风险偏好传导途径,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产生显著溢出效应。而一旦美国货币政策收紧,也必然引起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

“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形势越强,新兴市场的优势就会相应被削减。美国缩减QE,伴随的是美元升值压力,非美货币将不同程度遭到冲击。特别是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会带来资本流出的压力,热钱流出,新兴市场货币难免遭到阶段性贬值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实体经济。”林铭添表示,“在美联储缩减QE后伴随而来的就是升息的压力,意味着许多经济体可能都会跟随美联储进行加息,意味着被动调整政策。”

但多名分析师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如果美联储缩减QE,对中国冲击力度较小。

赵耀庭认为,现时的环境与2013年及2016年经历政策收紧导致市场下跌的情况大不相同。首先,即将到来的缩减计划得到了充分提示,美国10年期债券收益率已达到1.6%,而目前的美联储利率点阵图显示的利率与2013年相差2.5%,不算太大。其次,随着疫苗加快接种,以及美国经济受到重大财政刺激政策的支持,经济基本面正在改善。再者,下一个紧缩周期将比以往的周期出现得更缓慢且更稳定。

而鉴于估值较低和有吸引力的风险回报状况,赵耀庭对中国在岸和离岸股票以及中国国债看法更为正面。“由于国内的疫苗推进、强劲的外部需求以及更有利的宏观环境,中国经济应继续反弹”。

杨傲正认为,美联储提前收紧政策将会缩窄中美息差,人民币和中国的债差优势或有所减弱,短期内或导致非美货币震荡下滑,但由于中国近年企业和整体经济已不断减少借贷量,故美联储提前收紧宽松对中国整体经济影响并不会太大。

赵建也称,美元是世界流动性,美国缩减QE会通过资本流出造成中国的流动性压力。但是由于中国已经提前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另外近期央行方面表态,汇率已经不是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因此美联储的缩减恐慌对中国影响可能没那么大。

“美联储收紧政策相对应的是美国经济恢复势头已经稳定,对于中国来说,意味着对外出口需求增加或者保持强劲,所以从贸易层面上对中国是有利的被动调整政策。而如果许多经济体被动调整政策,全球利率上升的环境下,中国整体利率水平也可能跟随向上,但相对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整空间更具优势,也更具灵活性,即便流动性可能因为外围因素出现短时的紧张问题,必要时央行也能够动用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或其他政策工具来进行调控。”林铭添表示。

记者 袁源 李曦子

编辑 程慧

责任编辑 孙霄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