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承诺最后一年,营收净利双降!奥赛康溢价11倍收购被质疑
在借壳三年后,业绩承诺期的最后一年,奥赛康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同比下降。除了业绩,其溢价11倍收购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60%股权一事,也备受关注。
4月27日晚,奥赛康发布2020年业绩报及2021年一季报。该公司于2020年实现营收37.83亿元,同比下降16.29%;实现归母净利润7.22亿元,同比下降7.6%。
但在今年一季度,奥赛康实现营收9.31亿元,同比增长31.33%;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67.35%。
截至4月28日收盘,公司报收14.61元/股,跌2.08%,总市值135.6亿元。
业绩承诺完成
奥赛康的2020年业绩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这是它借壳三年后业绩承诺的最后一年。该公司全称“北京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8年通过借壳东方新星上市。
此前,奥赛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业绩承诺为三年(2018-2020)累计计算,合计需完成约20.6亿元。公司在2018、2019年度已完成约14.2亿元,2020年度需完成约6.4亿元。最终数据请以公司披露的2020年年报为准。”依据当前年报数据,该公司2020年的扣非净利润为6.72亿元。由此可见,公司业绩承诺已完成。
不过,虽然完成了业绩承诺,在疫情压力下,公司2020年的业绩并不理想。尤其是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同比下降34.72%至15.0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32%至2.28亿。对于此,公司表示,其主营产品以供住院患者使用的注射剂为主,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所幸下半年业务恢复至正常水平。
集采压力不小
抛除疫情这一偶发因素,集采对这家公司的影响不小。众所周知,奥赛康是国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简称PPI)注射剂龙头。在国内6大质子泵抑制剂中,其拥有5个,整体市占率位居国产品牌中第一。然而,随着仿制药不断被纳入集采,2021年2月3日,第四批集采在上海开标,注射用泮托拉唑被纳入,该公司亦在中标名单中。
据中选结果显示,奥赛康旗下产品以27.7元价格中选。若按该产品的最小单位计算,其降幅已达90%。该公司2021年初的调研活动信息公告披露,“该产品在公司产品中所占比重很小。”此外,除了国家层面的集采,地方层面的集采也在推进,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的盈利情况将受进一步影响。
不过,该公司当前的毛利率依旧在高位。其2020年业绩报数据显示,该公司消化类产品的毛利率为93.31%、抗肿瘤类产品的毛利率为89.05%。
集采压力下,记者注意到,该公司近半年的二级市场表现持续不佳。2020年8月6日,该股触及22.28元/股。自那以后,公司股价一路下跌。在2020年8月6日至2021年4月28日之间,该股整体下跌32.73%。
溢价11倍收购被质疑
目前,除了业绩,奥赛康的11倍溢价收购也处于舆论风口。4月25日晚,奥赛康披露收购资产预案。公司拟通过支付现金及发行股份方式收购江苏唯德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唯德康医疗”)60%股权。标的公司是一家从事消化内镜领域医疗器械业务的企业。
作为消化道龙头,想要通过深挖内镜介入诊疗器械而拓宽布局本不难理解,但问题在于,截至2020年底,标的公司模拟合并的账面净资产(未经审计)为1.1亿元,本次交易标的资产对应的账面净资产为6639.37万元,而交易各方初步商定标的资产预估价值为8.34亿元,增值率为1156.14%。众所周知,高溢价也意味着高商誉。公司坦言,本次交易将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更让人生疑的是,收购前,标的公司有密集的资本运作。2019年12月,该标的决定将注册资本由1000万元调整为3000万元。2021年3月,其注册资本又由3000万元猛增至8188万元。与此同时,标的公司支出3672万元现金收购其关联公司常州市久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简称“久虹医疗”)。通过增资、重组,标的公司净资产规模在收购前迅速扩大。基于此,其这一举动被质疑存在猫腻,交易对方有可能假借高溢价收购来获取暴利。
对此,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在被上市公司收购前,标的公司的注册资本和总资产太小,如果不密集实施增资与重组,就会造成非常离谱的并购溢价,可能导致市场的震惊与重大关注与质疑。有市场人士质疑其中存在利益输送,这一质疑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如果溢价并购从程序上而言纯属市场博弈而形成,也就无可厚非了。”
对于这起收购的细节,记者向企业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时,并未获得书面回复。
记者 黄华
编辑 王丽颖
责任编辑 孙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