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免长期空间有多大?

格隆汇 2021-04-27 00:01
作者 | 飞鼠溪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在A股很少有不炒概念的,比如现在,肯定不少人开始挖五一长期概念股。但被毒打久了,就知道多数概念最终是一地鸡毛,真正能够持续的概念最终还是要有扎实的未来前景作支撑。

正巧,现在想讨论的这家公司,既属于五一概念股,又有扎实的未来前景。

它就是中国中免

1

公司介绍

中国中免是中国最大的免税运营商,属于央企,中国旅游集团持有中国中免53.3%的股权。

中国中免这个壳原来还有块旅游业务,2019年已经剥离给母公司,上市公司变成一个纯粹的免税运营商。

免税业务的理论基础是离境人群不享受国内相应的公共权益,从而也无需承担纳税义务。免税商品中,免掉的税主要是关税、增值税以及消费税。这里也可以看到,免税业务与离境非常相关。因此,免税业务经营的场地一般在机场或者口岸。现在政府正在试点市内免税店,但同样需要提供离境记录。

国内还有一个特殊的免税消费场景,就是海南的离岛免税,不需要出境,只需要离开海南岛,就可以购买免税商品。为什么要搞海南离岛免税这块,后面说。

中国对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负比较高,免税渠道省了这几个税,从而能使免税商品价格普遍比中国国内有税专柜便宜20-30%左右。免税渠道对中国消费者的吸引力显而易见。

免税业务经营是需要牌照的,目前为止,政府共发了10张免税牌照,其中中国中免拿了三张:中免、日上、海免。日上和海免都是收购得来的。

除了牌照数量占优外,中国中免的经营区域也非常占优。中免拿下了上海机场、首都机场、白云机场的免税店经营权,这几大机场是国内国际旅客流量最大的机场,其中上海机场最大。除此之外,中免还凭借三亚国际免税城和海免旗下的三家免税店,几乎垄断了海南免税生意。

可以说,中国中免在国内免税运营商这块近乎垄断地位。

虽然从去年开始,政府有意扩大免税业务,发放了更多的牌照。但预计对中免的冲击较小,这主要原因是,免税经营的核心优势是对品牌商的价格谈判权,这种谈判权和谈判资源远非短时间内能建立。

新的小免税运营商无论是在价格上,还是在品类上,都无法形成优势,从而也很难跟中免打价格战,吃掉中免的市场份额。以海南为例,海南去年给了另外四家免税运营商在海南经营的资格,分别是中出服、深免、海旅投、海发控。采购上,这些小运营商多与国际大的免税运营商如拉加代尔、Dufry、DFS合作。

这些新免税运营商更多的还是吃国内免税蛋糕扩大的增量,而非从中免口中夺食。

那国内免税蛋糕会有多大呢?

2

国内免税蛋糕的前景

根据Generation Research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免税规模达757亿美元(约5299亿元),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居民境外免税商品消费超过1800亿元,外流额占全球免税市场的34%。

2018年内地免税销售额为395亿元。内地免税消费客户主要为中国人,所以大概预计中国人2018年免税消费额规模约2195亿,约占全球总量的41%。其中,内地免税销售额仅占7.5%。

中国居民免税商品消费的主要去向是韩国,2018年,根据韩国关税厅,中国消费者在韩国购买免税商品达836亿,占中国境外免税商品购买额的46%。

另外,这一消费额占韩国免税商品总销售额的73%,正是中国庞大的购买力,将韩国推向全球免税商品销售额第一的位置。

可以看到,2018年,国内居民在免税商品购买上,境内仅占18%,境外占比达82%。如果这部分外流的消费能回来一半,国内的市场就将扩大两倍以上。

这些消费如果回到国内,也将在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很明显,在全球内卷的背景下,引导这部分的消费回流,是国家战略。

这是为什么去年政府大力搞免税的原因,尤其是搞海南离岛免税的原因。去年6月颁布的离岛免税新政,力度是非常大的,这一是体现在单次金额和总金额上,提升到了10万,二是体现在件数上,限制大大减少,三是品类上,增加了部分3C、酒类、保健品等7种商品。

离岛免税比离境免税更有优势,这主要原因一是方便,不用办理护照签证等手续,二是疫情之下,居民也没法离境,但国内疫情控制很好,去海南岛是没有阻力的。

可以看到,离岛免税将不仅吃回流的蛋糕,还将扩大蛋糕。因为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国内居民离境的毕竟还是少,但去海南的手续很简单,也没有语言障碍,所以离岛免税也将会激活这部分人的潜在消费。

可以说,国内未来的免税市场主要看点就在海南。

3

海南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讨论这个问题前,先来看一下现状。

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是274.79亿,同比增长103.7%。今年1-2月销售额达83.24亿,同比增长320%。

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额拆解一下,有以下公式:

销售额=海南接待旅客人次*转化购买人次率*人均购买件数*单件平均价值

先看第一个变量,海南接待旅客人次,这个除了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每年基本保持了一个10%以上的增长。2019年海南接待旅客人次是8311万,过夜人次是6825万,这与国内总人数相比,还可以有很大提升空间。

当前海南也在加大水路、空路的运力建设,机场方面,当前两个主要机场运力都接近饱和。海口美兰机场二期20年底已经投入运营,预计旅客吞吐量可以由2400万人次上升至4500万人次,三期已经在规划中。三亚在建设新机场。

水路方面,2020年9月26日,徐闻港开航,徐闻至海口的海上航行距离从24海里缩短至12海里,航行时间从2-3个小时缩短至1个小时。2020年10月30日,新海港滚港码头客运综合枢纽站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7月31日完工。

再看第二个变量,转化购买人次率。这个比率是用免税商品购买人次比上接待旅客人次或者过夜人次。

2020年,海南离岛免税商品购买人次达448.34万,同比上升19.2%。今年1-2月购买人次达103万,同比增长115%。

转化率来看,2013年至今,是持续提升,20年有一个显著提升,显然是疫情和免税新政带来的。预计转化率还会继续提升,这主要一是海外疫情还在继续,会加速回流,二是上面提到的理由,离岛免税激活了一部分不方便出境的群体消费。

人均购买件数,过去是一个缓慢提升的过程,2020年有一个飞跃,上升到7.6件/人次,同比上升57%。2021年从前面2个月数据看,继续在提升。

单件价值有波动,并没有呈现单边上升,整体讲比较稳定,变动不大。

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不断增大是必然的。

海南政府给的指引是,2021年超过600亿,2022年超过1000亿。从消费外流的比例看,以及离岛免税激活了部分不出境人群的消费,这个数据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那么中免能吃到多少?

4

海南免税格局

海南目前有5家免税运营商,分别是中免、深免、中出服、海旅投、海发控,未来不排除会引进其它免税运营商。

目前海南的免税销售额主要来自三亚,其中大头来自中免的三亚国际免税城,2020年预计三亚国际免税城的免税销售额在200亿以上,占海南整体销售额274亿的73%。

2020年底三亚新开了三家免税店,分别是中免的凤凰机场店、中出服的鸿洲广场店和海旅投的居然之家店。

地理位置如下。10和6分别是中免的三亚国际免税城和凤凰机场店,3和4分别是海旅投和中出服的免税店。

海南免税额第二销售城市海口,这里中免有两家老店,是海免的,20年大概贡献近70亿的免税营收。今年年初,海发控的全球消费精品免税城一期在日月广场开业,深免的观澜湖店也开业。中兔自己也有个新店开业,在美兰机场T2站楼,T2站楼去年年底投入运营。

另外还要提一个店是中免的海口国际免税城,预计明年年中开业。这个店的位置位于下图3,在新海港,是广东坐火车或者轮渡过来的落脚点。

这里提另外一个事,大概2024年,广湛高铁和湛海高铁将通车,通车后,广州到海口新海港的车程将缩短3小时以内。

新海港附近就是未来海口的新地标——海口国际免税城,想想以后,从广州到这里,3个小时以内的车程会是什么景象?

所以,尽管现在海南的免税销售额主要在三亚,未来海口的发展潜力也不可小看。

另外还有个市内免税店,在琼海博鳌,海免的,2019年1月开业。

所以,总结一下,当前海南一共10家免税店,未来还有个海口免税城要开。10家里,中免占了6家,并且还有个巨无霸三亚国际免税城。

从采购方式看,竞争对手多数与国际免税运营商合作,拿货成本势必不如中免直采来得低,品类上面也不如中免齐全。规模价格都不如中免,对这些免税运营商来说,走差异化经营路线更有可能,而不是正面与中免打价格战。

所以,预计尽管海南放了更多的免税运营商进来,预计未来中免仍然可以维持80%以上的市场份额。2021年预计可以占到90%,2022年预计也会在85%以上。

5

估值

根据券商的一致预期,中免当前的市值对应今年的估值是51倍,对应明年是38倍,对应2023年是29倍。

上一篇 & 下一篇